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有个很有趣的现象:龙逢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尺蠖因曲才得进,龙蛇也有蜇待时。将军百战未亡阵,文臣谗言轻丧生;高人常栽小人手,阴沟里面爱翻船。秀林高木必遭摧,柔弱墙草消劲风;昏佞明贤各为伴,公说婆理难辩清!

这不,当看到战国末期赵国这段历史时,有一个人物郭开,进入了我的视线。

他被史家们记载为嬖臣,溜须拍马,贪财小人,深得几届赵王的信任,虽然在个人功业方面没有建树,但在赵国几个重大人物的命运走向上,却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特别是在廉颇和李牧这两个超级名将的去留被杀上,主流说法说是他影响和左右了赵王。

开始时,我也相信他是赵奸,相信他是小人。可是,如果再试着对相关历史记载分析琢磨一下的话,就会感到自己骂人的底气不是那么足了,我们还是从历史的记载中来探析吧。

廉颇见过李牧吗(李牧两位超级将战)(1)

▲李牧

(图)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今河北隆尧)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一是,

《商君书》中说: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奸臣和昏君总是相伴而生的,也总是搞一些自己哭敌人笑的事情。

从历史中对郭开的定位来看,史书将他称为嬖(bì)臣,意指他是受宠幸的近臣,而没有直接的给他下结论为奸臣。

说实话,中国人对领导是羡慕忌妒恨,没有办法评说时,找碴的最好对象就是领导身边的红人,要么骂红颜祸水,要么骂奸佞小人,反正领导都是他们带坏的,亡国乱政的责任要算到他们头上,这公平吗?

当秦国日渐强大之时,秦王们虽然也在忙着巩固权力清除异己,但他们向外进取的精神没有受阻和减弱,正面的军事进攻,侧面的外交斡旋,再加上隐蔽的腐蚀挑拨,依然在竭尽所能地削弱着各方。

当六国日渐衰弱时,他们的君王们反而是更加昏聩、无道,不想着如何富国强兵,而是在忙着享受,忙着在窝里斗,干城复于隍的事情。

还是崇祯说的直接:朕非亡国之君,尔皆亡国之臣。唉,自古大王没不好,奸嬖之臣蒙蔽了!

二是,

做君主的自以为是,身边人只能谄媚阿谀。

郭开身居高位却一不定有深谋远见,他就是赵王迁的好哥们,好基友,他不帮跟自己关系铁的哥们帮谁?

对于自己所辅佐君王的情况,郭开肯定是太清楚了,因为他是赵王迁的伴读,是现代所谓的“四铁”关系之一,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自然会以赵王迁个人的利益为核心,做事只看对不对,不管贵不贵,先渡过眼前的危机,再说将来的打算。在谗言廉颇这件事上,“一饭三遗矢”这句话,与政治无关、与恩怨无关,到底能有多大的杀伤力?

在李牧被杀这件事上,历史记载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是郭开,而《战国策•秦策四》中记载的是秦谋士顿弱北游燕国,赵国杀李牧;

《战国策•秦策五》则说,赵国的韩仓受贿,谋害了李牧;

《列女传》则说,赵王迁的母亲杀了李牧,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赞》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等等。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郭开岂不是被冤枉了!

所以说,在廉颇和李牧这两件事上,他只能是跳出来当了个打手,替赵王背了黑锅,甚至于替其他人背了黑锅!

廉颇见过李牧吗(李牧两位超级将战)(2)

▲廉颇

(图)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三是,

成大功者不能谨小慎微,不能与决策者搞好关系,朝中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替他说话,再加上个人自身方面的一些硬伤,受到其他官员的谴责和议论也是很正常的。

1、

拿廉颇来说,虽然有过大功,却背叛君主命令,率军内部相残,最终叛逃他国,在他再用这件事上,郭开并没有一棒子把他打死,也没有明显的挑拨离间记载,他为什么还要去贿赂考察宦官唐玖,为什么不用类似于范睢给秦王讲的“秦国有王吗?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而用这句 “一饭三遗矢”去诽谤八十多岁的廉颇,顶用不?

廉颇他已经不是岳飞的“莫须有”,周亚夫的“不反地上亦反地下”,他可是真真正正的反叛了!郭开为什么就没有抓住这件事不放?

史载,秦国间谍王敖问郭开:“你不怕赵国灭亡吗?”郭开答:“赵国的存亡是整个国家的事,可廉颇是我个人的仇敌。”

拿这做郭开报复廉颇的证据,好像有点牵强附会?

或许郭开就是唐玖的领导,派人外出时怎么也得叮咛两句,说不定还是唐玖自己提出老领导跟廉颇有仇,为什么还要起用他的疑问。

或许郭开说的就是实话,廉颇老将,究竟在安赵上还能再起多大作用,还是个未知数。在他之后,不是还有一个名将李牧也名震江湖了吗?

或许郭开也是在爱惜和照顾廉颇,避免这个老将发生阵上的亡的悲剧,谁又能说得清呢?

2、

拿李牧来说,虽然战功赫赫,但政治谋划欠缺,也是个拥兵自重的大将,跟几届赵王的关系搞的都不是很好。

在对付匈奴那件事上,就曾经被免过职;到了对秦作战时,虽然说是受到了离间计的迫害,但他自己也是坚决的不从王命,结果是被捕被杀。在这件事上,他与功成身退的郭子仪就差的太远了。

在讲李牧坏话这件事上,谁知道郭开是怎么获得这些消息的,那万一是自己的亲信报告的呢?

赵国跟秦国之间有很多秘密关系,长平之战的临阵换将,秦国已经打通了关系,这次谁知道赵国又有哪些人都向赵王作过类似的汇报?

作为赵王的近臣,在自己都无法分析判断的情况下,自然会将自己听到的各种消息一股脑的告诉赵王,他可能也希望赵王能够兼听而明,对那些影响重大的事情能够早做预防。

廉颇见过李牧吗(李牧两位超级将战)(3)

▲李牧击秦

四是,

郭开受贿的事,史书上记载的这么清楚,可在这件事情上郭开却没有受到时任和后继赵王的追究,也没有被弹劾,没有被当成老虎打,值得大家思考!如果不是赵国集体对这种事情都已经习以为常,来不及搞反腐斗争,那就是在郭开受贿这件事上查无实据。

郭开在赵国被灭亡后到秦国为官,后世为什么就会出现那么多的贬低之词!

原因很简单,他是赵王的宠臣,他拿了秦国的银子,他间接的帮秦国进行了弱赵,他没有劝阻反甚至可能还助推了赵王杀李牧除司马尚,在赵灭亡之后又去秦国当了官,他没有知恩图报,没有以死殉国。

赵国灭亡了,战死的战死了,被俘的被俘了,只剩下这些主动投降的贰臣们可以被泼脏水了,郭开当然是首当其冲。那个曾经以死想让后世天下贰臣心愧的刺客豫让,不也先后侍奉过范氏、中行氏、智氏?

郭开在国家败亡后,到秦国再去当官,这本身并不能证明他受贿,并不能证明他卖国,因为在改朝换代时,那个政权不是在尽可能的接受和安置原政权的官员!

汉朝的萧何,在韩信谋反时,倾尽家财资助刘邦,获得了大王信任;可是到了英布谋反时,却反其道而行之,搞贪污腐败自毁名声,同样也获得了大王的信任,这其中的道理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五是,

秦国的行贿是有政治目的的,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那肯定会想尽办法地搞栽赃陷害,最大限度的丑化各国形象,丑化领导层,丑化政府。

公元前240年,秦国的局势和晋国三家分智之时的形势很相似,英明的秦王政采纳了尉缭的建议:不爱惜财物,派人贿赂列国大臣,破坏他们本国的计谋。

从此以后,六国果然再不费一矢相助,而静待嬴政逐个解决。由此可见,各国在对外交往中以及内部关系处理中,使用金钱贿赂的情况屡见不鲜,通过糖衣炮弹来达成革命目的事例很多,到今天也没有根绝。

君不见大韩民国好多总统都因受贿被弹劾,可见其威力之大,影响之深远这。当六国都在静待灭亡之时,这六国中的有志之士们会怎么做,又能怎么做呢?国家会被替代,人还要活着,还得继续生活。在赵享福不会久,苦难日子是必然!

当理想信念都找不到依靠之时,当乱世即将来临之时,当谁谁都不可靠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清楚,最值得人们信赖的是什么,是真金白银!中国老百姓最恨的是什么,是腐败和不公平;最羡慕的是什么,也是腐败和不公平。

当糖衣炮弹打来的时候,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就没有腐败的机会和资本,而身处赵国高位,说话办事有影响的郭开,机会多多。大家都很清楚,传统文化里有许多先进优秀的东西,也有很多落后的糟粕,忠君和爱国、奸臣和忠臣、君子和小人,某人某事上的对和错,历史上很多时候是说不清的。

他们之所以那么做,不排除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这么想的;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力量在支配着他,左右着他,绑架着他;甚至于故意的将一些不好的理由、名声,强加给他们。

清者不能自证其清,浊者可以自污其浊。

这个时候,坏名声必须给你。

廉颇见过李牧吗(李牧两位超级将战)(4)

▲秦国

(图)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建立者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六是,

秦国灭亡六国后,秦王政公开宣布了六国的罪状。用近代历史学家张荫麟的话说:六国的罪状,除燕国外,都是制造的。

当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已经形成之时,当那些让人胆战心寒、忧愤不已的危机信息成为一种常态时,郭开他自己也会对赵国的发展前途丧失信心。

长平的冤魂还没有得到安抚平息,邯郸就将再次让赵人泣血而哭。

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想像和思想观念强加给别人,同样,我们也不能让别人将他们的主观想像和思想观念强加给我们。

那我们开始假设,郭开为了让赵国尽早地从战乱状态中解脱出来,尽早的让赵国人民的生活安稳下来,尽可能地避免人员再次大规模地被战争消耗,尽快地实现稳定统一的目标,放弃了作螳臂当车的无用之事,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如果说到这个层次,那他岂不是做了一件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情?

卡耐基曾说过:不公正的批评通常是一种伪装过的恭维。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要给小人翻案,只是想就事论事的在这件事上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朋友们共享。

历史大学堂团队作品 文:木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