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的地理位置特点(河南这十年濮阳篇)(1)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振杰 张晓静 马鹏宇

10月10日,在省委宣传部举办的“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发布会濮阳专场,濮阳市委副书记、市长万正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了濮阳市在加快推进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展现的亮点成效。

近年来,濮阳市大力实施换道领跑、优势再造、数字化转型等战略,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壮大转型发展新动能,开辟经济发展新赛道,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12年的2.2倍,年均增长9.2%;今年元至8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居全省第1位。

一是传统产业蝶变升级。围绕“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实施主导产业优化升级计划,加快推进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家居、羽绒制品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尤其是化工产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规上化工企业达到153家,基本形成循环化产业链条,全市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近五分之一。培育了一批“头雁”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丰利石化作为省唯一一家地方炼油企业,入选“河南省民营企业百强”和“河南省民营制造业百强”榜单,年产值可达150亿元以上,惠成电子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封装材料供应商,迈奇科技成为亚洲最大的锂电池原料生产商,蔚林化工成为全球重要的橡胶助剂生产基地,沃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技术全国领先、产能占全国二分之一。

二是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四新”产业为重点,“一链一策”、精准发力,着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特别是在新材料产业方面,聚碳新材料产业园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2家,年产值达126.5亿元,大中小企业协同、原料产品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绿色涂料产业园集聚巴德富、东方雨虹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全链条、生态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园汇聚上下游企业20余家,形成了从玉米秸秆或淀粉到聚乳酸改性材料及制成品的完整产业链,产能将比去年翻一番达到100万吨以上。

三是未来产业加速布局。聚焦氢能、人工智能“两能”产业,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氢能产业方面,我们充分利用我市工业副产氢产量巨大资源优势,成立氢能产业联盟,设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建设氢能产业园、氢能研究院,氢能源车辆成功下线,中沁泰康电堆及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通过检测认证;在全省率先启动“绿氢”生产,建设了中石化首个兆瓦级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打造中石化绿氢生产基地,成功举办2022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峰会,氢能产业发展生机蓬勃。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实施“数智未来”发展战略,编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了5G远程诊断等一批新兴业态,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项目落地,以医学大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健康产业链加速构建。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楼阳生书记提出的“六新”要求,紧紧围绕“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产业转型带动全面转型,积极探索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新”路。

一是抓创新赋能。把科技创新融入产业发展各环节、全领域,做优做强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等载体平台,培育全生命周期创新生态,实现政、产、研、学、用主体贯通,持续深入开展“卡脖子”和颠覆性技术攻关,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道”。

二是抓平台提升。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完善公共管廊、污水处理等设施,控制稳定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用热、用气等价格,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技术服务、孵化研发、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明晰各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推动集群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三是抓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深入推进“工业项目攻坚年”“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持续抓好“三个一批”,确保140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年内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突破300个、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8个。特别要抓住中央、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实施机遇,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项目支撑。

四是抓机制推动。完善能力作风建设周调度、月打擂、季观摩、年总评等有效机制,坚持把产业转型中的重点任务、重大问题、重大改革事项作为调度会交办的重要内容,以周为工作推进周期,细化目标、专班推进、跑表计时、对账销号,确保各项工作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