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游客4万多人,乐(lè)山大佛几乎被挤哭,游客排队排到晚上10点,真的给跪了!春节黄金周以来,四川乐山大佛景区持续火爆!

乐山大佛为什么这么好(乐山大佛被挤哭)(1)

乐山大佛为什么这么好(乐山大佛被挤哭)(2)

​有网友调侃道:

乐山大佛为什么这么好(乐山大佛被挤哭)(3)

​在人们有经济实力春节出国游的今天,乐山大佛还能如此吸引人,足见其魅力十足,吸引力超强,为何大佛如此受人们喜爱和拜访?

乐山大佛为什么这么好(乐山大佛被挤哭)(4)

​大多数人过年拜访大佛无非是一种游玩、好奇和新鲜,也掺杂了半俗半佛的理念。新年拜佛,讨个吉利和好彩,求得一年的平安幸福和如意。

乐山大佛为什么这么好(乐山大佛被挤哭)(5)

​但是,最重要的是拜大佛既有文化和宗教原因,还有科学、建筑、环境保护和艺术的诸多理由。

拜访大佛,首先是对这一世界建筑和宗教史上杰作的膜拜。在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交界的合流处,端庄正坐的乐山大佛高达71米,是世界第一坐佛,比号称世界第一大雕刻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站像还高20多米。

乐山大佛为什么这么好(乐山大佛被挤哭)(6)

​尽管巴米扬大佛的历史比乐山大佛更久远(约1500年历史),但是,在历经劫难后,2001年3月12日被塔利班炸毁,已面目全非。欣慰的是,有1300多年历史的乐山大佛不仅保存下来,而且还真实地履行着它的呵护众生的使命。

乐山大佛为什么这么好(乐山大佛被挤哭)(7)

乐山大佛自唐开元元年(713年)由海通和尚着手建造,直到贞元十九年(803年)节度使韦皋完工,历时90年。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坐像,依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开凿,坐佛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颈长3米、肩宽24米、眼长3.3米、鼻长5.8米、嘴宽3.3米、耳长7米、头上发髻1021个,比例匀称,庄严慈祥,气魄雄伟,是世界上少有的艺术和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仅凭这一项,就值得我们去拜访!

乐山大佛为什么这么好(乐山大佛被挤哭)(8)

​此外,拜访大佛的饶有兴味也体现在对大佛的全程围观。大佛右侧有九曲栈道,俗称九道拐,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9级石阶,沿崖拾级而下,可从头到下观望大佛。到大佛脚底后,左侧开凿有凌云栈道,沿江边峭壁,逶迤400多米,可经栈道上碧津楼,沿途饱览三江交临胜境。

乐山大佛为什么这么好(乐山大佛被挤哭)(9)

​另外,值得人们拜访大佛的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是,宗教、文化理念与科学原理的有机结合。这要追溯到建造大佛的动机。

古往今来,在当地讨生活的渔夫、商贾和往来于城区与乡间的居民、农人常被湍流和回水吞噬,船毁人亡。尤其在汛期,灾情更为严重。目睹此情此景,凌云寺的海通禅师决心凭崖开凿一尊弥勒大佛,希望仰仗其无边的法力,缓减水势,镇波压涛,普渡众生。

乐山大佛为什么这么好(乐山大佛被挤哭)(10)

​依仗大佛的法力当然是是宗教的寄托,但真正要普渡众生,就得有科学的力量,这就体现在开凿的科学设计上。

从建筑学的理论和实践来看,1300多岁的乐山大佛体现了让大佛永世保佑人间的设计、造型、技术、匠心和运作。最初凿造大佛的目的是为“永镇风涛”。为此首先体现于选址和设计,利用了全部山体的作法(“露顶开龛倚山大像”),将佛像修得不仅高大宏伟,而且让石刻大佛与原生岩体连在一起,坚固踏实,稳如泰山。

乐山大佛为什么这么好(乐山大佛被挤哭)(11)

​为了让大佛与环境相融,避免受到风霜雨雪的腐蚀而永存,修造者把佛像选择到坐东向西,地处凌云山栖鸾峰阴坡,使佛像深入到人工开凿的凹进崖壁之中。

另外,为避免佛体渗水溶蚀,建造者还独具匠心,修建了“一泉泓然,正在髻下”的排水系统。在大佛头顶部位开凿了两道隐蔽的排水沟,佛头上有髻髻相通的1021个发髻,与佛颈后肩左右相连,巧妙地利用肩下袈裟褶皱构成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为什么这么好(乐山大佛被挤哭)(12)

​因此,乐山大佛是艺术、宗教、文化和科学的完美结合,当然年复一年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公众拜访和观瞻。愿乐山大佛魅力、法力和护力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