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其中出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比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等,这些学者的出现是理所应当的,他们的事迹占有大量篇幅被介绍也是应该的。可是,如果细心发现,就会发现剧中曾多次仔细介绍了学生群体在排演话剧,这是为何呢?

觉醒年代话剧剧本15分钟(觉醒年代里的学生话剧运动)(1)

这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另一个影响——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息息相关。话剧这个词现在听来,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即便没有现场看过,但是也听过,可是在当时的中国,话剧还是刚刚传入中国的新形式。而话剧在中国的开演,就是从学生业余演出开始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觉醒年代话剧剧本15分钟(觉醒年代里的学生话剧运动)(2)

1907年,一大批留学日本的留学生创办了一个社团,名叫春柳社。其中,有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李叔同,欧阳予倩、陆镜若、曾孝谷,他们在东京演出了大翻译家林纾翻译的《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这个剧团所演出的剧团主要是借鉴西方的,以语言和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和中国传统戏剧相差甚大。这样的剧,被称为“文明新戏”。

觉醒年代话剧剧本15分钟(觉醒年代里的学生话剧运动)(3)

后来,到了1910年,欧阳予倩又和其他人一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职业的新剧团体,名为进化团。主要演出《东亚风云》,朝鲜爱国人士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事件,很快就红遍了大江南北,被称为“天知派新剧”。他们没有剧本,只有大纲,完全靠演员临时发挥,自此中国话剧的早期创作和演出模式正式形成。

觉醒年代话剧剧本15分钟(觉醒年代里的学生话剧运动)(4)

到了1914年兴起了一个以演家庭伦理剧为主的新民社。和以前表演社会热点剧不同,这次的话剧开始表演爱情戏、武侠戏、宫闱戏,甚至还有侦探戏,话剧从最开始的教化功能逐渐有了娱乐性和表现性,审美特点以逐渐从留学生这样的知识群体,向普通市民靠拢。

觉醒年代话剧剧本15分钟(觉醒年代里的学生话剧运动)(5)

可以看出,话剧在民国时期,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可是,为什么《觉醒年代》这样的证据要花大量的篇幅来塑造学生群体扮演话剧呢?

这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先生等人将小说从原本末流的地位提高到了中心地位,连带着戏剧也从边缘化文化进入到文化中心,新文化领袖们认识到了传统戏剧包含了儒家、道教的一些封建思想残余,于是要求建立新的戏剧观。

觉醒年代话剧剧本15分钟(觉醒年代里的学生话剧运动)(6)

新文化运动,要求将戏剧改变为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善人生的工具。还要求戏剧要从社会里取材,要表现普通民众的生活,要符合五四文学运动的需要。于是,以北京各大高校为主的学生积极响应了先驱们的这些倡议,开办了民众戏剧社、戏剧协社等社团。被称为“爱美剧”运动。还形成了一个学生业余演话剧活动的高潮,参与的学校有北大、清华、北师大、北交大、中国政法等等学校的学生。

觉醒年代话剧剧本15分钟(觉醒年代里的学生话剧运动)(7)

每逢学校的校庆、纪念日、游艺会、赈灾募捐等重大活动,学生们就举行演出。后来,促进了北京人艺戏剧学校的诞生,还恢复了北京国立艺术学校,增设了戏剧系,戏剧艺术正式进入国家高等教育,后来上海戏剧学院、南广艺术学院等我国著名艺术高校的建立等和,都和爱美剧运动息息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