你们有注意过小区楼下或是社区里的衣服捐献箱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已经慢慢被这种爱心捐献所包围,他们不仅有线下的自助捐献箱,还有线上的揽收通道。
有的平台甚至还会在捐献后给予奖励,这让不少居民都成为了平台的忠实用户。
毕竟,互联网购物的时代到来后,无论是衣服风格的更新速度,还是新衣服的购买频率,其实都已在无形中走上了“高速路”。
而这些大量被淘汰下来的衣服,自然也就成为了人们的负担,送人的话不太能拿出手,扔掉又觉得太可惜,可留在家里那又不太好收纳。
因此,“爱心捐赠”成了大家处理旧衣服的首选。
不过,这些爱心捐赠的衣服,真的可以被送到需要的人手上吗?
爱心捐赠,慈善略微“放在那不穿也是浪费,还不如拿去捐了....”
这应该是大部分普通居民进行捐赠的缘由,很多人也正是在这一“心声”的驱使下,走上了爱心捐赠的道路。
而且,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熏陶下,国人已经把捐赠衣物当做了自己回报社会的一条通道。
然而,很多人却没有注意到,这股“捐赠风”其实是在最近才兴起的,而伴随这阵风气的,便是社区随处可见的衣物捐赠箱。
若是大家注意观察,往往可以发现,这些捐赠箱上几乎都少不了一些关键字眼,如“爱心捐赠”、“慈善救助”,以及“公益回收”等词汇。
在这些关键词的暗示下,不少民众都会以为自己捐助的旧衣服其实都送到了那些需要的人手上。
因此,大家都从这种慈善行为中获得了内心的慰藉,进而也就把捐助逐渐贯彻到底,除了贴身衣物外,几乎一切衣服都会丢入这些捐助箱中,或者联系相关揽收人员上门收取。
但这往往也会让我们心生一种疑惑:
“这些爱心组织从何获利呢?”
这也并非是“鸡蛋中挑骨头”,自从经历了“郭美美事件”后,世人对于各种慈善基金和慈善协会的看法,都已经向着“逐利性”上去靠近。
而且,大量摆放在社区中的收纳箱,以及全国覆盖的上门揽件人员,或者是平台上的捐赠奖励等等,这些便民式捐赠的背后,其实都是高昂的运营资金。
由此来看,这些爱心捐赠的背后,必然是存在一条巨大的利益输送链条,这种链条有可能是慈善基金会的注资,也有可能是爱心报酬的收取,更有可能是“爱心生意”的利润。
那衣服捐赠的背后究竟是哪一类呢?
答案是全部都有。
据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制日报》的披露,人们寻常捐赠的这些“爱心衣物”,其实仅有不到十分之一会被送到贫困山区。
但许多捐赠平台,便也就是凭借着这“十分之一”的捐赠量,得以在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上公示,让不少人都以为他们是真正的慈善项目。
其中,有的平台甚至还玩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戏码,比如天津就曾有一个名为“衣衣不舍”的公益环保项目,他们所宣扬的便就是衣服的爱心捐赠。
而且,该项目也能在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上找寻到,其发起方是江西省红十字会,表面看来就是一个合法、合理、合情的“三合”项目。
然而,当人们对这个项目开始进一步了解时,大家就会发现,该项目在公示时曾有说明:
“该项目没有在任何平台及线下开展公开募捐活动......”
这不禁让人感到一阵魔幻,那天津市民丢入收纳箱中的衣服,究竟去了何方?
捐赠背后:无本生意仍是《法制日报》的讯息,据该报记者采访相关从业者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其实我们所捐赠的大部分衣物,都已经被商业平台用于二次销售了。
而且,这种二次销售的价格并不低,比如不经分类混杂一起的捐赠衣物,一吨就能卖到1000元,而那些经过挑拣后的衣服,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连续翻番。
按照从业者的表述:
“好的牛仔面料的衣服,一吨可以卖4000元,羽绒的、羊绒的衣服可能一吨几万元。”
听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一吨的衣服那都已经堆起一座小山,卖成这个价格已经很低了。
但我们要知道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这些衣服对于售卖者而言,那可是“零成本”,因为这些衣服全都是来自于“爱心捐赠”,回收时没有花过一分钱。
而那些所谓的平台奖励,与这零成本的利润相比,就仿佛是“九牛一毛”了。
不过,针对这一问题,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经在网络上有过讨论,当时该讨论话题名为“你捐的衣服哪去了”,凭借着四亿的阅读量,一度拿下热搜榜第一的头衔。
在那次的话题讨论中,就有一些从业网友表示,平台拿到这些衣服后,会粗略地进行挑拣,然后将他们进行分类使用。
比如一些过时的牛仔裤和牛仔外套,平台就会将它们运输到非洲地区,进行高昂的二次销售,而且排除运费外,这几乎就是零成本销售。
又如旧衣服上的五金件,那些拉链、铁扣等配饰,平台会将它们统一拆下,然后进行金属回收,这又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
最后则是那些破烂不堪的捐赠衣服,平台也照样有办法,经营者会将这些衣服丢入搅碎机,将这些“破烂”制成无数黑心棉,销售给多个行业使用。
这也就意味着,大家爱心捐助出去的衣服,有一部分很有可能会重新回到大家身边,比如某些“三无”产品里的夹棉,又或者是一些黑心车厂的隔热棉等。
但须知“黑心棉”可不是白叫,它会释放大量甲醛,对人体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是真正意义上的黑心产品。
因此,眼下很多的捐赠平台,其实就是打着“爱心”的旗号,来从事这行“零成本”却又十分黑心的生意,实在堪称一句“无耻至极”。
同时,这一行当的存在,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国外也很可能存在这种“生意”。
外贸衣物,保持谨慎有人或许会很好奇:为什么国外有这种生意,我们要警惕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那就是我们很有可能成为这些旧衣服的“买主”。
正如前文所述,某些平台将捐赠衣物进行简单打包后,就直接运往非洲进行销售,其间根本不进行消毒处理,这使得一些皮肤疾病和细菌也会随衣服去到新家。
而按照眼下的情况来看,国外一旦也有如此行当,那我们就极有可能是这一“新家”。
因为,在本年的7月时,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的海关检查人员,就在一批进口的空运货物中,找到了一批净重73公斤的旧衣服。
而且,根据海关部门的进一步化验,这一批衣物全部属于“固体废物”,已全部移交缉私部门办理。
首先,我们要清楚进口衣服被定义为“固体废物”,这就意味着,这批衣物可能存在外表陈旧、破损,与最初的申报图片不符,或是表面有明显污渍的情况。
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这都能说明这批衣服其实就是“洋垃圾”,就是海外淘汰而来的废弃衣物,它们就很可能存在上文所说的病菌,一旦流入市场,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更令人震惊的是,据《海峡都市报》的披露,这些从海外过来的衣服,其中有的甚至是从不干净的地方“淘”来的。
比如有的商家就会蹲守海外医院,遇见有人过世或是丢弃衣服时,他们就会捡起这些衣服进行打包,最后再运至我国销售。
又或者是直接跑到停尸间,去扒取逝者身穿的衣服,这使得不少进口的旧衣服,其服饰上都会留存一些血迹,光是想象就让人大受震撼。
而如此令人发指的旧衣,相信任何人都不愿意去购买这种衣服,但商家毕竟也不傻,他们根本不会如实描述这些旧衣服。
相反,他们会对这些时髦的旧衣服进行“包装”,打着所谓的“情怀”、“二手奢侈品”,以及“价美划算”等旗号,在网络上进行二次销售。
如今随意打开一家网购平台,我们都能看见大把的这种外贸二手服饰,有的商家为了能够掩饰“仅此一件”的尴尬,甚至将其美化成“孤品”。
这让我们在感叹中文博大精深的同时,也见识到这些黑心商家“无所不用其极”的作风。
写在最后综上所述,我们在网购的时候,也要尽量擦亮眼睛,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便宜,就去购买这些所谓的“孤品”、“尾货”。
同时,我们在购买外贸服饰时,也要注意服饰本身的新旧程度,比如观察袖口、领口等部位的颜色,又或是可以观察衣服标签的成色。
总而言之,一定要警惕海外的这些旧衣服,另外,对于消费者自身而言,也千万不要去主动购买这些“洋垃圾”。
否则,严厉的海关处罚将会在不远的未来等待着,而一旦有了牢狱之灾,那就不存在所谓的赚钱买卖了。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积极地对家人宣讲相关的防范知识,让全民都构建起这种提防意识,这样才能让真正做到将“洋垃圾”拒之门外。
参考资料
【1】《民政部发提示警惕“伪”慈善旧衣回收,我们该如何处理废旧衣物? 》--------红星新闻【2】《旧衣回收是公益还是生意?记者调查旧衣回收去向》-------《法制日报》【3】《暗访:你们都爱的“外贸尾单”可能是带菌带血旧衣翻新的,有些甚至来自停尸房…》---------《海峡都市报》【4】《可能含有致病菌!一批空运入境旧衣服竟是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光明网【5】《旧衣服回收,到底是公益还是生意?》--------旧衣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