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的爆款产品(张小泉的翻车错不在产品)(1)

张小泉的爆款产品(张小泉的翻车错不在产品)(2)

没想到,一个平平无奇的拍蒜,竟然把一家百年企业拍翻了,也是A股第一家刀剪上市公司,张小泉。

其实,事件刚开始没那么复杂,只是一个客服应对产品质量解决不当的问题,我们都没打算追逐这件事。

没想到后面剧情越来越离谱,从菜刀不能拍蒜,到中国人切菜用刀方法不对,要教育消费者向米其林大厨学习。

张小泉的爆款产品(张小泉的翻车错不在产品)(3)

我突然有点理解,为什么中国百年品牌是越来越少了。

中式菜刀不能拍蒜,你可太装蒜了,而且装蒜就算了,还要堂而皇之的要教育是消费者错了。

所以,张小泉仅仅是错在产品质量吗?

我更认为他们应该从上到下重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营销。

张小泉的爆款产品(张小泉的翻车错不在产品)(4)

其实,关于菜刀不能拍蒜的产品质量问题,并不是一个很稀奇的事,无论是国产的十八子作,还是德国的双立人,都出过类似的问题。

但他们大多都是安稳解决,消费者一笑了之,也能理解产品的细分应用。

那怎么到了张小泉这里,消费者就过不去,过去五天一直挂在互联网热搜榜上,硬生生把一个从明朝就诞生的国产百年品牌批的体无完肤呢?

张小泉的爆款产品(张小泉的翻车错不在产品)(5)

品牌表面服软道歉,背后营销嘴硬,这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大部分中国传统企业似乎到今天都对互联网并不感冒,或者只是把互联网当个分销渠道,也没什么网感,所以对互联网没那么重视。

翻车的张小泉一开始看起来很认真在道歉,把刀具的硬度拎出来细分,跟消费者解释自己的产品卖点,硬度越高,就只适合切,不能拍。

结果,回头就被消费者翻出来,张小泉总经理批评中国消费者不会使用菜刀,应该向米其林厨师学习。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是营销的大忌,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说,菜刀的硬度只是一个衡量的参数,这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直接感知和理解的参数。

说白了,消费者压根听不懂你在解释什么,他们只知道你在嘴硬,你在说我们消费者不行,应该向国外学习怎么用菜刀。

所以,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

是营销出现了问题,是对消费者需求的不了解。

张小泉的爆款产品(张小泉的翻车错不在产品)(6)

大部分企业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产品满足不了用户的需要,是因为用户所告知的需求,或者是使用的方法是错误的。

你没按照我的来,所以使用出了问题,这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问题。

张小泉的爆款产品(张小泉的翻车错不在产品)(7)

这听起来好像还有些道理,但也是强词夺理,没有任何意义。

不同角色对于需求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消费者需求和企业需求之间必然会有一定差距。

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的消费者提的需求非常专业,非常具体,连怎么实现都告诉你了,这对企业来说反而可能是一件比较糟糕的事情。

为什么?

因为你在需求理解上就赚不到消费者的钱,只能辛辛苦苦挣点加工费。

营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层洞察和理解,你赚的是需求上的钱,你赚的是给予顾客期待之外的价值,而不是仅仅是卖出一件产品的钱。

通常来说,我们可以把需求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是明确需要(Requirements):明确的功能,明确的性能参数,顾客把所有的确定性都告诉你,包括这个事情如何实现,在什么场景下使用,这是明确的需求。

第二是想要的需求(Wants)∶顾客确定想要一个东西,但是他不确定怎么做到,哪个产品好,这是一种主动需求,企业要满足这样的需求,就必须回到源头,去研究顾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使用的场景又是什么。

第三是痛点需求(Pains):顾客不知道,但是在他使用过程中又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这就叫痛点需求。

我举个例子讲一下其中的区别,我经常去到各地全国出差讲课,如果可以让我自己选的话,我一般都选择入驻全季酒店,为什么我会选择这家酒店?

张小泉的爆款产品(张小泉的翻车错不在产品)(8)

我们都知道,酒店里的早餐,差的非常难吃,好的就是七八十个品种的自助餐,你要自己左挑右选。

全季的早餐可能就十个品种不到。

但每一个都是我们经常吃的早餐,选择很方便,但又透露着一种不简单。

就像全季白粥,米是五常大米,水是农夫山泉。

张小泉的爆款产品(张小泉的翻车错不在产品)(9)

他会告诉每一个客人他们的食品标准,就是用五常大米配上农夫山泉,用30分钟浸泡,80分钟慢煮,十分钟搅拌而来。

对我来说,我的明确需求就是吃个早餐,保证我一上午的精力充沛,但我的时间比较紧张,也没有考虑我具体要吃什么。

但全季的描述,就是基于我明确吃早餐的需求上,确认了我想要的需求,提供了一份健康、简单,充满食欲和良好心情的早餐。

后来我去到了其他酒店发现,好像别的酒店确实没有特别重视这一点,一个早饭就成为了我在选择酒店中的痛点需求。

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它就体现了企业如何“以用户为中心”,去让用户知道我真正的懂你。

所以,有用户告诉我们,你的产品有问题,这都是很合理的。

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告诉他“我们没问题,是你错了”,或者是说“我产品就是不能这样用”。

而是你要把用户明确的需求,跟他想要的需求去一一对应,拨开迷雾、去伪存真,去真正了解用户为什么这么说,他在使用上出现了什么问题,他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我们未来应该改进的方向?我们怎么解决,并且形成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所以,对企业来说,产品需求是什么?就是用户问题 解决方案

张小泉的爆款产品(张小泉的翻车错不在产品)(10)

基于用户的问题,联系用户使用的场景,提出解决用户问题的方案,才是真正的产品需求。

这才是企业的价值所在,也是真正让我们赚钱的独特地方。

张小泉的爆款产品(张小泉的翻车错不在产品)(11)

其实,对于很多类似与张小泉的老牌企业来说,除了离用户需求太远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是总想着要教育消费者,而且还把这句话挂在嘴巴,堂而皇之地说出来。

营销能不能教育市场,教育消费者?

确实是可以的,但问题是,这样的教育是用知识普及的方式潜移默化,是通过你的知识普及、品牌价值塑造,或者是你给用户传递的使命愿景。

不是你挂在口上,傲慢的说,这届消费者不行,我要来教育你们,你凭什么能跟顾客这么说呢?

对任何企业来说,消费者当然就是上帝,你见过这么跟上帝说话的?

这不叫教育,这就是单纯的傲慢了。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你想教育消费者,但这句话压根就不应该从一个懂营销的职业经理人嘴里说出来。

张小泉的爆款产品(张小泉的翻车错不在产品)(12)

对于张小泉,我其实很遗憾,因为我早期研究过这家企业,作为明朝就诞生的品牌,也是A股唯一一家刀剪上市公司,张小泉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肯定的地方。

但今天包括张小泉这些国产刀具品牌,基本上都盘踞在中低端市场,甚至连几百年的品牌都要放弃自己的历史,要去向老外学习。

归根结底,不是产品出了问题,是企业自己没有了追求,不愿意去深入了解消费者,主动把消费者往外推。

张小泉的爆款产品(张小泉的翻车错不在产品)(13)

就像张小泉的总经理,也是这次风波的核心人物曾经所说的,张小泉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

希望他们还能记得这句话,也希望我们的企业回到企业的原点能力上,从产品的需求出发,研究消费者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如何优化消费者使用的场景和体验,如何给他们创造价值?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张小泉的爆款产品(张小泉的翻车错不在产品)(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