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某人关系不好就会说和他“三观”不合,觉得和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和一个人关系很好就会说三观类似或者三观一样。

三观这么重要,那么孩子的三观是如何形成和建立的呢?其实很多父母都会忽略孩子们的“三观”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的。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三观是什么?

1.

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对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

价值观: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3.

世界观:世界观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它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很多父母会在某一天突然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很“出乎意料”。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

千万不要孩在子三观已经有初步框架的时候再去纠正孩子的一些想法,就像去给一个玉米掰玉米粒一样,孩子难受,家长也不舒服。

那么孩子的“三观”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孩子的三观都包括什么(孩子的三观如何形成)(1)

小时候,父母都会忽略,还觉得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等长大了就明白了。其实这种状态就像农民不管庄稼地,放任野草和庄稼一起生长,任其发展。待到长出来,家长发现时,才发现三观良莠不齐,就像野草阻碍庄稼生长,这时候再让庄家优产高产就已经有难度了。

明年朋友的孩子就高考了,和朋友夜半时分嗨聊到些年的带娃感悟。

从孩子3-4岁开始,家里的电视就保持播新闻和记录频道,孩子在旁边一边听电视一边画画。虽然那时候孩子说话表达不连贯,意思都不明确,但每天依然会问很多“为什么“,朋友一家就会在孩子每当他提出问题时讨论和教导,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也开始在家看外语动漫电影,动画片,尽管听不懂,但对外语不抗拒,以至于后来英语口语还不错,也没补过英语,这是环境和兴趣所致,他们并没有刻意辅导。

初高中只要孩子在家,都会讨论时事,所以孩子到现在对历史地理方面的讨论,语言的逻辑思维已经交流顺畅。

这需要坚持,是十几年的坚持,也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乐趣,见证孩子成长的过程。

刚出生的小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所闻所见,就是三观形成的基础,父母给出的才是最重要的。

白纸上若画错了,不管怎么擦除也会留痕迹。

孩子的三观都包括什么(孩子的三观如何形成)(2)

他们总要有走向社会的一天,单独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