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二月河 著,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细说康乾盛世读后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细说康乾盛世读后感
▲《 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二月河 著
趁清明节假期感冒在家休息时,最后冲一波上高地,把二月河写的康乾三部曲撸完了。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三部小说,前前后后在微信读书上看了5个月吧。在讲书之前,先安利一下微信读书。没有花哨的界面,有简单易用的划线和写想法功能。有时挤地铁坐公交看看,有时睡前看看,把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其实挺好的,但是看久了不知道会不会把眼睛看坏哦。
之前对康乾盛世不是太了解,通过二月河的小说,算是有一些认识吧,起码关键人物的名字能多记住几个了。书中对盛世中的三位皇帝做了详细的描述,而且对很多大臣、小人物都有细致的刻画。小说主要以历史事实为主线,中间串联了不少作者自己“瞎吹乱想”的情节,读起来没有全是历史事实的沉闷,却能好好了解整个历史的梗概。
但是有些细节处,可能是二月河大师没有细细推敲和整理历史资料,导致了无厘头的情节,还有一些前后文不符或者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地方,例如经历三朝仍在当太医的贺孟頫,估计活了100多岁。张廷璐被腰斩,人未死绝,上半身还在挣扎。在《雍正皇帝》中描述的是,雍正皇帝在观看时,雍正用手蘸着水在桌子上写了七个“惨”字,而在《乾隆皇帝》中描述的是张廷璐用手蘸着自己的血,写了七个“惨”字。有个大臣说自己祖上是杨继盛,二月河写杨继盛是明朝万历年间名臣,有名的“三杨”之首。凭着读明朝那些事儿对“三杨”的模糊印象,百度了一下,发现二月河是写错了。三杨是指明代首辅文官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而杨继盛也明代其中一位有名的谏臣,但是说他是三杨之首,那就真是张冠李戴了。
如果不在意这些小细节,整体来说,这三部曲还是值得读一下,也是对清朝的盛世做一个回顾和了解。好好感受一下,在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几十年,中国还是处于鼎盛期间,仅仅过了几十年,就到了落后挨打的地步。乾隆皇帝去世时(1799年),估计万万没有想到一百年后,清朝就被外国蛮夷揍得无力还手。
康熙
康熙朝初期,内忧外患,康熙以卓越的胆识从辅政大臣鳌拜手中夺回朝廷大权。解决了朝政主要的内部矛盾后,与众大臣一同励精图治,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准噶尔、签尼布楚条约,采取一系列的武力措施,保证了国土的完整和统一。对内实行降低税收政策,治河治水,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一系列大事件中,有宰相纳兰明珠、索额图、高士奇、张廷玉的身影,也有重臣李光地、于成龙、勒辅在地方身体力行的付出,还有图海、周培公、飞扬古、施琅、姚启圣等在刀光剑影中扬名立万的气概。可以说,康熙朝中的名臣是比较多的,这与满族仍有斗志,而汉臣逐渐获得重用是分不开的,他们与皇帝上下一心,为国家为人民倾尽心血。等读到康熙晚年,有种英雄迟暮的气短,康熙认识到吏治需要整顿,但是怕中途自己去世而给后代留下乱局,而把吏治治理的任务留给了儿子。九龙夺嫡可以说是康熙大帝最精彩的一部,九个阿哥为了皇位,勾心斗角,就算八爷党的四个阿哥,也不是同心同德,而是各怀鬼胎,有自己的小算盘。把皇位这个最大的遗产留给谁,康熙费了很大的心思思考这个问题,二月河也从做皇帝的角度剖析了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四爷,而不是人气最高的八爷。
首先,皇帝不是一个讨好大家的角色,不是老好人可以当好的,八贤王做好人可以,不一定是个好皇帝。
其次,康熙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自己的基业上继续开拓,于是勤恳做事的四爷更为合适(但是现在很多领导都喜欢吹逼之徒,呵呵)。
最后,康熙希望大清能建百世之业,在世袭的制度下,当然想选个好孙子接班。于是弘历就帮助他爸爸雍正做了皇帝。可惜二月河的笔墨有限,弘历是不是众多孙子里最出色的一个,我们不得而知。
在确定自己接班人之后,康熙还花了很大力气和心思,保证雍正能顺利接班,也给雍正留了一大帮不错的大臣,最后情节紧张刺激,简直是拍电影的好剧本啊。九龙夺嫡改变了大清传位的方式,使得胤礽成为最后一位太子,每一代皇帝会把皇位传人的秘密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驾崩才会公诸于世。
雍正
在康熙朝文功武治后,留给雍正的是倦怠的吏治,还有一帮不服气的王爷。雍正在十三爷允祥还有张廷玉、鄂尔泰、 马齐的帮助下,慢慢修理了那些不听话的兄弟,并且强化了密折制度,建立军机处,逐渐把权力收拢在自己手中。雍正花大力气整顿吏治,清查亏空(查了曹寅,于是成就了曹雪芹写红楼梦,算不算给后世留了一笔大财富),使得国库逐渐充盈。还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火耗归公,养廉银,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像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粮,都是对国家有好处,但是触及到官绅阶级利益的事,雍正以坚毅的决心推动这些改革,为国家机器更加顺畅的运转提供了必要的动力。雍正除了使用熙朝能臣外,还提拔了很多得力大臣在地方推行和实施新政,包括田文镜,李卫等。尽管这些大臣性格和做事方式都不一样,但是雍正给实实在在做事的大臣予以很大的信任,为他们推行新政提供支持和帮助。而对外军事上,雍正用年羹尧和岳钟琪,轻松把青海罗卜藏丹津干掉,西域和边境基本比较平静。经历了十几年的励精图治,雍正朝的吏治和民生也确实比熙朝末年时更好了。
雍正勤勤恳恳工作了十几年,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不知道有没有之一),虽然取得了不少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雍正继位不得人心,即便登基后多年,仍有人会说雍正沉迷酒色。雍正知道后,愤怒,却更多的是伤情和无可奈何。中间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狗儿,还有的话你没说,有人说朕每天都喝酒喝得醉醺醺,有人说朕是好色之徒。更有编得出奇的,说朕的侍卫是什么‘血滴子’队,图里琛带这个队想杀那个大臣,使个颜色,夜里就派人去杀!”。他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捏得李卫的手都发疼,“——这是今儿个朕批的奏章,一万多字,那是昨天批的,不到八千字。朕还要接见大臣,要到家庙祭祀——朕每天四更起身,做事做到子时才睡——狗儿,你想不到朕有多累——朕听你说的那些,与其说是震怒,不如说是沮丧,不如说是伤情——”。他终于松开了李卫的手。
一天写10000多字,确实很不容易,想想我写这几千字已经累成狗了。没想到自己的十分努力,在别人看来都是狗屎。看到这里,觉得皇帝也逃不过平常人的可怜,太在意别人的话,只会令自己辛苦。所以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有时候得不到人家的赏识也不要紧,坚持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二月河把雍正的爱情故事隐约地埋伏到小说中,也显得这位铁脸皇帝其实并不是冷血之徒,其实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不知道是二月河的笔下弄皇帝,还是历史弄皇帝,小说里说到信佛的雍正,还迷信使用道士给的仙丹。长期使用重金属,除了使得自己肉身不腐烂成为得到高僧外,还会让自己加速死亡。可惜雍正不是那些死不足惜的道士,突如其来的暴毙也让严苛的政策戛然而止。
乾隆
作为默认的隔代接班人,弘历在早年出去公干时,竟然遇到江湖大盗的追杀,差点让弘时的阴谋得逞。后来雍正忍痛把弘时干掉之后,弘历继承帝位也成了顺其自然的事。雍正朝的严苛使得官场怨声载道,乾隆则以宽大治国,有点无为而治的味道。好比爷爷爸爸都是有钱人,自己的生活也会轻松很多了。然而乾隆作为一名有抱负和有能力的富三代,希望能在文功武治上超过自己的爸爸和爷爷,而不是每天躺在床上日狗,最后造就出令人羡慕的康乾盛世。
文功上,重用纪晓岚修四库全书,向天下借书,顺路看看书中有没有不尊重清朝的话语,于是文字狱就给读书人套上了。后来认识到这样对天下稳定不利,于是文字狱也没有严厉地进行下去。武治上,乾隆有著名的十全武功,小说中对征战大小金川,新疆准噶尔之战,还有平定台湾几大战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通过一系列的征战,使得中国的版图得到扩大,增强了对新疆、西藏以及西南边陲等地方的统治。尽管是在康乾盛世,仍然很多老百姓食不果腹,使得白莲教等有机可乘,到处兴风作浪,朝廷不得不花很大力气去平定各种内乱。
得益于康熙朝和雍正朝留下的好制度,以及资本主义萌芽,乾隆朝的经济比康熙朝到好不少,体现在国库收入大大增加,商人和地主的财富也不少。然而也有不少潜伏的危机,国家花钱的地方多,例如连年征战、兴建圆明园、数次下江南等,贫富不均严重,贫民和流民增多。国家财政大出大入,虚有其表,也难怪后期乾隆需要重用和珅这理财高手,为国家开源以应对如流水的支出,可惜和珅把国家的钱顺到自己口袋里了。而每年花几百万两白银修建的圆明园,到后来被八国联军一把火烧掉,真令人扼腕。对于资本主义萌芽,也没有抓住适合的机会来发展商业,并且以闭关锁国的心态对待外来事物和技术,使得中国错失了与西方世界交流和接轨的机会,也逐渐失去了抵抗帝国主义入侵的能力。
最后的絮叨
康乾盛世经历了一百多年,大臣如走马灯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台,历数位高权重之人,很少得到圆满的结局,大多都因为贪腐或者失宠而悲惨收场,刚刚获得恩宠加身,没多久就被拉进大牢里等死了。自古政治真是高风险的游戏,如何能好好在官场好好走下去,是个大学问。除了在镁光灯下的大臣外,还有很多在历史上没有留名的甲乙丙丁,在盛世下艰难生活,饥荒寒冷随时会夺走他们的生命,平头老百姓能好好活命已经谢天谢地,更遑论去谈各种政治。相比之下,现在物质大大丰富,平头老百姓的生活也确实比以前要好很多,国家的强盛确实让我们这些甲乙丙丁活得更加好了,也希望我们中国的盛世也能早点到来,不用沉湎在过去的康乾盛世,贞观之治中了。
【有才小家cjl_read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