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现在很少有人数九了,但也知道“三九”是最冷的时节,所谓“冷在三九”。

01

数九寒天八十日

数九的起点是冬至逢壬日(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反映到我们今天的阳历日历中,差别还是很大的。拿今年做例,按最传统的方式算起,应该是12月25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个单元。

冬至活动方案有哪些(冬至最有仪式感)(1)

2021年北京三九天-21℃的极寒。摄影:老信

黄河地区的“数九歌”大体描述了数九的物候: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八十一天过去,春天就来了。

这个算法虽然算不上非常准确,但也基本体现了我国的冬季时令特点。

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温度总体上是下降趋势。

直到“三九”前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团也发展到极为强盛的阶段,强冷空气的频频入侵也是造成气温低的原因之一。在此之后,气温回升,春回大地,农业活动也逐渐多起来。

02

打碎时光就是熬

苦苦地数九八十一天,占掉了全年的四分之一,总得搞点什么娱乐吧?现代人在这冬日居家里常用的消遣大抵是pad、手机、电脑、电子书。

古人没有这些,但他们玩——“九九消寒图”!

冬至活动方案有哪些(冬至最有仪式感)(2)

最为标准的文字消寒图

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下有载:“试数窗间九九图,馀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馀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可见,最早的消寒图恐怕是以绘画的形式为主。图以梅花为题,图中设九九八十一个可涂抹的元素,这样从数九开始,每天一涂,可使苦寒易过矣。

冬至活动方案有哪些(冬至最有仪式感)(3)

早期的消寒图还没有“计日”属性

说来,寒冬并不可怕,只要有盼头,人类就有办法熬过去。而大自然又是这么慈悲——不管多么冷,到了日子,它总会过去。

《消寒图》是文人冬日的游戏。总体分为三种——梅花、图案、文字。从上面的记载看得出,梅花似乎最早,之后又演变出了很多种类。但内核无外乎每日一涂,把漫长的冬日碎片化,好过一点。

冬至活动方案有哪些(冬至最有仪式感)(4)

当然,这只是文人手笔,事实上梅花是蔷薇科的植物,花瓣数量是5或者5的倍数,除非重瓣品种正好被风刮的残破不全,否则极少出现图上这样9瓣的情况。

到了清末时节,文字消寒图成为主流。图上必以九个九划汉字为题,共九九八十一划。每日一涂,涂罢就迎来了春天。

文字当然也都是吉利的,比如最常见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以繁体字写,都是九划。还有“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也是美好的描绘。一般还会用“管城春满”四字提头。“管城”就是代指毛笔,意味笔数到了,春天也就来了。

03

新风也待自创之

既然消寒图的规则我们都懂了,能不能自创消寒图呢?当然可以!

古人自创消寒图的例子就很多。虽然梅花图、“亭前图”都很风雅,但毕竟要有一定的什么和文化基础,就不如后创的“铜钱图”在民间受欢迎。

民间流传很广的“铜钱消寒图”

最近几年传统文化复兴,也有各地的国学课程自创消寒图,比如以八十一片柳叶为题、八十一段竹枝为题的,也算是很不错的寓意。

如果才有余力,当然也能自创很多属于自己的消寒图,或书或画,都能娱人娱己,让冬天更加快乐。

冬至活动方案有哪些(冬至最有仪式感)(5)

科普大V、《博物》杂志编辑林语尘每年在微博自制消寒图,极具古意

如果您不善画画也不要紧,可以和笔者一样,在九划的汉字中选出几个来组成消寒图,可端庄、可诙谐、可无聊,总之是一个玩物,怎么好玩怎么来嘛!

下面这几组我凑出来的消寒图里,有没有你比较中意的一组呢?

冬至活动方案有哪些(冬至最有仪式感)(6)

冬至活动方案有哪些(冬至最有仪式感)(7)

冬至活动方案有哪些(冬至最有仪式感)(8)

冬至活动方案有哪些(冬至最有仪式感)(9)

最后,再奉上我的朋友k君制作的“2022最新款应景九九消寒图”,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健康~

冬至活动方案有哪些(冬至最有仪式感)(10)

作者:老 信

审核:王弘治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