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贵阳7月14日电 (记者 马云飞 李惊亚 张瑞杰)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县,绵延于川滇黔边界,在四川西南汇入长江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之际,记者寻访红军足迹来到这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四渡赤水战术要点总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四渡赤水战术要点总结(奇兵制胜冲出重围)

四渡赤水战术要点总结

据新华社贵阳7月14日电 (记者 马云飞 李惊亚 张瑞杰)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县,绵延于川滇黔边界,在四川西南汇入长江。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之际,记者寻访红军足迹来到这里。

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渡过这条河,把“围剿”的国民党军远远甩在身后。

沿着习水县土城古镇的老街行走,穿过女红军街的小巷,拾级而下,便到了当年红军一渡赤水河的一个渡口。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围剿”红军。中央红军计划由赤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月28日,红军在土城东北3公里的青杠坡与尾追的川军发生激战。敌人后续部队增援上来,形势对红军越来越不利。

67岁的林成英住在土城古镇的老街上,她的公公何木林是红军,江西会昌人,1935年在青杠坡战斗中受伤,被当地人搭救后留下。

“他谈起当年的情形就说,战斗很激烈,不少战友牺牲,他多活了几十年,最大愿望就是死后葬在青杠坡。”林成英说。

战斗进行中,中央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果断改变原定计划,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由此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29日凌晨,红军开始撤离土城,并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上下渡口等处,利用从群众征集来的架桥物资和船只,一渡赤水河,以新的进攻姿态出现在川南。

蒋介石在恐慌中重新调整部署,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滇边境。毛泽东却指挥红军杀了个回马枪,于2月18日至21日由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向东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取桐梓,占娄山关,再夺遵义城,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3月16日至17日,中央红军由茅台及其附近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再次击破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遵义一带的企图。

三渡赤水后,红军再次出现在川南,蒋介石急忙调整部署,企图将红军聚歼于古蔺地区。毛泽东当机立断,毅然决定回师东渡,夺取战略主动权。红军于3月21日至22日,由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回贵州。

此后,红军急速南下渡过乌江,兵临防守空虚的贵阳,又向云南挺进,直逼昆明,随后巧渡金沙江。

“从此,中央红军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粉碎了敌人围歼红军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红军长征史》中写道。

书中写道: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是他的高超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是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在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有一支由退休老人和纪念馆工作人员组成的艺术团,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都演唱《长征组歌》,保留曲目是《四渡赤水出奇兵》。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