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参与“金婚系列”活动策划,近距离与一些金婚夫妇交流。其中一对金婚夫妇临行前,偷偷赠我一本“宝书”。他们坦言,如果能早点遇到这本书,不会在婚姻初期留下那么多遗憾。

我深知这份馈赠的珍贵,在此将这份爱接力传递,让《但愿婚前我知道》为更多的人所知悉。

当爱情注定没有结局(但愿婚前我知道)(1)

这本书阐述了婚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坑,以及婚前所需要做的一些准备,是盖瑞•查普曼博士以近40年的成功婚姻辅导经验,并结合自身在婚姻中摸爬滚打的深刻领悟,分享的诚意之作。

查普曼博士作为享誉全球的婚恋辅导专家,他在各地举办的婚姻研习会,曾改变无数人的生活。

我相信任何一位已婚人士,看完此书后都会产生相逢恨晚的感觉;而每一位准备步入婚姻的朋友,倘若能有幸读到此书,将少走许多弯路。

婚前最好知道的一些“坑”

查普曼博士在为上百对恋人作婚姻辅导中发现,大多数人对彼此相爱的认知都很狭隘:“命中注定我爱你”的婚姻,能有什么问题呢?别人离婚了,显然是因为他们不够相爱啊。

但当他们从“触电般”的痴迷中醒来,摘掉层层“滤镜”,很快会发现,曾经认为完美的恋人,变得“面目可憎”。“我应该是找错了人”、“当初是什么蒙蔽了我的双眼”诸如此类的念头开始纷纷涌现。

当爱情注定没有结局(但愿婚前我知道)(2)

而让他们错乱的源头,不过是没能在婚前预知一些“坑”,就毫无防备地踏入婚姻罢了。

人无完人,夫妻在共同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在言语或行为上冒犯到对方,给对方带来不愉快的情感体验。

如果丈夫刚好是“真男人从不道歉”的忠实拥趸,妻子则坚信“道歉就等于认输”,他们的婚姻很难不亮“红灯”。

曾有人作过这么一个经典的论述:人的牙齿是硬的,舌头是软的,到了人生的最后,牙齿都掉光了,舌头却不会掉。柔软方能长久。

道歉正是这样一种柔软的力量,它为情感障碍的打通、关系的成长重建提供了一种可能。

当爱情注定没有结局(但愿婚前我知道)(3)

国际知名道歉学专家、精神病学教授、心理治疗师艾伦·拉扎尔将其捧上神坛,奉之为“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的最深层的互动”。

当我们愿意为自己的冒犯弯下腰道歉,我们的婚姻会因此而挺直腰杆,有了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爱情是“无价”的,婚姻是神圣的,钱却是俗气的,将它拿到婚姻里专门说道,简直是一种侮辱。

而事实的真相是,好的婚姻必须谈钱,不谈钱,就没得谈。说谈钱俗气的人,大概是喝花露水长大的,没吃过生活的苦。

婚礼上的钻戒不是大风刮来的,过日子柴米油盐都是开销,孩子教育成才绕不开钱。

许多夫妻由于在婚前没有做好合一的准备,婚后为了“你的钱”还是“我的钱”屡起纷争,如丈夫私藏小金库、妻子霸气宣言“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当爱情注定没有结局(但愿婚前我知道)(4)

事实上,“我们的钱”是夫妻形成财务计划的首要基石,只有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方能具体谈谈谁来管账、如何分配收入等事宜。

不要觉得这种“商量”很无聊,毕竟生活的自由与底气都是钱给的。

不少夫妻正是由于未能制定财务计划,婚后举债度日,“一败天地”、“二败高堂”、“夫妻对败”,让财务问题演变成婚姻的又一个战场。

很多情侣在恋爱时并不会谈及自己的信仰,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并不是一件值得特意拿来说道的事儿。

可要知道,任何信仰往往都伴随着真挚的情感与坚定的原则。即使是一个无神论者,都会对“没有上帝存在”这一观点无比的坚持。

人类学家发现,这些信仰极深地影响着信徒们的日常生活。有人坚信不同的教派是不相容的,也有人将宗教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信条……

当爱情注定没有结局(但愿婚前我知道)(5)

美国“第一女儿”伊万卡为了能和丈夫库什纳在一起,改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成为了一名犹太教信徒。

与之相对的是,凯蒂·霍尔姆斯宁愿放弃“阿汤嫂”的名头,也铁了心要与信奉科学教的汤姆·克鲁斯离婚。

因而,仅仅因为“相爱”就结婚,却忽视信仰差异带来的影响,是十分不明智的。在谈婚论嫁时,信仰应当与其他事务一样被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

说了这么多婚姻中的“坑”,并不是为了让你恐惧婚姻。事实上,这些“坑”不过是亲密关系“西天取经、修成正果”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罢了。

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认为,一段完整的感情必然会走过三个阶段:1 1=1,1 1=0,1 1=2。

具体来说,即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甜蜜期,转折到“遇见你是个错误”的悔恨期,最终过渡到“我愿与你长相厮守”的稳定期。

当爱情注定没有结局(但愿婚前我知道)(6)

当你有幸抵达第三个阶段,一定能看透,途中那些“坑”背后所蕴藏的礼物——既检验耐性,也考验担当,让你们的爱在淬火中得到磨炼,也让这段亲密关系更加踏实、稳固、绵长。

如何顺利跨过这些“险坑”?
  • 01 倾听对方的“声音”

心理学家、意象关系治疗师卡洛琳•戴奇指出,我们常常过分关注自己,因而无法真正倾听对方。

先不要急着辩解“我在听啊!”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在听”,并没有真的“听到”。

更准切地说,我们付诸“听”的行动,却并未精通“听”的要义,更有甚者,将其作为搜取话柄谴责对方的良机。也许爱我们的人不会因此而离开我们,却会因此而受到伤害。

所谓倾听,其底层逻辑就是通过感同身受的方式,化解敌对、争辩的状态,寻求一种问题解决的友好方式。

倾听的核心是让对方感到被理解和被尊重。再直白一些,就是让对方知道:你说的,我在乎。

当爱情注定没有结局(但愿婚前我知道)(7)

这种倾听必须是“走心”的倾听,不光要听对方的想法,更要理解这个决定对他意味着什么,以及他对这个决定有多坚持。

在此过程中,要时不时地将自己的理解加以陈述,以确认理解是否正确。并且,这一步至关重要。

跨界沟通专家马克·郭士顿发现,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在亲密关系的对话中,会渴望被“映照”。

学会试着用“我”字开启“映照”之旅,比如:“我真的非常难过,常听你和我说,你是外婆一手带大的,和外婆的感情很深,这次外婆住院,你一定很煎熬。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你等她醒来。”

一旦说话的人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成功“镜像映照”,将更容易打开心扉。

  • 02 学会协商,寻求共识

胡因梦曾言:有很多伴侣,一辈子生活在权力争夺中,永远都在强调我的重要性,我的正确度,然后否定对方、打压对方、排斥对方。

可是夫妻之间的较劲,赢了一时的话语权又如何呢?你可能将输掉最亲密的爱人!

查普曼博士一阵见血地指出,幸福的婚姻永远不是“按我的心意生活”,而是“按我们的心意生活”。

当爱情注定没有结局(但愿婚前我知道)(8)

在一段婚姻中,当夫妻双方因家庭传统、行为模式等方面发生分歧时,学会通过以请求而非要求的方式协商,以寻求“最大公约数”,很有必要。

协商的结果有三种可能:

达成共识:双方都愿意为对方的意望作一些让步,从而让两人的愿望都能部分实现。

拿夫妻双方都想回自己家过年一事来说,即夫妻双方放弃和自己的父母度过整个假期的打算,分别去对方家里度过一小段假期。

满足对方意愿:一方完全牺牲自己最初的想法,主动选择按照对方的意愿去做。

比如妻子想要孩子,丈夫觉得按目前的收入状况最好晚点要,但他看到这件事对妻子的重要性后,还是说服自己放开顾虑,迎接新生命。

将来达成共识:目前看不到彼此让步达成共识的可能,暂时保留各自的意见,过些日子再看看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多时候,“将来达成共识”可能是解决分歧的唯一方式,尤其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比如晚上电视看哪个频道、用洗碗机洗碗还是手洗等等。

永远在对话、协商中求答案,从不在对抗、指责中找出路,可能才是一段婚姻关系持久保鲜的终极秘方。

  • 03 了解对方爱的语言

很多时候夫妻双方都为付出了很多,结果婚姻依然走入了“怪圈”:接受的一方责怪不体贴,付出的一方满心委屈。

其实,这可能不过是你们的接头暗号没对上罢了。

当爱情注定没有结局(但愿婚前我知道)(9)

查普曼博士根据不同的诉求,区分了爱的五种语言:肯定的言词;服务的行动;接受礼物;精心的时刻;身体的接触。

你所使用的爱语,与你所盼望接受的爱语是一致的,这一规则对对方也同样适用。那么如何知道对方的爱语呢?

  1. 你可以观察一下,对方是如何对他(她)所亲近的人表达爱意的。如果对方喜欢一起散散步、聊聊天,那么对方的爱语很可能就是精心的时刻。
  2. 你可以留意一下对方经常在抱怨什么。一般来说,一个人不满意的,往往是他(她)最在意的。“你是木头吗?每天都没有早安吻?”那你就知道了,身体的接触是对方的爱语。
  3. 你可以注意一下对方经常会索要些什么,将它们列出来,基本上可以确定对方的爱语了。

当然,一个人并不是只能有一种爱语,很可能会有好几种。这几种的地位可能同样重要,也可能因使用的频率不同,有所侧重。

去使用与自己爱语不同的爱语,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五种爱语都是可以学习的,只要你有意识地去学习对方爱的语言,并尝试着去使用它,虽然刚开始会有些别扭,但用的多了,自然就风生水起了。

当爱情注定没有结局(但愿婚前我知道)(10)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爱情快速奔跑,婚姻慢慢生长。这生长缓慢而扎实,就如两棵树,有独立的树干,又将根与枝重重叠叠交织在一起。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背后,承载着恒久忍耐与恩慈。

愿每一段婚姻,都能始于爱情,陷于付出,终于幸福。

参考书目:

《但愿婚前我知道》

《道歉的力量》

《连接感》

《只需倾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