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跌倒的裤子、便于穿脱的危重症病人服、安全可视的试管柜……这些与患者安全有关的贴心小发明,均出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护士们的“巧手”。

9月17日是首个世界患者安全日,主题为“人人参与患者安全”。为了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守护患者的安全,医院都会采取哪些举措?笔者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探究竟。

甘肃省防跌倒神器(防跌倒裤危重症病人服)(1)

多一点沟通,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8%

今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将每年9月17日定为世界患者安全日。

患者安全主要是指通过采取系统性、预防性的措施,降低医疗过程中以及医院环境中的各类风险,使患者在医院期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害,维护患者及整个医疗环境的安全。

耳鼻咽喉科往往是医患纠纷高发的“高危科室”。“许多医患纠纷都是由于沟通不良导致的。”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党支部书记王章锋说,很多病人在手术后都会伴有空洞感、嗅觉异常等情况,如果医生在诊疗前后没有与病人充分沟通,很容易导致病人情绪的对立,引发医患纠纷。

王章锋介绍,为了避免医患纠纷,该院耳鼻咽喉科从2012年开始便提出了“每天跟患者沟通多一些”的理念,让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在门诊,规定每位患者初诊的时间不得低于8分钟,复诊不得低于5分钟。

“很多患者对于自己患了什么病、应该怎么治疗、做检查的意义完全不了解,但在沟通之后患者通常会比较配合医生,心态也会更加放松。”王章锋表示,充分的沟通能让医疗活动更加顺畅。如今,耳鼻咽喉科的患者满意度从原来的93%—94%已提升至97%—98%。

除了“多一点沟通”赢得患者的理解,“修炼内功”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尤为关键。为了及时抢救病人,耳鼻咽喉科医生通过对病人及家属的角色模拟,从家属按铃到实施急救,进行“实战”演练。

约一个月前,一位扁桃体癌术后患者因放疗引起了喉头水肿,从湛江赶来广州看病。门诊时医生发现病人已满头大汗,呼吸困难,当即判断病人患有急性喉梗阻,立即给病人吸氧,并派专人送至值班病房。从判断病情到紧急气管切开手术的实施,整个过程只用了5分钟。

病人的颈部有许多疤痕,嘴巴也张不大,无法插管,怎么办?医生迅速应变,为患者在半坐卧位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如果医生没有经历过平时的演练,病人很可能会面临窒息的风险!”王章锋感叹。

300多项小发明保障患者安全

情景剧模拟、创新设计比赛、制作安全核查视频……笔者从中山一院护理部了解到,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护士们使用了许许多多的妙招。

甘肃省防跌倒神器(防跌倒裤危重症病人服)(2)

在护理部举办的创新设计比赛中,护士们设计了300多件与患者安全有关的创新产品。例如,心血管部创新小组在现有普通病人服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特制了一款多功能危重症病人服。衣服的侧边、袖口及领口都设计了扣子,方便病人的穿脱、护理与抢救,解决了以往临床上病人不穿或反穿病号服的情况。

甘肃省防跌倒神器(防跌倒裤危重症病人服)(3)

护理部还发明了安全可视柜,整个柜子都是透明的,试管及标本容器按不同颜色区分分类放置,便于日常检查、领用及添加、查看有效期。每个隔层刚好放置一盒100支的试管,用完添加,确保同一批号使用,杜绝过期。

甘肃省防跌倒神器(防跌倒裤危重症病人服)(4)

“医生开出的治疗方案很多通过护士来执行,护士在患者安全方面承担着很重要的责任。”中山一院护理部主任成守珍说,核对工作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护士们每一次给药、采血、输血等治疗工作,都要认真核对,对患者的安全负责。为了加深护士们对“查对制度”的印象,每年,中山一院护理部都会举办“执行制度我先行”和“执行制度我最行”的活动,进行情景剧模拟和安全核查视频比赛。

医院内运送标本也有讲究。针对各大医院常见的标本转运留置时间过长、漏送样本、标本丢失等问题,中山一院搭建了标本转运的全链条透明化管理体系,纳入了医务科、信息数据中心、护理部、爱卫会、总务科、检验科、医工部等多个部门。

各部门各司其职,严格执行标本密封、分类打包、扫码示踪流程,严格执行标本交接当面核对和双签制度,并利用信息化管理对临床检验标本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

中山一院的先进做法还辐射帮扶到了基层医疗单位。据了解,广州市番禺区卫健局整体引进了中山一院的医疗培训体系,四年来全区26家单位心肺复苏救治存活率上升4倍,医疗纠纷发生例数下降50%。

【记者】李秀婷

【实习生】王谢思齐

【通讯员】彭福祥

【作者】 李秀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号~自营号~日报时政部自营号~广东健康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