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一大家熟知的是春社节,春社节的主要活动就是准备一些祭品,祭祀土地神。春社节的习俗有两千多年历史,从甲骨文上的记载可以推算出来。今天给大家聊的节日也在农历二月初一,但是这个节日叫中和节,这个节日与其它节日不同,是由一个皇帝发起,大臣设计而来的。这个皇帝就是唐德宗,这个大臣就是李泌。
中和节的由来
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这是有确切记载的在唐代确立的节日。民间以二月朔为节,那就是太阳的生日,所以民间也称这一天为太阳节。
贞元四年(788)的某一天,唐德宗李适提出想在二月创置一个节日,后来经过众臣商议,大臣李泌设计,把节日定在农历二月初一,名为“中和”,与上巳节、重阳节一起成为朝廷认定的三个节日,届时公务人员可以休假一天。针对这个活动,还设计了一些仪式,如献农书、献生子、酿宜春酒等,目的也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
“风俗时有变,中和节惟新。轩车双阙下,宴会曲江滨。金石何铿锵,簪缨亦纷纶。”中和节就这样华丽上场,并揳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了!
今天来看,大臣李泌把农历二月初一定为中和节的原因,应该跟民间的传说相契合的。民间认为,农历二月初一是太阳星君诞辰,太阳星君即太阳神,与月亮神太阴星君相对,亦称炎火帝君。人们出於对太阳神的崇拜和农业生产的需求,祭祀太阳星君。这种习俗源于上古,当时曾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国家典礼。祭祀太阳星君一般用太阳糕,也叫“太阳鸡糕”,因为俗传太阳中有雄鸡(或说乌鸦)。清代祭太阳的习俗特别盛行,太阳糕也成为一种节物。古代老百姓把太阳供为神灵,所以民间把中和节也叫太阳节。
唐代陈羽的一首《和王中丞中和日》“节应中和天地晴,繁弦叠鼓动高城。汉家分刺诸侯贵,一曲阳春江水清。”向我们展示了唐代过中和节的盛况。这个逐渐被遗忘的节日,随着国家对文旅行业的重视,正在以新的方式重现人间。2011年,中和节(永济背冰、云丘山中和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和节(太阳节)的三种习俗
1、祭拜太阳
我们的老祖宗炎帝出世,教会人们五谷耕种,让太阳发光发热,作物茁壮生长,人们尊称其为华夏先祖,并称之为“太阳神”。又因为二月初一是太阳的生日,所以二月初一祭拜太阳成为当天的主要习俗。
2、御耕
因为中和节是皇帝提倡的,所以在古代二月初一这一天,皇帝都要进行隆重的御耕仪式,给老百姓做个榜样,做以农业为主的古代,这种行为能引起人们对农业的重视,号召人们勤劳生产。而农户农民,则畅饮庆祝,眷亲情,互赠刀尺农具,鼓励勤劳工作,求得丰衣足食,吉祥顺利。
3、献生子
献生子就是奉献出自己家的百谷果实,互相赠送,这是太阳节非常重要的习俗,其本意依然是祈祷今年的农业获得丰收。
总之,“中和节”为过去的传统节日,一改二月无节日的先例,与第二天的龙抬头,极大丰富了农村农民的生活。
中和节诗词的诗词一首:
《二月朔日食阴雨不见》
宋丨方岳
飞飞细雨湿花朝,不省阳乌影动摇。
晚色漏晴山又紫,始知阴沴已潜消。
沴,音同利,阻水的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