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野网8月6日电(赵洪军) 6日上午,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活动第五场——佳木斯新闻发布会在哈尔滨市举行。发布会上,佳木斯市委书记徐建国以《东极振兴新征程 风劲帆满再出发》为题,介绍佳木斯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与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国强一起回答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党风廉政建设、农业现代化、旅游业发展等问题。

佳木斯建设变化(70年辉煌再谱新篇章)(1)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活动佳木斯新闻发布会现场 赵洪军/摄

记者:我们注意到佳木斯一共有6个县(市),其中有5个是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想请问徐书记,佳木斯在脱贫攻坚方面是如何“下足绣花功夫”的?

佳木斯建设变化(70年辉煌再谱新篇章)(2)

佳木斯市委书记徐建国回答记者提问 赵洪军/摄

徐建国:占全省国贫县总数的1/4,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头等大事、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去年,市委还专门召开了全会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抓脱贫攻坚,首要的就是要以上率下层层压实责任,我们建立了市领导包保联系贫困县的机制,任务最重的桦南县由我来包保。这两年,我们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全市73个乡镇我走了59个,其中扶贫任务较重的25个乡镇我全部走到了。具体工作中,主要抓了四个方面。

一是抓住“精准”这个关键。精准识别贫困户,把好“第一道关口”;精准分析致贫原因,找准“病根”开药方;精准制定脱贫方案,实现“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帮扶;精准考核督办,紧盯问题抓整改落实。

二是抓住产业这个根本。抓住产业项目这个根本。始终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帮扶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每位贫困群众量身打造帮扶产业。

三是抓住群众这个主体。一方面,扶贫不能养懒汉。通过主题扶志教育等工作,让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另一方面,加强技能培训、就业对接和创业帮扶,切实提高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比如,桦南县曾是全市脱贫任务最重的县,但现在,“桦南月嫂”“桦南护工”已成为哈尔滨、北京等地的知名品牌,很多原来的贫困群众月收入能到万元以上。

四是抓住干部这个骨干。坚持选最优秀的干部、抽调最“硬实”的人去扶贫,我们为278个贫困村配齐配强了驻村工作队和1.5万人的帮扶工作队伍。统筹全市教育资源分层级开展脱贫攻坚教育培训,这方面的做法还在全国介绍了经验。同时,坚持有为有位,提拔重用了一大批表现突出的优秀扶贫干部。

五是抓住作风这个保障。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强监督,强化问责,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637件,处理787人,真正实现以作风攻坚推动脱贫攻坚。

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3.32%降至目前的0.69%,5个国贫县相继脱贫摘帽,全省第一个整体完成贫困县摘帽任务,在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佳木斯名列全省第一。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四个不摘”要求,紧盯目标和标准,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确保明年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一个不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记者: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请邵国强市长介绍一下佳木斯在民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邵国强:民生连着民心,民生没有小事。总体情况,徐建国书记刚才作了系统介绍。我介绍一下工作中重点把握的方面。

一是做到改善民生有力度。从财政支出结构看,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去年达到85%,今年上半年超过87%;今年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将达到6亿元左右的规模,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我们也要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是做到改善民生有广度。大力发展普惠性民生,着重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倾心竭力。全市登记失业率持续稳控在4%以下,实现了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或者更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全面完成城市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老百姓出行快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线路路路畅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化均衡化。城乡居民医疗、养老、救助等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等等。

三是做到改善民生有温度。市政府在每年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上,都紧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作出办民生实事的庄重承诺,小切口,大情怀,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比如,高寒地区冬季取暖是老大难问题,我们综合采取增加热源供给、改造老旧管网、实行供热质量考核等办法,将冬季取暖标准提高到20℃,确保让群众住上暖屋子。

记者:徐书记,刚才在您的介绍中,我们注意到,佳木斯已经连续两年在全省政治生态建设考核中位居前列,请问佳木斯在这方面都有那些具体的工作举措?

徐建国: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推进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按照省委的要求,持续不断地狠抓政治生态建设。制定出台了推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的《意见》和《考核办法》等文件,每年作出专题部署、进行专项考核,政治生态越来越清朗。主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到对党忠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市情实际及时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中央和省委政令畅通。

二是坚持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抓住“牛鼻子”,发挥好各级班子特别是市委常委班子示范表率作用,在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为基层打好样。我们市级几个班子和常委同志之间,始终是大事一起商量,遇事多通气,不同意见多交换,这些年我们市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的辣味还是很足的,常委同志也都能放下架子、摆正位置,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活动,不断推动了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也带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奋发有为、心情舒畅的良好政治局面。

三是坚持把选人用人作为重要前提。一方面,我们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真正把好干部培养起来、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另一方面,制定出台了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容错纠错实施办法等5个政策文件,为10多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公开澄清正名、消除影响、撑腰鼓劲,让我们的干部放心大胆地干事儿。

四是坚持把正风反腐作为根本保障。压紧落实各级管党治党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惩治腐败,去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2201件,处分党员干部2001人,均同比增长70%以上。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们反腐高压态势,去年主动到纪检监察机关投案自首的违纪违法人员就有81名,这些年来,我们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记者:佳木斯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三江平原腹地,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注意到,佳木斯作为农业大市提出了争做新时代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目标,我想请问邵市长,我们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佳木斯建设变化(70年辉煌再谱新篇章)(3)

佳木斯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国强回答记者提问 赵洪军/摄

邵国强:感谢你对佳木斯农业的关注。大家知道,佳木斯是一个农业大市,始终为我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做着积极贡献。争当新时代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是我们多年为之奋斗的目标,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效,可以提炼成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叫“品质”。我们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佳木斯市行政区耕地面积3000多万亩,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是全国的3.6倍,是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一方面,我们严守耕地红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产得出;另一方面,我们走质量兴农的路子,加大黑土保护力度,开展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三减”行动,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确保产得优,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热量和蛋白。

第二个关键词叫“品牌”。前面说到“产得出”“产得优”,这还不够。好东西要卖出好价钱,就需要给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目前,我们已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90万亩,绿色食品标识达到254个,有机食品标识达到51个,国家地理标识达到14个,“佳木斯大米”通过了SGS欧盟标准的509项测试,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公布的2019年区域品牌榜上,位列大米类第二名,成为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

第三个关键词叫“科技”。我们与域内6个省级农业科研院所、中国农科院、农垦系统等深度合作,着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全市重点农业技术综合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98%以上,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超过94%,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了全面积、全作物和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3%。可以说,现化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第四个关键词叫“融合”。我们深入推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引进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特别是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成第一立市主导产业。比如,引进象屿集团,依托粮食仓储开展加工增值,目前已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引进益海嘉里,水稻加工成大米、米糠提炼成食用油、稻壳用来发电、稻壳发电后的残余物分离出活性炭和白炭黑,将稻谷吃干榨尽。我们就是要努力实现各要素的乘法效应,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

记者:佳木斯在发展旅游方面有哪些资源和优势,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

邵国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夏季健康养老基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并且将黑瞎子岛列入东线旅游布局,为我们发展旅游产业带来了重大机遇。

佳木斯的旅游资源是全面的、独特的,概括起来叫“1234”。

“1”是雄居东极。佳木斯地处祖国的最东端,人们常说紫气东来。到了佳木斯,就会享受到祖国的第一缕阳光,得到吉祥之气、祥瑞之光。

“2”是坐拥两岛。一个是黑瞎子岛,面积是香港的1/3、澳门的12倍;另一个是松花江流域最大的江心全岛,学名叫晨星岛,老百姓叫柳树岛。两个岛是我们发展生态健康旅游的良好条件。

“3”是纵揽三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聚在这里,形成大界江、大平原大森林,蕴藏着无限的开发潜力。

“4”是饱含四色。黑色是最强的承载,寒地黑土,沃野千里。绿色是最大的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色是最深的底蕴,革命精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银色是最亮的品味,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目前,我市的景区发展势头很好,大亮子河森林公园被评为全国红松母树林风光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街津口赫哲族壁画小镇、敖其赫哲新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我们提出要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重点将抓好三件事。

一是抓规划。聘请高水平专业团队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吃住行游购娱”等资源要素,设计红色文化游、休闲观光游、边境民俗游、乡村体验游等旅游线路,打造“华夏东极”旅游品牌。

二是抓主体。我们已经组建了文旅集团,接下来还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壮大旅行社和相关服务业,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繁荣旅游市场。

三是抓规范。健全旅游市场监管机制,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文明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让国内外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希望记者朋友经常到佳木斯走一走、看一看,实地感受佳木斯的好风光。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经济视野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