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时尚MTM定制系统,在2019中国时尚高峰论坛上展示
一个人与一套衣服的关系,能有多密切?
VICUTU(威可多)零剪业务主管刘亚岚遇到了一个客户。他拿着一件衣服走进位于青岛海信的VICUTU(威可多)门店。服务人员热情迎上去,他把衣服摆出来。那是一件很旧的衣服,“一看就知道穿了很多年”,刘亚岚说,他很喜欢这件衣服,想重新做一件一模一样的。
很多人可能难以理解,毕竟我们生活于一个几乎每天都买买买的时代,快递员不断将包裹送到家里,新衣服装进衣柜。每天,我们都穿着不同的衣服出门。很少人会想,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我们不懂珍惜,而是,我们还没找到更适合的那件衣服,就像没遇到更适合的那个人一样。
西方有句话,Tailor makes the man(裁缝定义了男人),它说的,其实是服装最终如何定义,如何塑造一个人。
青岛那位顾客,显然遇到了一件对的衣服。只是随着时间流逝,衣服会变旧,面料会皱,形象会变差,于是他想,也许可以找定制服装店,“克隆”一件新的衣服,就像很多人克隆自己的宠物一样。
出于保护客户隐私的需要,刘亚岚不愿透露太多信息,只是提到,那位客人找了好几家服装店,都无法“克隆”出这件衣服,他想到了VICUTU(威可多)。“他是我们的白金用户”,刘亚岚说,之前VICUTU(威可多)为他服务多次,效果都很好,这一次他想,也许VICUTU(威可多)可以。
刘亚岚看到了衣服的照片,那其实不是一套西装,介于西装和夹克之间。在VICUTU(威可多)的版型库里,没有这个版型。她仍然通过VICUTU(威可多)青岛店的服务人员给了那位客人一个确定的回答:可以。
承诺背后,与一个智能制造的故事有关。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纵深发展。在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推动下,中国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比如在服装家居等行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在航空汽车等领域的网络化协同设计模式等。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VICUTU(威可多)开始力推智能化。2017年9月的北京汉光百货,这家中国著名男装品牌第一次在门店测试了自主研发的MTM西装高级定制系统,经过半年小范围测试,逐步推向了全国门店。青岛这家门店,也安装了这套系统。VICUTU(威可多)的服务人员把那位客人的数据和服装版样,输入电脑里的MTM系统,按下确认键,一个联通全球的服装链条开始运作起来。
67649个样版
意大利杰尼亚公司接到中国来的一份订单。
这家公司是意大利乃至全球最著名的男士西装和面料供应商,每年生产两百万平米的面料,它还是Gucci、Saint Laurent等顶级服装品牌的供应商。
接到订单后,杰尼亚工作人员迅速准备好面料,精心包装后,发往中国。
这份订单的最初源头,就是青岛那家VICUTU(威可多)门店的MTM系统。店员根据客户信息,提交相关需求后,这套系统把需求分别发往不同部门。负责面料的部门会查询面料库情况。“那位客人要求用意大利杰尼亚面料”,刘亚岚说,当时国内没有,VICUTU(威可多)就通过代理商,向欧洲客户发出订单。
就在这块面料进行全球化之旅时,VICUTU(威可多)的其他环节,也开始运转起来了。
下单前的量体一向是西装定制最为关键的环节。VICUTU(威可多)量体师翟金向本刊介绍,量体师测量顾客相关尺寸前,会先了解顾客需求,例如应用场合、年龄、身份以及穿西装的个人偏好,之后再仔细测量他的身材、围度,通常会有包括肩宽、胸围、腰围、臀围等在内的30个以上数据。身材越是特殊,需要测量的数据越多。
要制作一件最合适的衣服并非易事。在量体基础上,客人仍然需要试穿现有的成衣,翟金说,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和顾客的反复沟通,找到他穿着最舒适最合身的那套尺寸。
相比传统手工定制,品牌店的优势就在于门店有大量成衣可供试穿。通过试穿,顾客通常可以大致选择一个目标版型,基于此,量体师可以根据测量的身材尺寸,和顾客穿着成衣时的体验,针对顾客的身材做具体的调整。
在MTM系统内,量体师除了标注顾客身材基础数据,也可以基于顾客选中的版型标注成衣需要调整的部分,比如袖长比成衣短2cm,这意味着生产车间在后续的生产中,有两套不同形式的身材尺寸数据可供参考。
不只尺寸可以定制,款式也可以自由组合。在VICUTU(威可多)MTM系统中,门店售卖的所有当季新款都能够用于定制,并且拆分成模块,门襟、口袋、领口、贡针等细节部位的样式,顾客可以根据喜好随意组合搭配。选好之后,西装的款式和面料还能够以3D效果呈现,让顾客提前看到成衣的效果。
翟金告诉本刊记者,在传统西装定制中,成衣效果“只能想象,不能呈现”一直是一个痛点,MTM定制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我们今年一年有67649个样版。” VICUTU(威可多)母公司北京格雷时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雷时尚)生产中心总监龚立超介绍道,如果要靠手工,是远远不能满足的。这些版式再进行不同款式组合,其最终数量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格雷时尚旗下拥有威可多( VICUTU)、格罗尼雅(GORNIA)和微高(VGO)三大男装品牌。现在,不止VICUTU(威可多),其高端商务男装品牌GORNIA(格罗尼雅)也早已能够提供西装定制服务。MTM系统,让这种定制更加智能化。
智能化生产车间工人面前的平板电脑安装了MTM系统,显示私人定制服装的工艺要求
格雷时尚MTM前端展示系统
你的服装,这样定制
2019年12月24日,VICUTU(威可多)位于衡水的缝制车间内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缝纫机器发出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并不显嘈杂。车间工人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把一块块裁好的面料、里料缝制在一起,吊挂系统顺着整体呈S型的流水线的方向传送一件件缝制完成的西装半成品。
马云磊正把西装的领底和驳头安装在一件没有袖子只有前后片的半成品西装上。他来这里工作已经两年,长得斯文白净。他手里的这些西装就来自VICUTU门店的个性化定制。每一件西装从款式、面料、颜色细致到口袋样式、纽扣搭配都由客人自己选择组合。这要求他每一件都要针对性地操作。
2015年,格雷时尚顺应津京冀一体化,将生产车间从北京大兴搬迁至河北衡水,位于北京大兴的总部,则变成产品研发中心。此外,这家诞生于1994年的品牌,在全国拥有500余家门店,并甄选全球优质面料,其中西服的面料供应商主要集中在意大利比埃拉地区,这里是世界知名的高级毛纺面料产区。
MTM系统,像是一个大脑一样,把位于不同地区的门店、供应商、车间、研发部门链接起来。
通常接到订单提交后,首先反应的是格雷时尚位于北京大兴的零剪部,这里专门负责处理定制业务,连接门店和生产部门。他们会先对订单进行初步审核,判断量体师为客人选择的版型和标注的调整参数是不是合适。审核通过,面料部门和生产部门才会收到信息。如果是工厂自有面料就会直接进入检查、预缩的环节。如果像那位青岛客户,挑中了进口面料,就需要向面料供应商下单,远在欧洲的面料品牌接到订单后发货寄出,经过8至10天的漂洋过海寄回国内。
等到面料赶到时,位于河北衡水的生产部门已经完成生产审核,并由技术部完成了制版。裁剪车间按照制版裁剪,并且打印二维码固定在裁好的面料上,分包到缝制车间。系统建立生产订单后,就自动生成了工艺流程和物料配色。
拿到一件西装,马云磊要先用手边的机器扫描识别二维码,他面前的平板电脑上就会显示这套服装的具体信息和特定要求。他按照要求,更换缝线和缝合的方式,装订上西装领和驳头。之后,连通整个车间的智能吊挂系统会把这件西装送往下一个环节。
二维码就像一个信息枢纽,在需要的时候告知生产线上的每个车间、每个工人的工作内容,同时也记录它的每一次流转。这背后是一整套网络定制系统的支持,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掌握和分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准确地分发命令,检查成果。从客人在门店下单开始,这套系统就开始了运转。
在生产过程中,MTM系统还会记录下每个环节的操作,并反馈给门店。这样,顾客也能够实时了解生产进度。经历过完整的缝制、检验、整烫工序,一套西装就算正式完成。
据龚立超介绍,每一套定制西装,在生产车间都会陆续经过168个工人的手,近500道工序才会制作完成。之后,这套西装才完整地装进包装盒里送往门店。
VICUTU创始人蔡昌贤
一切为了消费者的需求
在要不要开发一套智能定制系统这件事上,董事长蔡昌贤一直在等待那个最合适的时机。
蔡昌贤是VICUTU品牌的创始人,他不但见证了这个品牌在中国男装市场上崛起,更是亲历了中国西装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1994年,温州人蔡昌贤在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第二年,首个服装品牌VICUTU(威可多)便诞生了,并很快在市场引领风潮。VICUTU这个名字源自英文的“VICTOR”,象征着对胜利与成功的追求。
蔡昌贤想要自己做西装的一个原因是,他发现,当时西装版型是根据西方人身材设计的,完全没考虑东方人的特殊性,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根据中国人的身材,做中国人自己的西装。他要求设计人员,一定要根据中国人的身材比例,对西装版型进行改进。
不出蔡昌贤预料,VICUTU(威可多)很快就在市场上打响了名头。只用了五年时间,VICUTU(威可多)就建设了自己的生产线,还请外国设计师对专卖连锁店进行了整体设计。
那是VICUTU(威可多)第一次做“定制”,只不过,定制的范围是面向全中国的男士。
2014年年底,蔡昌贤开始考虑能否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为每一个顾客定制服装的需求。之后,VICUTU(威可多)开始就定制西装消费客户,做了一系列市场调查。
蔡昌贤做销售起家,比很多企业家更清楚消费者意见的重要性。他曾把消费者请到工厂参观,并听取他们对于版型和定价的意见,这个做法在当时十分少见。“我要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西装”,蔡昌贤说。
一直到2015年中,格雷时尚的生产部门全部搬迁至河北衡水新建成的工业园区。智能化计划正式提上了日程,龚立超和第三方系统开发公司已经谈判到了签合同的地步,这时候,蔡昌贤提出了自己的疑虑。他的疑虑,也主要来自消费者。
就当时VICUTU(威可多)的业务范围来看,定制并非主要业务,“老板觉得,是不是真到智能化的时候了?”龚立超回忆道,而且当时定制能够实现的效果也相对初级,很多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成衣销售也能够满足。
蔡昌贤是一个务实的人,他更愿意VICUTU(威可多)踏踏实实打磨技术,想办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地产品。虽然智能化概念在当时很时髦,但技术上如果不能为消费者带来本质的提升,他宁可先不做。
到2015年底,这个计划再一次被提起,又同样以“时机不成熟”被暂时搁置。直到2016年下半年,推动这个项目启动的“信号”变得强烈了。在公司业务讨论会上,VICUTU(威可多)工作人员提出,现在,消费者的定制需求越来越多,而旧的西装定制系统SAP无法满足客户定制需求。这个问题多次成为一线量体师反馈问题的重点。
在旧的定制系统中,能够上传的身体尺寸有限,尺寸标注不够细致,常常需要量体师单独备注描述,描述是远不及数据精确的,到了后期制作环节就很难实现准确。如果尺寸超出了现有的标准码数就很难再保证成品的质量。VICUTU(威可多)为了确保能为消费者提供完美服务,不得不放弃了那些超出现有尺码太多的客户。翟金列举了新旧系统的一个细节对比:旧系统可标注的身体数据只有20种,而现在有60种以上。
按照以往的定制系统,客户的定制需求进入到生产端,就浓缩为一张蓝色的纸,168个经手的工人中但凡涉及个性化定制部分就要通过这张纸来确定。由于信息需要人工传递,无论是工人的工作效率,还是管理效率都只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像我们做大货,都是固定尺寸。但是定制要按客户的尺寸做,我们要找班长问,这个活是怎样做。”马云磊说道,这样一天下来,大量时间都耽误在了沟通上。过去他每天的工作量不到100件,现在他不仅可以做完当天所有定制订单,还可以额外做一些“大货”,每天的工作量在200件以上。
除此之外,旧系统只有几个固定版型,顾客想要定制,只能以此为蓝本修改尺寸,个性化调整的空间并不大。
一旦真正的消费需求出现,现有技术又确实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蔡昌贤变得毫不犹豫,他敏感地意识到,那个等待许久的时机终于到来了,仅仅一天地考虑之后,他果断决定,格雷时尚要上线自己的智能定制系统。
门店有关私人定制的陈设
“目前只有我们能做到”
进行系统开发的7个月时间里,龚立超带头组成研发小组,他们和第三方软件合作公司一起,每天聚在衡水工厂办公楼一楼的会议室里。耗时最长的部分就是如何把VICUTU(威可多)现有成衣版型全部模块化,实现顾客定制的自由组合。
在行业内,成衣品牌定制西装通常都只有几个固定的版型,顾客只能以此为蓝本修改尺寸,个性化调整的空间并不大。龚立超不满足于此,她希望能够实现当季的新款,只要进入门店售卖,定制系统就提供新款的定制服务。
曾有同行尝试过丰富定制系统的版型库,但最终失败了。龚立超带着团队,研究了很多同行的案例。“他们一堆版堆在系统里,最后不知道谁跟谁拼到一起了,整个全乱了,推行不了。”龚立超说,在吸取了其他同行教训基础上,VICUTU(威可多)的MTM系统对样版进行模块化管理,最终实现了自由定制。“定制一个款,其他品牌也能做到,但定制上百个款并且根据市场变化每季度都更新样版,目前只有我们能做到。”
此外,在VICUTU(威可多)新的MTM系统中,每一次定制的客户数据都会终身保留在系统当中,以便顾客再次下单时,如果身材不发生变化,就可以用这套数据再次下单定制。
系统正式上线以后,客户的定制需求、尺寸信息,通过MTM系统直接传递到工厂的流水线上,同时通过这套系统实现了工厂的数字化管理,信息传递变得准确、及时,流程可控。这大幅缩短了VICUTU(威可多)西装定制的周期,从20天缩短到了7至10天。
龚立超向本刊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过去VICUTU(威可多)一天的定制产量是20至30套西装,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是120套。在上线MTM系统后,量体师下单返修率下降了3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从公司层面来说,高度的标准化和信息化,也使得西装生产对人的依赖降低了。
这也是蔡昌贤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的服装行业,人员流动性很大。“国内情况是,生产线上,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蔡昌贤说,每年春节一过,很多人就不回来了。中国制造业普遍面临这个问题,工人过于年轻、不稳定,进一步造成一线工人技术不成熟。而且,一旦技术工人流失,就可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通过MTM系统,VICUTU(威可多)在定制领域也实现了信息化和标准化,这使得生产过程中,哪怕换了不同人,只要严格按照数据操作,“工作也不会发生偏差”,龚立超说。
据龚立超介绍,接下来,VICUTU(威可多)正在筹备第三期智能制造系统,实现“全民量体”。简单来说就是用手机拍照实现精准的量体。除此之外,由于定制业务保留了上万人精确的人体数据,龚立超希望把它们有效地利用起来,通过人体体形数据分析,来完善现有的样版,在未来技术允许的情况下生成智能样版。只要系统捕捉到用户身材尺寸,就会通过大数据筛选推荐出一套适合的版型。
VUCUTU门店内景
完美西装
一个标准体形的男人长什么样?
“175、96B,这个就属于标准体形。”刘亚岚解释道,“相当于140斤左右的人,1.75米的身高,腰围在96厘米。”
很多量产服装,都是根据这个尺寸制作的。但这不能满足多数人的个性选择,于是那些希望能制作一套完美服装的人,就选择了定制。
在传统的定制西装生产中,从量体、制版、裁剪、缝制、整烫,都是由裁缝手工完成。这源于西装对合身合体的极致追求,就像龚立超说的,“跟我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动作习惯,都是相吻合的,这样做出来的衣服才是属于我自己的,才最能彰显我自己的性格和地位。”
这也是VICUTU(威可多)那位青岛客户对一件旧衣服心有不舍的原因。在以往,全手工定制价格昂贵生产周期又长,显然并不适合大众消费。
随着智能系统进入,车间管理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个性化定制实现了和规模生产的结合。在VICUTU(威可多)门店,定制西装的价格以面料收费,这让定制西装的价格和门店同档次面料的成衣价格几乎保持一致。消费者只要花一套成品西装的价格就能享受一次量身定制西装的服务,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定制西装的消费门槛被明显地放低了。
智能化通过提升效率帮助企业提高了产量、压缩了生产时间、并且通过系统部分代替了人工,多方面节约了成本。最终这些又回到销售端,以低价格高品质的方式形成VICUTU(威可多)独有的竞争力。“机器设备的智能化和传统的人工技术相结合到一起是一个迭代。”龚立超说道。“我为什么花这么长的时间,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做这个系统,就是为了产品。不是要体现这件衣服怎么样高大上,而是让这件衣服最适合你。我们最终要做的事,是通过一系列智能制造手段,最终体现在产品的性价比上。”
不只VICUTU(威可多),近些年中国服装行业纷纷引进智能制造设备。但相比而言,“别人家三五个版型要用五年八年甚至十年,而我们每一季新款都实现了定制。客户所有定制数据,我们都能做终身保留。而且,我能通过这套智能系统,为他减少时间上的浪费。压缩我们自己的成本,做到性价比最高。”
“同样是智能定制,我们的优势是自己有平台、有市场、销售,订单直接传递到我的工厂,工厂快速响应。”龚立超说,与其他很多找代工厂生产的企业不同,VICUTU(威可多)把各个环节把控在自己手里,标注一致,质量显然更稳定。“我们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自动化相结合,最终实现同等产品质量最优,同等质量价格最优。”
过去20年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造了诸多行业,从智能设备到零售、文化娱乐,如今也在向农业、畜牧业、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渗透。智能制造的力量正在崭露头角。
“中国也不乏有坚守匠心、志在打造百年品牌的企业。”蔡昌贤说,VICUTU(威可多)之所以不惜资金,投入到工人技术培训、智能制造系统提升上,“只有这样才能给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具备中国特色服饰文化的西装在世界市场立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