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二篇关于贝壳的文章,我就顺着大家日常接触最为多的讲,所以昨天是花甲,今天就顺理成章的是蛏子。
蛏子的品种其实很多,我卖过的蛏子就有四种之多,很多朋友也会很迷惑,到底哪个才是蛏子,其他的又都叫个啥。
其实我们日常所说的蛏子就是这个。个体不大,壳很薄,但是在最适合的季节,那是异常的肥美。
最肥美的蛏子就像这个样子,肉都快爆出来一般。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季节才最适合的季节呢!
以我们十几年的经验来说,每年的端午和中秋前后,也就是四五六月和八九十月是最适合的。
其他时间,不是产卵后的过瘦,就是预备产卵前的过肥。
估计你又问,太瘦不好吃可以理解,那么为啥太肥也不好吃呢。
其实这里的肥是表象,真实情况是一层肉膜裹着大量的脂肪,这个时候的蛏子,看着肥满,一口下去,你都想吐。
关于这款蛏子,我们在日常经营中,遇到好多顾客提出的质疑。
第一个质疑就是,这个红头细长的软体是不是寄生虫。
我今天也统一给大家一个解释。
每个蛏子体内都有一条透明的类似线虫的东西,它是蛏子消化系统中的一个器官,名叫“晶杆”,可食用。
在蛏子进食时,晶杆做为搅拌机来带动肠胃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当蛏子饥饿时,晶杆会自动溶解,用于充饥。
一般放置较久的蛏子体内不会有晶杆,而蛏子会因自身酶分解的快慢,造成晶杆溶解时间上的先后,所以就算是同时捕捉到的新鲜蛏子,也是有的有晶杆,有的没有。
所以大家看到这个器官,应该庆幸你吃到的绝对是最新鲜的蛏子。
第二个质疑就是,这一坨黑乎乎的东西能吃吗,他到底是个啥。
其实这个只是蛏子的消化腺,里面有大量的消化酶,对人体只有益没有害。
那为什么是黑乎乎的呢?
因为蛏子这类的贝壳,都是以海藻和浮游生物为食,所以黑很正常,而且更健康。
第三个问题,蛏子如何吃没有沙。
这里就要从两种方式来说了,因为蛏子分为泥蛏和沙蛏。
顾名思义,泥蛏就是在泥土里生长的蛏子。
表面虽然泥浆糊体,但是身体里确实非常干净的,没有沙。
针对泥蛏,只需要煮熟后,如上图一样,把肉质两边的沙线去掉即可。
另一种就是沙蛏,表面比较干净,沙子轻轻一冲就干净了。
但是肚子里都是沙,很难清理干净,这个时候除了吐沙,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用刀剖开蛏子的肚子,然后再清洗干净。
这里没有找到蛏子的对剖图,就先用蛏子王的图片来代替一下。
正好,接下来我们就说说这个大蛏子
学名竹蛏,俗称蛏子王,个头大,肉质饱满,壳子厚而光滑,好像映像中没有季节限制。
只是天气太热就容易死,所以夏天会比较难运输。
很多餐厅处理蛏子王,喜欢整个的除水,然后再来烹饪,其实这样往往会导致蛏子王的肉质过老,口感不佳。
而且因为肉质太厚也不方便入味。
我一般就是这样剖开处理,更入味,也更鲜嫩。
接下来的一种蛏子,和蛏子王比较像,壳子也是厚而光滑,但是非常细长,我们叫他笔杆蛏。
也不知道他的学名,不过笔杆蛏还是很形象的,细细长长的。
这种蛏子不是很好吃,沙重,而且肉质好老,不推荐。
最后一种就是这个美人蛏。
我在连云港那到的货,大小和一般的蛏子差不多,壳子比蛏子的壳还要薄,但是非常干净光滑,而且美人蛏的两端都是圆润的弧形,非常的漂亮。
美人蛏的肉质不是很厚,但是也非常饱满,肉质口感非常的爽滑,我非常喜欢这一款蛏子。
只是货源并不多,而且不方便运输,很容易碎壳,所以自然而然就会比一般的蛏子贵很多。
今天的蛏子就讲到这里,我是三哥,一个做了14年海鲜的美食爱好者。
如果大家还有关于蛏子的问题,或者感觉有说得不正确的地方,都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一定一一回复,谢谢大家的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