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花木产业,是沭阳现代农业最具特色的产业。前不久,《群众》杂志刊发沭阳县委书记胡建军的文章,详细讲述该县花木产业的发展壮大之路。

花木产业发展思路是什么(县域发展如何创特色)(1)

沭阳地处苏北腹地,既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县,又是脱贫任务最重的县。近年来,沭阳把特色资源禀赋作为富民的源头活水,依托50万亩花木资源,一手抓结构调整,一手抓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富民强县的特色路子。

引进龙头企业 提升产业层次

沭阳的花木种植可追溯到明清时期,这里的花农依靠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经验来种植和管理花木,规模小、品种单一,并以一家一户种植为主。粗放、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使沭阳的花木产业始终游走在产业链的底端,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对农民致富的带动力不强。

我们认识到,“小、散、杂、乱”等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是阻碍我县花木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之一,花木产业的升级、花木产区农民的致富必须依靠先进的生产力,要想实现花木品种、种植技术、经营模式的大幅提升,就必须大力招引和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

为此,一方面,我们积极寻求与国际行业翘楚的合作,引进了美国俄勒冈、荷兰安祖等世界知名园艺企业并实现本土化栽培,仅美国俄勒冈苗木繁育公司就培育进口苗木树种120个近20万株,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彩色苗木培植基地,为整个花木产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另一方面,我们也十分注重本土企业的培育,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的三叶园林、金海棠农业科技、苏太园艺是全国最大的榉树、海棠、多肉植物的培育基地。花木产业实现了从绿色到彩色、地栽到盆栽、苗木到园艺、低端到高端的发展。

得益于新型经营主体的引进和培育,花木产业迎来了一轮洗牌,提升了产业层次和竞争力,为花木富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全县新增各类新型经营主体304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花木龙头企业达到了46家,“名、特、优、稀”新品苗木、高附加值花木种植面积占比已提升到30%以上。

花木产业发展思路是什么(县域发展如何创特色)(2)

紧盯市场需求 发展家庭园艺

长期以来,沭阳的花木种植以绿化苗木、工程苗木中的常见树种为主,同质化竞争严重,受市场需求影响较大,随着市场供求变化、苗木品种更新的加快,传统花木面临着销路不畅、效益下滑等问题,花农收入不增反降,优化种植结构迫在眉睫。

我们注意到,随着消费升级,家庭园艺市场异军突起,根据这一情况,我们结合花木产业的“供给侧”改,对花木生产及时进行结构调整,引导花木产业向家庭园艺方向转型升级,以多肉植物、盆景、鲜切花、干花作为切入口,打造沭阳特色的家庭园艺。

全县先后建成了苏台花木产业园、新河家庭园艺市场、新河盆景花卉园、耿圩多肉植物家庭农场等家庭园艺基地,专门为家庭园艺类花木经营主体提供配套服务,涌现出沃彩园艺、苏太园艺等一大批家庭园艺龙头企业,良好的产业发展业态逐步形成,花农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

全县还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花木节、全国精品盆景展,为家庭园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去年10月份闭幕的第四届中国·沭阳花木节吸引游客12万人次,交易额近19亿元,沭阳花木特别是家庭园艺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家庭园艺的发展推动了产业增效、花农增收,全县多肉植物、鲜花等家庭园艺类苗木的培育基地就近万亩,家庭园艺产值在花木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沭阳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家庭园艺集散市场之一。

花木产业发展思路是什么(县域发展如何创特色)(3)

对接“互联网 ” 推动融合发展

与花木种植大县不匹配的是,沭阳的花木产业市场定位不清、产业链条短,生产与市场脱节、上下游配套基础薄弱,花木资源长期处在浅层次开发阶段,花木产业与生态旅游的结合度远远不够,生态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富民强县的发展优势。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注重花木产业的前延后伸,推动花木产业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引导花木种植和经营主体发展花木资材生产、花木类工艺品加工等,目前全县从事与花木相关的二产企业已有近百家,较大规模的花木市场5家。

鼓励花木种植和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互联网经济,通过“互联网 ”花木,形成了从种植到销售,从客服到采购,从包装到物流的完整产业链条,最大程度地消化了农村劳动力,带动就业人员超过15万人。

在阿里平台花木类销售额中,来自沭阳的花木电商就占到了近1/3,实现了“名气”和“规模”的双提升。新河镇的12个村全部都是淘宝村,可谓“人人触网、户户淘宝”,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淘宝第一镇”。在花木电商的示范引领下,我们的淘宝镇、淘宝村成为了全县最为富裕的镇村,许多农民通过开网店挣钱开上了轿车、住进了楼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花木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新河、庙头、颜集、扎下等花木乡镇,以花木资源为依托,精心打造扎新路景观带、古栗林生态旅游度假区、新河花木特色小镇、山荡特色旅游村等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区一镇一村”旅游景点,并已初见成效,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花木产业加速向互联网经济、旅游经济、生态经济融合发展。

通过借助“互联网 ”,我们进一步瞄准了市场,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强了产业融合度,花木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2016年全县实现花木产业总产值达65亿元,沭阳的花木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一项特色产业。

花木产业发展思路是什么(县域发展如何创特色)(4)

强化服务保障 优化发展环境

在沭阳花木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政府始终坚持“到位不缺位、补位不越位”的原则,科学厘清政府工作边界,按照“需求导向、市场机制、精准扶持、优化环境”的思路,当好服务发展的“店小二”,农民增收的“引路人”。

我们成立了花木研究所,开展花卉苗木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和示范,同时加大与南农大、南林大等科研院所的对接力度,推广基因组培、工厂化育苗、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我们还与中国盆景协会合作,建设了国内唯一的“中国盆景培训基地”,助力沭阳花木走上精品之路。

针对花木电商的诚信问题,我们与阿里集团达成了“交易信息定期通报、交易纠纷协同处理、信用评定互相认可、优质商户政府背书”四项共识,设立了1000万元的全国首个县域花木种苗网络交易诚信基金,用于交易纠纷的先行赔付。

我们开展了“规范网络交易、净化网络环境”的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各类网络交易违规、违法行为。我们还与当地园艺电商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了“植物品种防伪溯源”系统,通过科技防伪手段,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花木乡镇富裕了以后,还要带动经济薄弱的乡镇一同富裕,我们创新帮扶机制,在新河、颜集、庙头三个花木主产区乡镇与扶贫重点片区三个乡镇之间建立了帮扶关系,积极探索先富乡镇带动薄弱乡镇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互联网 ”机遇,通过政策引导、龙头带动、品牌创建、融合发展,沭阳花木更加精准对接市场,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愈益强劲,花乡沭阳的品牌也因此更加响亮。

摘编自《群众》2017年第9期,原标题为《绽放花木大县的幸福之花》

作者:胡建军(中共沭阳县委书记)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群众》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qunzh_1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