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上海出现了“新冠”疫情的反复,不仅医护人员冲在第一线,还有居委会、社区志愿者都成为这个战役中最辛苦的群体。因为“大白”们穿脱防护服的困难,参加这场战役很多人都用上了“尿不湿”,其中更多的是女性。非常时期,这是无奈的选择,但是平日里,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咳嗽打喷嚏、弯腰下蹲捡拾物品,甚至哈哈大笑时,尿液就会不由自主地流出。为了预防这种尴尬的局面,有些人就垫上“尿不湿”,有些人谢绝一切交际活动,整日忧心忡忡。这种不受主观意志控制的排尿行为被称为“尿失禁”,或者称为“漏尿”。

局部盆底肌肉训练(居家抗疫别忘做盆底肌肉训练)(1)

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吴氢凯教授介绍:研究表明:初产后没有尿失禁的妇女,产后5年尿失禁发病率19% 。初产后3个月内发生尿失禁的妇女, 92%的人5年后仍然存在尿失禁。统计资料显示,大约50%的中老年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和尿失禁等排尿问题。还有一些妇女随着她们年龄的增长时常感到盆腔下坠感,好像有东西从阴道里掉出来一样,这可能就是子宫、膀胱、直肠等盆底器官脱垂的症状。无论尿失禁还是盆底器官脱垂都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表现,这些并不是女性年龄增长后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由于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在产后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增强盆底功能。

局部盆底肌肉训练(居家抗疫别忘做盆底肌肉训练)(2)

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早在2005年就建立了盆底功能评估康复系统,经过17年的建设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吴教授介绍,该系统综合了以盆底三维超声检查、盆底磁共振为基础的解剖评估及以盆底肌电图检测为基础的功能评估,对盆底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并指导妇女接受正确的康复训练。对于新妈妈们,只要产后能够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的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就能显著改善产妇盆底肌肉的收缩功能,改善和预防尿失禁的症状。

局部盆底肌肉训练(居家抗疫别忘做盆底肌肉训练)(3)

为了预防年龄增长而可能出现的“漏尿”症状,吴教授推荐女性朋友们从年青的时候就要坚持的一种锻炼方法:盆底肌肉训练(Kegel运动)。Kegel运动俗称缩肛运动,是1948年首次由美国妇科医生Arnold Kegel描述的主动的盆底康复方法。锻炼者通过自主的、反复的盆底肌肉群收缩和舒张,增强支持尿道、膀胱、子宫和直肠的盆底肌张力、增加尿道阻力、恢复松弛的盆底肌,达到预防和治疗女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目的。Kegel运动是一种简单、易行、无痛苦和有效的方法,因损伤最小、风险最低而作为轻、中度女性尿失禁初次治疗的首选方案。

局部盆底肌肉训练(居家抗疫别忘做盆底肌肉训练)(4)

在封控、管控的特殊时期,吴教授建议女性朋友居家锻炼中可以增加Kegel运动,防范于未然。吴教授强调,中老年女性朋友,尤其要特别关爱自己,在照顾家人的同时,预留出一些时间居家进行Kegel运动。如今互联网发达,女性朋友可以从网上搜索Kegel运动的教程,跟着视频学习盆底锻炼,坚持之后必见成效。“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采取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的方法,这当然要等到解封或者疫情缓解之后。”吴教授如是说。盆底重建手术可经患者阴道或经腹(传统术式或腹腔镜下)施行。手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全面的检查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局部盆底肌肉训练(居家抗疫别忘做盆底肌肉训练)(5)

已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吴氢凯教授介绍:手术时,医生会重建脱垂器官的位置,加强周围组织和韧带。有时也会使用一种特殊的合成材料以替代已经受损的盆底结缔组织。目前采用的新型盆底重建手术将特殊设计的软性合成网片植入盆底,以重聚盆底的支撑力。合成网片的植入手术被设计成一种微创技术,并能保留子宫。尿失禁手术也然,只需微创置入一根小小的吊带,大多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都能达到满意的控尿效果。吴氢凯教授认为,女性尿失禁和盆底器官脱垂是非常常见并且是可以治疗的。早期开展并坚持Kegel运动以及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局部盆底肌肉训练(居家抗疫别忘做盆底肌肉训练)(6)

指导专家:

局部盆底肌肉训练(居家抗疫别忘做盆底肌肉训练)(7)

吴氢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擅长子宫脱垂、尿失禁等女性盆底疾病以及各种妇科疾病的诊疗。

应诊时间:

专家门诊:

周五上午

特需门诊:

周一下午

周四上午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吴氢凯

通讯员:顾海鹰

编辑:黄萌楣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