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春秋和战国时代是我国早期历史中社会大变革的一个阶段。政治上,诸侯称霸,群雄逐鹿;军事上,各国交兵,征伐不断;外交上,合纵连横,尔虞我诈;经济上,铁器牛耕,商贾繁荣;思想上,唇枪舌剑,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西周和东周(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1)

社会的变革,军事的交锋,民族的融合,思想的碰撞……这是我国早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最为动荡不安的一段时期。

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继位,这就是周平王。由于都城镐京受到了战争的严重破坏和犬戎的威胁,周平王只得迁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了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东北),因为洛邑在镐京的东面,后人把东迁以后的周朝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6~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东方的齐国、北方的晋国、南方的楚国、长江下游的吴国与越国先后建立了霸权,史书上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西周和东周(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2)

春秋战国之交,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7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而后各国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战国时期西周和东周(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3)

抛开纷乱动荡不谈,经济的发展、政治的交往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华夏的形成。夏、商、周时期,中原族群与周围的大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逐渐形成的共同体统称为诸夏或华夏。经春秋至战国,华夏族不断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秦、楚曾被人们视为蛮夷,到春秋战国时期已发展为华夏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