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属职业病科林医生,任何形式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高原病是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或由低海拔地区进入海拔更高的地区时,人体对高山缺氧环境适应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总称。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高原病指初入高原时出现的急性缺氧反应或疾病,依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急性高原反应)和重型(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混合型即肺型和脑型的综合表现)。

慢性高原病指抵高原后半年以上发病或原有急性高原病症状迁延不愈者。我国将慢性高原病分为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异常。

如何应对4000海拔高原反应(进抵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1)

高原病如何发生?

(1)肺氧合效率下降:缺氧使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显著升高;

(2)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造成血压升高。

(3)脑血流量异常增加导致颅内高压。

(4)低氧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5)缺氧可致肺动脉高压,形成肺水肿,右心扩大。

如何应对4000海拔高原反应(进抵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2)

高原病临床表现

(1) 高原病:起病急,数小时内出现症状;表现为头部轻飘感,头痛、头昏、心悸、发绀、气短。重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胸闷;轻度缺氧引起多尿,严重缺氧引起少尿。

(2)高原肺水肿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咳痰,痰为粉红色、黄色、白色、血性泡沫痰;肺部闻及湿啰音,痰鸣;紫绀。少数病人在心尖区或肺动脉区有Ⅱ~Ⅲ级吹风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或(和)分裂。

(3)高原脑水肿:早期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症状加重时,伴有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淡漠、神志朦胧、嗜睡、昏迷;少数患者开始表现兴奋多语,情绪高亢,易激怒,骤然进入昏迷。昏迷多有躁动、抽搐、呕吐、大小便失禁、尿潴留、血压升高或降低。

(4)高原心脏病:初发时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气促、失眠、乏力和浮肿等;逐渐出现心界扩大,在心前区、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或三尖瓣区可闻及Ⅱ级左右的吹风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或分裂。病情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出现以右心衰竭为主的症状和体征,也有少数病人出现以左心衰竭为主的症状和体征。

(5)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心慌、气促、胸闷、胸痛、活动后加重;部分患者有轻度咳嗽、咳痰、痰中稍带血丝等循环和呼吸系统症状;红细胞增多,血粘滞度增加,腹腔脏器瘀血,消化道分泌与运动功能障碍,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佳,呕吐、便血等;颜面、口唇、舌、口腔粘膜以及耳垂和手指等明显紫绀,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呈紫色条纹,眼结合膜和咽部充血明显;血压异常。心尖及肺动脉瓣区可闻及工~Ⅱ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Ⅱ音亢进或分裂。如其持续时间长或严重者,可出现以右心肥大为主的全心肥大的临床表现。

(6)高原血压异常:初期有头晕、头痛、心慌、紧张、烦躁、疲乏。重者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其中以头晕和头痛最最常见;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升高常见,脉压差缩小。多数病人心尖部有I~Ⅱ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分裂,出现浮肿、发绀、左室增大;眼底检查早期可见视网膜动脉痉挛,晚期可见眼底渗血,出血或血管硬化。

如何应对4000海拔高原反应(进抵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3)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男性红细胞数≥6.5×10 ^12/L,血红蛋白≥200g/L,红细胞压积≥65%;女性红细胞数≥6.0×10 ^12/L,血红蛋白≥180g/L,红细胞压积≥60%。

2,心电图表现为电轴右偏,极度顺钟向转位;肺型P波,成尖峰P波;右心室肥厚或伴有心肌劳损;右束支传导阻滞;还可见持续性心动过速或过缓以及多发性早搏。

3,胸片检查多为右室大或以右室为主的双室增大。肺动脉段和圆锥隆突,肺动脉扩张,肺纹理增粗且紊乱;或表现为肺门阴影扩大,双肺纹理增粗,边缘模糊不清,肺野透光度减弱,有散在性片状阴影,以肺野内中带及下野多见。

4,肺功能检查可见肺活量有所降低,其他肺功能多在正常范围。

如何应对4000海拔高原反应(进抵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4)

治疗及处理

对重危病人就地抢救,给予高流量吸氧或面罩给氧。发病地点确无医疗条件而有较好的运送工具及抢救设备者,可将病人由高原转往海拔低的地区治疗。慢性高原病患者如病情许可,应逐步锻炼;治疗效不佳,可转往海拔低的地区。临床各型按内科给予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