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具体是什么内容(五三一简介)(1)

五三一(531),这神秘的代号,曾经响彻祖国大地,甚至震惊苏修美帝。随着冷战的结束、霸权的解体、中国的和平崛起,五三一这个全国最大的、人员最多的、占地面积最广的、装备最强的国防工业、军工企业之一(河南省郑州531工程)终于走完了它的近半个世纪的历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它的转型企业:河南中原特殊钢厂,现在仍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所属大型骨干企业,地处河南省济源市。现有资产总额6.4亿元,职工3500余人,主要工艺设备2000余台套,工厂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一条精密锻造生产线,该生产线集炼钢、锻造、机加、热处理于一体,生产手段完善,质保能力强,可年产电炉钢10万吨,优质特殊钢锻件6万吨。然而就目前这样一个大型企业,与其它的前身(河南省郑州531工程)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

  50年代建设的国防企业除了沿海各省以外,内地各省均有分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内蒙古包头市的两个兵工企业堪称兵工之最。包头第一机械制造厂和包头第二机械制造厂,简称包头一机厂和包头二机厂,代号(617厂)和(447厂),也就是我国的第一座坦克厂和火炮厂。(447)、(617)就是后来矗立在太行山两侧的、震惊中外的两大国防基地(531)、(541)工程的前身!当然还有人提到林彪的(571)工程,这是林的“武装起义”的代号,与(531)、(541)两大兵工企业完全不相干。

  60年代末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做出重大决策:以包头(447厂)(617厂)为主要援建单位,倾其全国军工实力,在我国的三线腹地:河南山西境内,在南太行山脉的南北两侧,重新再建两座重型国防企业:(531工程)和(541工程)。足以证明毛主席党中央的的英明伟大!

1、 太行山脉兵工之花

  531工程坐落在太行山脉南侧,是当时我国建设的最大的火炮厂。太行山脉从燕山向南,到了河南新乡折转向西,形成了反L形走向,太行山在此形成非常险要的地质构造,从新乡市到济源市的不到两百公里的南太行山,分布着国家著名景区有:卫辉市石豹头晋豫大峡谷、辉县市八里沟大峡谷、焦作市国家5A级云台山大峡谷、沁阳市青天河大峡谷。太行山来到济源市山势更加险要,这里是愚公的故乡,王屋山的主峰,沟壑纵横、悬崖绝壁,山高水长,水资源丰富 。济源是河南省辖市,北部是巍峨太行山脉,东南部就是华北大平原,西南部就是著名的小浪底黄河大峡谷。这里又是刘邓大军千里跃入大别山的进军路线,抗日前线、革命老区,老百姓革命觉悟极高。

2、五三一工程选址

当时的林派遣邱会作乘坐直升飞机来此视察后决定:五三一工程就选址在南太行山的南侧,黄河以北,王屋山下的万山之中。具体的地域,东起孟州市的北部丘陵。中部是济源市的西南部山区,几乎占据济源市一半的行政区,也是五三一工程的主体所在区域。西部是洛阳市吉利区的部分地区,也就是黄河小浪底北侧地区。东西跨度近100公里,南北宽度近50公里,横跨孟州、洛阳、济源三市,整个地域近5000平方公里。70年代初,据说,为了对五三一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国家决定在五三一工程的范围之内成立一个地级市,名字叫:河滨市,其意义是“黄河之滨”。后因为林的倒台,五三一工程迅速解体、工程缓建,河滨市也成了一纸空文,不了了之。后来,河南省决定在五三一工程范围之内再成立济源工区,和地市平级,下设各级管理机构。这足以证明河南省对五三一工程重视,也证明了五三一工程重要地位!

五三一时期建筑统一由101建筑公司设计(据王敏清同志讲述和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团队为同一设计团队),1970年,两万多名来自重庆、包头及东北地区的工人,聚集济源,参加531工程建设。参加基建的人员,除在全国有关地方调来的技术人员外,新乡地区在辖区范围内组织民工团(由新乡军分区临时成立的指挥部领导),主要由安阳、汤阴、滑县、南乐县四个以县级为单位的民兵连,负责部分土建工程。此外,解放军总参谋部还从外地调来两个工程兵团参加施工。当时口号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要把三线建设抢在战争前面。

531铁路专用线,由铁道部第四设计院4102总队负责勘测设计,1972年修建,全长10公里,穿行于丘陵地带,隐蔽条件好,占用耕地较少,可整车拉进入编组站。

1970年,在那个火红的充满激情的难忘岁月,五三一工程会战打响了!1971年底,济源境内的三线建设工程进入高潮。参加531工程建设的民兵、工程兵、运输部队、专业施工队伍、设计勘探等单位以及工程职工与家属已经达到7万余人。预计531工程建成投产后,将有职工和家属约20万人。

531工程从1970年开工建设,到1972年下马,历经近三年时间。其建设规模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防工业战略布局的调整而调整,13个分厂先削减为4个,后又削减为2个,分别是兴华机械厂和河南中原特殊钢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