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冲击经济运行,水晶巨头施华洛世奇正面临危机。
据彭博社报道,受疫情及重组计划影响,创立至今已有125年的奥地利水晶配饰品牌Swarovski施华洛世奇集团将裁员6000人 ,并关闭3000家精品店。
这一消息在发出后不久即得到官方澄清,9月7日晚,施华洛世奇表示,关闭全球3000家店铺的网络消息不准确,实际为缩减全球3000家店铺网络,即关闭一小部分与新战略不符的实体店铺,以更好优化零售网络。
虽然作出澄清,但疫情的确让施华洛世奇元气大伤。据悉,其主营的水晶业务2020年业绩或将较上年同期下跌逾三成。实际上,6月起,该公司已先后进行两次裁员,并开启重组管理层的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全球最大的人工水晶制造商为家族企业。面对危机,施华洛世奇家族表示,将不排除通过放弃部分股权,以寻求上市或达成新战略合作的方式注资纾困。
实际上,施华洛世奇在2018年时也曾提出上市计划,但最终不了了之。
图为施华洛世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致梨视频澄清函
01.裁员计划
据悉,施华洛世奇公司于1895年由Daniel Swarovski在奥地利创立。家族中大约200位成员拥有公司的股份。在全球约170个国家设有2680 间分店,员工人数达3.45万人。
作为全球知名的时尚珠宝品牌制造商,施华洛世奇的业务主要由仿水晶业务、光学设备、研磨产品三部分组成,其中,仿水晶业务占据重要份额,2019年,施华洛世奇年销售额达35亿欧元,其中,水晶产品年销售额27亿欧元,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受到疫情影响,施华洛世奇预计其核心的水晶业务2020年销售额或大跌逾33%至20亿欧元,此前曾预计增长4%至5%。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亚洲和美国市场需求下降,施华洛世奇第一季度销售额出现大幅下滑。因此,7月施华洛世奇宣布裁员消息时表示,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和疫情导致的损失,将会总计裁员1600人。
实际上,从今年6月开始,施华洛世奇公司已经先后进行了两轮裁员,同时开启重组计划。公司首次裁员涉及全球市场600人岗位变动,及重组管理层,其中包括奥地利蒂罗尔州总部的200人。而9月份,施华洛世奇再度公布裁员消息时,裁员的总数也从最初的1600人进一步上升至6000人。
施华洛世奇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布赫鲍尔(Robert Buchbauer)表示,裁员“令人感到痛苦但绝对是有必要的。”
02.家族经营困境
疫情带来的危机,也暴露出施华洛世奇庞大的家族内部存在的裂痕。
施华洛世奇长期以来都是家族企业属性,由家族成员控制股权,想要获得高速扩张,必须要借助资本的力量。
8月21日,施华洛世奇官方表示,将不排除其背后家族放弃部分股权,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或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的方式寻求注资纾困。首席执行官布赫鲍尔说:“这是我们几年前就该采取的措施。”
早在2018年,施华洛世奇就有上市的计划,该家族企业执委会唯一女成员Nadja Swarovski 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公司可能会进行IPO,来将家族再一次与品牌关联起来。
根据施华洛世奇的重组计划,该集团还计划将旗下的珠宝、家居饰品和位于奥地利总部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等多项业务进行合并。
布赫鲍尔称,“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就要学会少即是多,施华洛世奇应该退出批发业务,转而提供少量但更多种的高级定制产品。”他认为眼下公司需要重新调整业务重心,主动退出低利润的批发业务,走精品路线而非大众路线。“在一件售价为10欧元的T恤衫上缝施华洛世奇的水晶丝毫不会增加我们的盈利,甚至还会有损我们的品牌形象。”而对于其目前在全球拥有的超过3000个销售网点,则计划精简实体门店网络。
然而,布赫鲍尔提出的改革计划遭到了家族其他成员的强烈反对。
反对者认为现有的变革计划将对施华洛世奇总部所在的瓦腾斯小镇,及公司的零部件销售业务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而且业务削减规模过大。家族成员Paul Swarovski对彭博社表示:“对全球各地售出高质量水晶零件的机会还有很多,布赫鲍尔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赢来这部分客户,而不是关门大吉,解雇员工。”
对于施华洛世奇而言,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优缺点十分明显:一方面,对于传统技术和经营理念可以葆有良好的传承性;但另一方面,面对拓展新的方向及业务则容易面对阻力和缺乏创新。
03.中国是最大的销售市场
在水晶销售业务当中,中国是重要的客源市场。
据悉,施华洛世奇品牌中国关联公司为施华洛世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对于中国公司是否受到施华洛世奇集团全球缩减店铺及裁员影响,凤凰网财经曾试图联系该公司负责人,截至发稿为止未收到回复。
据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1.89亿港币,是台港澳法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为WEI HUA,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商品零售、批发、仿首饰、仿水晶小件玻璃制品、其他饰品、商品进出口、仓储、售后服务等相关配套业务等。
该公司由中国香港企业施华洛世奇大中华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此外,施华洛世奇大中华有限公司还全资持有施华洛世奇(广州)贸易有限公司的股份。
早在2015年底,施华洛世奇就在中国、美国市场开启了降价策略,指定产品降价均幅在20%左右,集团以摊薄部分具有鲜明品牌风格和特色的时尚首饰,来达成对两大客源市场的品牌口碑度宣传。
这一策略显然效果显著,2018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施华洛世奇最大的销售市场。
而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增速发展,施华洛世奇在中国面临的竞争也在加大。作为零售价不到100美元的大众轻奢品牌,施华洛世奇近年来正在遭受美国潘多拉、摩纳哥品牌APM等同类竞品的市场瓜分,而品质日益提升的中国制造业,也正在生产出同施华洛世奇品质相似、但售价却更为低廉的替代品。
为此,施华洛世奇也积极入主电商市场,在天猫旗舰店,施华洛世奇拥有500多万粉丝关注,结合施华洛在中国的轻奢、低价策略,施华洛在中国一直活得还不错。其全店销量第一的产品仅9月初销量达4568件,旗舰店单件销售额达五百万。
延伸阅读:生于山谷小镇,靠玻璃切割工匠、仿水晶成名
施华洛世奇与水晶的故事,有着典型的欧洲小镇、家族作坊元素。
创始人丹尼尔·施华洛世奇(Daniel Swarovski),于1862年出生在波希米亚(现捷克)。
他的父亲是个玻璃切割工,经营一家小型玻璃厂。在这里,丹尼尔从一个学徒,成长为人造水晶切割工匠。
图片来源/施华洛世奇官网
人造水晶即高铅玻璃,含氧化铅的成分越高,折光率和硬度越高,成品越纯净晶莹,但切割难度也越大,成品越稀有。
1892年,丹尼尔发明的切割含铅玻璃水晶的电动切割打磨机器,拿下了电机专利。三年后,为躲避竞争者和模仿者,施华洛世奇家族将公司从波西米亚搬到了奥地利。
同年,丹尼尔租下阿尔卑斯山脚下瓦腾斯(Wattens)小镇的一间工厂,创立施华洛世奇公司的前身A. Kosman, Daniel Swartz & Co.(简称KS & Co),专做仿水晶切割。
图片来源/施华洛世奇官网
彼时,欧洲正经历社会变革,专制王权逐步被更民族、平等的社会取代。因工业革命而富裕起来的发明家、企业家为代表的新中产阶级人数增多。他们恣意消费,豪宅和全套LV行李箱,是排场必备。
但朴实工匠出身的丹尼尔,并不想建一个奢侈品帝国,他希望以切割工艺造高品质仿水晶产品,价格亲民,普罗大众触手可及。
“适合所有人的仿水晶”和极致的切割工艺,成了施华洛世奇的品牌DNA,并随岁月不断强化、衍变。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责任问题请联系割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