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基础知识系列第八章了解IP地址和端口。你可以阅读我以前的文章

系统设计基础知识(一) 网络

系统设计基础知识(二) 数据库

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三)吞吐量和延迟

系统设计基础知识(四)—系统可用性

系统设计基础知识(五)—缓存

系统设计基础知识(六)—缓存区

系统设计基础知识(七)—代理

IP地址——系统在网络中的地址

端口——系统内服务的地址IP地址 端口=特定系统上特定服务的地址

协议套件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1)

  1. IP 协议 (IP) —它是 TCP/IP 协议套件中的核心协议套件。它定义了用于实现无连接服务的网络层数据包格式,包括主机之间的寻址和路由数据包。不同网络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例如不同的局域网技术和广域网技术。网际协议可以在TCP/IP网络层的网际协议下统一不同的网络技术。Internet 协议使许多互连的计算机网络能够通过统一的 IP 数据包传输进行通信。还有其他协议。
  2. 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 (ICMP) — 它是一种无连接协议,是 TCP/IP 协议套件的子协议,用于在 IP 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传输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本身的消息,比如网络是否可达,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因此。这些控制消息不传输用户数据,但对用户数据的传输和网络安全很重要。
  3. 地址解析协议(ARP) ——用于实现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即查询目标IP对应的MAC地址。
  4.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RARP) — 它允许 LAN 上的物理机从网关服务器的 ARP 表或缓存中请求其 IP 地址。网络管理员在 LAN 的网关路由器中创建一个表来映射物理地址 (MAC) 及其对应的 IP 地址。
  5. 路由信息协议 (RIP) — 它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内部网关协议。在 RIP 网络中,RIP 要求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从每个路由器到每个目的网络的路由信息。它采用距离向量算法,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来衡量到目标网络的距离。距离是到达目标站点所需的链接数,范围从0到16,值为16表示路径无限长。从路由器到其直连网络的跳数定义为1,从路由器到其非直连网络的距离定义为每个路由器的距离(n 1)。
  6.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SPF) — 它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单个自治系统中进行路由决策。每个 OSPF 路由器使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SPF) 计算不同的路由并构建路由表。该协议仅涉及网络中链路或接口的状态(IP 地址的上下波动、掩码带宽、利用率和延迟)。每个路由器与该区域中的其他路由器交换其链路状态信息。这样,网络上的每个路由器都会对网络结构有相同的理解。然后,OSPF 不仅可以计算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还可以计算通信成本。
  7. 外部网关协议 (EGP) —它旨在在 Internet 上的外部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和可达性信息。
  8.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 它是一种无连接传输层协议,提供简单的面向事务的不可靠通信服务。它是一种将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按原样发送到网络的机制。即使网络拥塞,它也无法进行流量控制。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包,没有重传。
  9. 传输控制协议 (TCP) — 它是一种面向连接且可靠的流传输服务。流是不间断的数据。当应用程序使用 TCP 发送消息时,它是按顺序发送的,但接收方接收到的数据流是没有间隔的。此外,TCP 通过为其传输的每个字段分配一个序列号来获得可靠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用于访问 Internet 的电子设备都有 IP 地址。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在这里,我们可以将 IPV4 地址称为 IP 地址。

IPv4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2)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3)

IPv4 数据报格式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4)

版本— 这 4 位指定数据报的 IP 协议版本

头长——这 4 位决定了有效载荷在 IP 数据报中的实际开始位置

服务类型 — IPv4 报头中包含 8 位,以允许区分不同类型的 IP 数据报

数据报长度— IP 数据报的总长度(报头 数据),以字节为单位

16-bit Identifier, Flags, 13-bit Fragmentation offset — 当一个大的 IP 数据报被分解成几个较小的 IP 数据报时,这些数据报在被重新组装时独立地转发到目的地,然后它们的有效载荷数据被传递到传输层的传输层。目标主机或 IPv6 不允许分段时

Time-to-Live(TTL) ——这个字段是为了确保数据报不会永远循环

上层协议— 该字段的值指示此 IP 数据报的数据部分应传递到的特定传输层协议,TCP=6,UDP=17。

标头校验和— 帮助路由器检测接收到的 IP 数据报中的位错误

源 IP 地址和目标 IP 地址— 当源创建数据报时,它将其 IP 地址插入源 IP 地址字段,并将最终目标的地址插入目标 IP 地址字段。

选项— 选项字段允许扩展 IP 标头

数据— IP 数据报的数据字段包含要传送到目的地的传输层段(TCP 或 UDP)。

开销—如果数据报携带 TCP 段,则 IP 数据报有 20 个字节的报头。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5)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6)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7)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8)

  1. 广播地址— 子网内的所有网络接口都可以接收此广播消息。有直播和限播之分。直接广播是目标网络的网络地址和二进制全1的主机地址。有限广播是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都是二进制1的地址(即255.255.255.255)。
  2. 多播地址— 用于视频广播系统。它的地址范围是从 224.0.0.0 到 239.255.255.255(D 类 IP 地址)。224.0.0.1 指所有主机,224.0.0.2 指所有路由器。
  3. 环回地址——网络地址为127的IP地址成为环回地址,主要用于本地环回测试和本地机器进程之间的通信。实际中经常使用的环回地址是127.0.0.1,也叫localhost。
  4. 私有地址——它是一个未注册的地址,专门用于组织的内部网络。

A 类 — 10.0.0.0 ~10.255.255.255

B 类 — 172.16.0.0 ~ 172.31.255.255

C 类 — 192.168.0.0 ~ 192.168.255.255

子网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9)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10)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11)

对 IPv4 网络进行子网划分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12)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13)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14)

IPv6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15)

IPv6 数据报格式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16)

  1. Version ——4位,值为6(二进制值为0110),表示IPv6数据包
  2. 流量类别— 8 位,相当于 IPv4 协议中的服务类型 (ToS) 字段。
  3. 流标签——24位,用于标记特定流的数据包,以便在网络层区分不同的数据包。转发路径上的路由器可以根据流标签对流进行区分和处理。由于IPv6报文头中携带了流标签,转发路由器不需要根据报文的内容来识别不同的流,目的节点也可以根据流标签来识别流。
  4. 有效负载长度— 16 位,有效负载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或 IPv6 消息基本标头的后续部分的长度。
  5. Next Header ——8位,用于标识当前头之后的下一个头的类型。
  6. 跃点限制— 8 位,类似于 IPv4 中的生存时间 (TTL) 字段。
  7. Source Address — 128 位,消息的源地址
  8. Destination Address — 128 位,消息的目标地址

IPv6 IP 地址是 128 位的,由 64 位网络地址和 64 位主机地址组成。64 位网络地址进一步分为 48 位全局网络标识符和 16 位本地子网标识符。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17)

有关 IPv6 寻址的更多信息,请参阅IP 版本 6 工作组 (IPv6)IPv6

IPv6 地址是 IPv4 地址的 4 倍。

IPv6 地址空间是 IPv4 地址空间的 1e28 倍。

IPv6的特点

  1. 扩展的路由和寻址能力——IPv6将IP地址从32位增加到128位,可以支持更大的地址空间,使IP地址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被用完。
  2. 报头格式的简化——IPv4报头格式中的一些冗余字段要么被丢弃,要么被列为扩展报头,从而减少了数据包处理和报头带宽的开销。IPv6 将其基本报头长度固定为最多 40 个字节,从而减少处理器开销并节省网络带宽。
  3. 分层地址结构——IPv6根据不同的地址前缀划分IPv6的地址空间,采用分层地址结构,方便骨干网路由器对数据包的快速转发。IPv6 中定义了 3 种不同的地址类型。有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任播地址。
  4. 对可选选项的更大支持——IPv6 选项不放在标头中,而是放在单独的扩展标头中。
  5. 身份验证和加密— IP 安全协议 (IPSec)是 IPv4 的可选扩展协议,也是 IPv6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在网络层为数据包提供加密、鉴权等安全服务。IPSec 提供身份验证和加密机制。认证机制是让IP通信的数据接收方能够确认数据发送方的真实身份以及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加密机制就是对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的机密性,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他人截获。
  6. 支持无状态自动地址配置——简化地址配置过程。无需DNS服务器即可完成地址配置,广播地址前缀可路由。每个主机根据自己的 MAC 地址和接收到的地址前缀生成一个聚合的全球单播地址。也方便某个区域的主机同时更改IP地址前缀。

端口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18)

端口ip怎么配置(系统设计基础知识)(19)

如果你发现我的任何文章有帮助或有用,麻烦点赞或者转发。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