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市文化馆“团队接待日”创新举措研讨“头脑风暴会”在文化园举行,邀请了市文化馆理事会、群众文艺团队、市民、媒体代表前来参加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文化馆主题活动方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文化馆主题活动方案(怎样把团队接待日)

文化馆主题活动方案

4月1日上午,市文化馆“团队接待日”创新举措研讨“头脑风暴会”在文化园举行,邀请了市文化馆理事会、群众文艺团队、市民、媒体代表前来参加。

会议伊始,市文化馆群团部主任赵佳介绍,近期,市文化馆创新团队服务模式,将每周二设为“团队接待日”。“我们想把‘团队接待日’打造为我市群文项目的品牌,希望大家群策群力。”赵佳如是说。

“我来开个头。”唐农家是市文化馆理事会副理事长,又是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他说,“团队接待日”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要做出影响少不了市文化馆理事会成员的参与。

唐农家举例,很多群众文艺团队负责人在“团队接待日”跟市文化馆反映,缺少专业戏曲老师,“可以利用理事会成员的资源,更好地为群众文艺服务。”

“‘团队接待日’不能只靠市文化馆来做,可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株洲市群星合唱团团长王德智认为,只有这样,“团队接待日”项目才能常态化。他还建议,设置星级辅导员,整合全市空闲的文体场地,开展高水平演出,更好地服务全市群文团队。

“还要打造人才数据库。”市民代表林罗海认为,“团队接待日”项目的打造,少不了各种人才的支持,不仅是各类文艺专业人才,还包括志愿者、辅导员等。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做到对全市各类文艺人才了然于胸,进行针对性培养,还能及时对接有相关文艺培训或指导需求的群文团队,一举多得。

“要转变服务方式,把‘团队接待日’这种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记者本人作为媒体代表也提了建议,要把“团队接待日”项目下沉到社区和群众文艺团队里,打造群众文艺辅导团,扩大群文服务范畴,增加汉服、街舞群文类别,孵化群众文艺团队。

现场,大家轮番发言,越说越投机,纷纷点赞市文化馆对“团队接待日”项目的开放议事,打破了市民与市文化馆的陌生感和壁垒。

“头脑风暴会”接近尾声,大家都有些意犹未尽。赵佳承诺,会认真地把大家的意见建议梳理细化汇总,做好“团队接待日”项目的软硬内容建设。

“类似的研讨会,我们以后会多举行。”赵佳认为,让市民参与市文化馆的品牌项目建设,不仅能拓宽市文化馆服务的思路,还能带动各种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

【来源:株洲网_城市播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