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穴岩画是文字出现之前的史前文化系统,近现代国际国内岩画研究的热门学科。
人们通常认为,史前人类在岩石上绘制的具象人、动植物等图案叫做岩画,事实不然,古人在岩石上制作的凹穴、凹槽、块面、棋盘状等符号图形同样归属于岩画范畴,我们将此类岩画统称为凹穴岩画。
而且,凹穴岩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神秘、未能完全解读的原始岩画之一,是最庞大的史前文化体系,也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时,是世界上形式最为统一、分布最为广泛的史前文化活动遗迹,亚洲、非洲、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均有规模性发现。
在中国,安徽、河南、新疆、蒙古、辽宁、江苏、山东、福建、湖北等省份均有发现,其中,最新发现的安徽合肥市棋盘山凹穴岩画群、安徽金寨县葛藤山凹穴岩画群均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一、凹穴岩画的产生年代与区域
凹穴岩画起源于旧石器时期的史前人类,早期的制作方法是用坚硬的石器敲打钻磨而成,进入新石器晚期后,金属工具的出现代替了部分石器工具,但磨制岩画仍然以石器工具为主。
关于凹穴岩画具体的起源时间,世界没有确切数据,据《中国社会科学报》研究文章论述,在法国弗莱西亚洞穴墓葬石块上发现的凹穴符号距今约4万至7万年;《考古与文物》刊登的相关资料显示,澳大利亚吉缪地区发现的凹穴岩画距今约11万年至17万年,玻利维亚印加胡埃西凹穴岩画距今4万到20万年。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凹穴岩画位于阿舍利文化区的达拉奇.查丹凹穴岩画。印度著名史前学家、岩画学家、国际岩画联合会会刊编委吉日拉吉.库马尔教授在《印度达拉奇.查丹凹穴岩画制作技术的试验考古研究》一文中论述,经过古地磁学断代,达拉奇.查丹凹穴岩画可追溯到距今约140万年前,另一种学说认为是190万年前。
根据各种证据表明,阿舍利直立人于大约190万—170万年之间从非洲扩散到亚洲及世界各地的,这与世界各地发现的凹穴岩画在时间节点上没有发生冲突。但是,著名的线粒体夏娃学说受到了凹穴岩画研究的质疑。什么是线粒体夏娃学说?1987年《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称,根据对线粒体DNA遗传研究发现,当今世界人类是大约20万年前非洲的某一个女性的后代。后经科学家追踪线粒体基因谱系发现,14万年前是一个交叉点,故将现代人类的祖先定格在14万年前的一位女性身上,并称其为线粒体夏娃说。这里的14万年前与140万年前的达拉奇.查丹凹穴文化产生巨大冲突,按照拉奇.查丹凹穴年代分析,人类在14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迁徙。那么,人们一定会推测, 140万年前的凹穴岩画可能是非现代人类祖先的其他直立人所为。既然如此,我们又如何去解释凹穴岩画的形式为什么在世界上高度统一?如何解释距今最近的凹穴年代只有3000年左右?如何解释在中国发现的凹穴岩画体系中与中国棋盘文化、星象文化、占卜文化非常接近的棋盘状岩画?
二、凹穴岩画的形式
在凹穴岩画形式上,全球总体一致,但又各具特色。例如,合肥棋盘山发现的长条状凹穴岩画多是沿石经走向制作,形状如人工开凿的水槽(见图1);金寨葛藤山发现的长条凹穴则多沿石壁裂缝制作,多条凹穴并列,穴口的两侧打磨圆润,形成一条条石龙状,远看很像屋顶瓦槽(见图2);在新郑具茨山与舞钢青龙山,联排状凹穴与棋盘状岩画则比其它地方常见(见图3),其中青龙山的一幅棋盘状岩画中有明显的凹穴棋子的痕迹;可在合肥棋牌山,棋盘形式的岩画目前仅发现两个(见图4)。
从制作工艺上看,联排凹穴的形成为金属工具加工痕迹明显,散点凹穴石器打磨痕迹明显,可见联排凹穴明显晚于散点凹穴。再看与凹穴并存的棋盘状岩画,均为金属刻画线 条,个别联排凹穴叠加在棋盘之上,说明联排凹穴晚于棋盘状岩画(见图3)。这其中,就蕴含着凹穴文化的演变梯次与规律。
据考证,金属工具最早产生于1.5万年的新石器时期,但世界各地出现的时间差异巨大,中国目前没有详细准确的数据,上世纪70年代在甘肃林家遗址出土一把铜刀,被认为是中国出土的最早金属工具之一,林家遗址文化层断代为距今约5000年。
值得思考的是,中国的凹穴形式为什么会与世界各地的凹穴形式如出一辙?在非洲发现的联排凹穴、阳角凹穴(见图5)与中国的联排凹穴、阳角凹穴基本相似,在美洲发现的散点凹穴(见图6)与中国散点凹穴完全相同,这种现象似乎佐证了人类起源于某一个部落的学说。目前,公认的学说认为,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人类均来自非洲的某一个部落。例如,在四川距今5000年至3000年的三星堆遗址就出土了与西亚金杖雷同的金杖及印度洋里的贝壳,说明史前人类迁徙跨度非常之大,并在迁徙中将凹穴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凹穴岩画是前文字时代的思想文化体系
关于凹穴岩画的象征与寓意,国内国际没有统一公认的答案,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国内学界的解读大致分为祭祀崇拜说、生殖崇拜说、抽象文字说、星象示意说。其中,生殖崇拜的解读被广泛关注,支持这一学说的学者认为,大小不一的凹穴象征女性的生殖器,凹穴数量多,寓意着女人多产。
但是,本人经过大量查阅研究论证历代史料、神话传说、民间风俗等,并综合金寨葛藤山、合肥棋盘山发现的大量长条形凹穴岩画、块面岩画、以及新郑具茨山棋盘岩画、梅花岩画、新疆哈龙沟巨型凹穴岩画等,直接否定了单一生殖崇拜学说的生殖器之说,以及否定了单一的祭祀崇拜、抽象文字、天文星象学说。
那么,凹穴岩画的象征意义到底是什么?在这里首次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凹穴岩画的象征寓意并非单一的,不同形状的凹穴岩画代表着不同的寓意象征,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史前人类信仰价值文化体系,它是史前人类的精神文明支柱,是全球人类主要思想文化源头,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
凹穴岩画的出现,进一步理清了人类文化演化脉络,将人类文化思想体系从科学阶段、哲学阶段、神学阶段向前推进到了史前凹穴文化阶段。
凹穴岩画作为史前人类留下的唯一全球性大型统一的文化记录,其研究价值极高。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文化断代的国家,我们保留了原始文化脉络梯次,因此,只有在中国,凹穴岩画的意义才更有可能被揭开。例如,由原始象形符号演化而来的象形文字,原始天象自然崇拜演化而来的阴阳五行理论等,中国至今仍在使用。
1、凹穴岩画与史前人类石头崇拜关系
史前人类对自然力量缺乏认知,无法解释自然现象和背后规律,生死与疾病灾难等使得他们深信这个世界是有神秘力量支配的。于是,开始相信万物有灵,并对这种灵性力量产生恐惧和崇敬,随之逐渐演化为原始的物格神灵崇拜信仰。
因为人这个物种天性恐惧死亡,渴望生命永恒,坚硬不腐、象征永恒的石头就被原始人类赋予了神性,产生了信仰崇拜。在原始人类眼里,天地初始像一个闭合的坚果,果壳分开后上瓣为天,下瓣为地,土壤是果肉,石头则为果核,孕育生命的地方。在圣经《约翰福音》里,将人与石头描述为神的表征。
石头信仰崇拜是全球性的,包括史前的巨石文化,遍布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在中国,石头崇拜的神话同样众多,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藏民将六字真言刻画在石头,羌族原始宗教将白石头当作天神和祖先神祭拜,现代中国大部分地区仍有将木棍支撑在石缝间祈求健康平安的习俗。
由于史前人类对石头产生崇拜,于是将自己的信仰、意志、或内心情感事物等打磨刻画在石头上,作为一种寄托、一种抒发或见证。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性凹穴文化的形成为历史的必然。
需要说明的是,凹穴岩画是前文字时期出现的最为重要的文化记录活动,在文字出现之前,全世界没有发现比凹穴岩画再庞大的文化记录工程了。试想,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时代,人们用石头工具在岩石上制作大规模凹穴岩画,是多么巨大、多么耗时耗力、多么神圣的文化工程。毫不夸张地说,凹穴岩画的神圣性、重要性甚至超越了当时人类的一切活动。
2、凹穴岩画与生殖崇拜关系
生殖问题是史前人类生存攸关的头等问题,对生殖的崇拜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史前的先人认为,石头是生殖力与生命力的象征。希腊神话记载,宙斯为了惩罚人类,计划用全球性大洪水消灭世人,皮拉与丈夫丢卡利翁事先得到父亲普罗米修斯的警告,造了一条大船,顺利躲过了大洪水的袭击。但洪水过后,大地荒芜的如同坟墓一样死寂。看着这一切,丢卡利翁禁不住淌下了眼泪,对妻子皮拉说:“亲爱的,我朝远处眺望,看不到一个活人,这个世界上只剩下我们两个人,即使一切危险都过去了,两个孤单的人在这荒凉的世界上,又能做什么呢?又有什么意义呢?唉,要是我的父亲普罗米修斯教会我创造人类的本领,那该多么好啊!”于是,两个人来到半荒废的圣坛前跪下,向女神忒弥斯恳求说:“女神啊,请告诉我们该如何创造人类,啊,帮助沉沦的世界再生吧!”女神回答说,“离开我的圣坛,戴上面纱,解开腰带,然后把你们母亲的骸骨扔到你们的身后去!”丢卡利翁心里豁然明朗,顿时领悟,抚慰妻子说:“如果我理解的没有错的话,大地是我们仁慈的母亲,石头就是她的骸骨。皮拉,我们应该把石头扔到身后去!”然后,他们按照女神的要求,把石头朝身后扔去。奇迹出现了,石头变成人的模样,石头上湿润的泥土变成人的肌肉,石块间的经脉变成人的脉络。他们继续向身后扔石头,丢卡利翁扔的石头都变成了男人,妻子皮拉扔的石头全变成了女人。
与石头相关的生殖崇拜神话是全球性的,非洲富拉尼族认为石头是造人的五种材料之一,中国神话传说伏羲女娲为了生育人类用石头合婚,等等。
关于凹穴岩画与生殖崇拜的关联,我们在合肥棋盘山岩画、金寨葛藤山岩画中找到很多相关证据。古人认为,石块间的经脉是人的脉络,这一点与合肥棋盘山发现的沿着石经制作的大量凹穴岩画吻合(见图7);《晋书.李特载记》记载,人是石穴中产生的,与凹穴岩画的凹穴意义吻合;大禹神话中,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变成石头后,大禹向石头索要儿子,于是石头裂开了一道缝,禹的儿子启从石缝中跳了出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孙悟空也是由石头孕育,从石缝里降生。这两个神话故事与金寨县葛藤山发现的沿着石缝制作大量凹穴岩画吻合(见图8)。
3、凹穴岩画与天象崇拜关系
天文现象对史前人类而言最为神秘,也是史前人类最热衷的崇拜祭祀对象之一,至今中国仍有多个少数民族依然对太阳、月亮、星辰进行祭祀活动。
史前人类将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和相关寄思用符号的形式赋予石头上,以期达到某种目标,这种崇拜寄思形式在世界各地的凹穴岩画及其它形式的岩画上都有明显的证据。例如,在随州市桐柏山发现的凹穴岩画中,象征太阳的凹穴岩画就非常形象(见图9);舞钢青龙山发现的一组圆形凹穴网络图,非常接近星相图(见图10);在合肥棋盘山凹穴岩画的一块分布联排凹穴石板上,发现了一个甲骨文的“天”字,预示着与天象的某种关联。
神话学者麦克斯·缪勒提出,太阳崇拜是最早的崇拜形式,太阳神是人类所塑造的最早的神,主要发源于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和南美的印加地区。史前人类相信,太阳是世界的创造者和守护者,是至高无上的神。
在诸多太阳崇拜的岩画遗迹中,总会伴随着星辰崇拜现象。古人认为,天上每一个星星代表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所以,世界上发现的部分凹穴与星象有着一定关联,在凹穴岩画后期出现的棋盘形状岩画也是很好的佐证,棋盘形状岩画是典型的星象推演工具,这是考古界公认的事实。本人经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古人从事星象推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占卜,利用推演自然现象的规律占卜吉凶。占卜是史前最重要的活动,人们几乎事事占卜,包括生产劳动、出兵打仗等等。
随着人类对星象知识的增加,星象崇拜逐步演化出日历、节气等气候知识,《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大意是羲和受命研究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计算时间和历法。时间历法来自天文崇拜学说在中国的易经文化上也得到佐证,十二辟卦图与二十四节气图都是利用对天文星象与自然现象结合的节气计算历法。今天中国的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节日,形成的初期则是原始的祭祀日,后逐步演变为气象时节。目前国际通用的日历中一年365天,一月30天,一星期7天等,以及中国的天地阴阳概念等都来自古人对天文现象的崇拜和研究推演。史前人类在石头上制作记录的象征天文现象的凹穴岩画毫无疑问的成为人类研究天文学的初始记录。
4、凹穴岩画与自然崇拜关系
地球上自然形成的风雷云电、洪灾、旱灾、地震、病毒瘟疫、火灾等自然现象,对于史前人类来说都是神的作为,都会产生崇拜敬畏的思想,火神、雷神、水神的传说老幼皆知。《山海经·海内东经》上说,华胥国有个叫雷神的男子,当他震怒时,河水就会给人们带来灾害。直至明清两朝,皇帝仍然会把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理解为神对人的惩罚。
除了自然现象外,史前人类对地球上的动植物同样产生崇拜,他们一度认为某种动物植物与自己的氏族有关系,可以庇佑和保护氏族生存,于是在居住点、墓地、祭祀物品、生活用品、乃至自然的石壁上刻绘该种动植物的图案,形成图腾崇拜。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图腾崇拜有熊、蛇、鱼、鸟、生殖器等,后逐渐演化出具有神话色彩的龙、凤、麒麟等物种,中国人如今还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
史前人类对自然现象与自然中动植物的崇敬祭拜,同样会以符号形式在象征永恒的石头上作以表达,以期符号永久存在,表明自己的意志与意愿。或许,在众多形状的凹穴岩画中,某些凹穴所代表的就是各种自然物。因为,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人们无法用石头工具在岩壁上绘制象形图案。
5、凹穴岩画与祭祀信仰关系
谈到祭祀,我们不要误会,原始人并没有愚蠢到认为通过祭祀崇拜一下,不劳动就可以得到食物衣物,不付出就能够让氏族人口增加。那么,他们为什么还会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祭祀?其寄托与释放情感、获取更大的精神力、向心力是祭祀的核心功能。例如,在祭祀活动时除了相关仪式外,会在象征生命、象征永恒的岩壁上留下具有神圣意义的凹穴,将希望寄托在石头上,安慰内心的迷茫与郁伤,从心灵上找到某种依靠,释放舒缓压抑。因为人的内心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内在承受力是脆弱的,精神病患者往往是因为精神压力得不到释放而造成。
我们在研究凹穴文化时发现,部分凹穴的形成,很可能是在几代人的祭祀信仰活动下完成的。如金寨县葛藤山发现的龙体凹穴岩画(见图2),几乎整个石壁都被磨制成一条条的龙体形状;再看新疆哈龙沟奇石凹穴岩画(见图11),石头被掏空,凹穴口显得非常巨大。在生产工具非常落后的史前社会,不经几代人的磨制是很难达到图片中效果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磨制这类凹穴的功能类似藏传佛教念祷经文,藏族人认为,反复念祷经文方可功德圆满,于是在石头上刻着六字真言,在经幡上印着六字真言,寓意风每吹过一次,代表自己念了一遍经文,为自己祷告一次。史前人们认为每在石头上摩擦一下,即代表着某种意义,或祈求多子多福,或祈求平安长寿,或祈求食物富足。
当史前人类脱离萌知进入高一级的文明后,祭祀崇拜从自然物格化转型演变为人格化,神灵的形象从自然物转向具体的人物形象,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饕餮纹就是神灵形象过度的产物。周朝建立后,把祭祀天地和崇敬祖先统一起来,成为国家性质的祀典,设置专职官员进行管理,并形成天神、地祇、人鬼的神鬼祭祀信仰系统,每一个神灵都赋予一个人格形象,《周礼》记载:“大仲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 天神指上帝、青黄赤白黑五帝,以及日、月、星、风、云、雨、雷、等诸神;地祇指社稷、山川、五岳、四渎的神灵;人鬼主要指各姓的祖先及本民族崇拜的圣贤、忠烈人士等。进入人格化神灵祭祀系统后,符号形式的凹穴岩画等寄思祭祀方式被替代,凹穴岩画活动终止。在周文化中心区域的河南新郑市具茨山的凹穴岩画断代中证实了这一点,据世界岩画组织联合会执行主席罗伯特·贝德纳里克、印度岩画协会会长库玛尔等学者断代研究认为,具茨山凹穴形成年代距今最近的约3000年,正对应周朝时期。
6、凹穴岩画与易经形成的关系
史前人类很早开始就开始探索宇宙与自然界的奥秘,通过观测星空、观察自然万象,演绎出了一套完整的崇拜信仰文化,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价值观,并以凹穴岩画的形式寄托在代表灵性代表永恒的石头上,永久保存,世代相传。随着信息知识的累积及人类发展的步伐,对自然的崇拜逐渐向祭祀、占卜演化,最终形成阴阳、五行、八卦原理的易经哲学思想,用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规律。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奠定了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无论是老庄学说,还是孔孟之道,包括医学《黄帝内经》等都受到了易经影响。
易经的前身与河图洛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脉络关系,《易·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尚书·顾命》记载:“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汉书·五行志》记载:“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这几段史料记载的大意是易经源自河图与洛书。
我们看河图洛书(见图12),众多圆点组织成棋盘形状,图中圆点的前身即是凹穴岩画,串连的圆点非常类似合肥棋盘山发现的连珠凹穴(见图13)。再看各地凹穴岩画后期的棋盘形状的岩画(见图14),形式与河图洛书度高相似。
在凹穴岩画的后期,随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越来越多,凹穴的寓意开始转变,从单体逐渐向连体、聚合体推演,最终形成棋盘形式的推演图。由于区域限制,各地交流难度较大,所推演形式有所不同,我们看具茨山棋盘、棋盘山棋盘在细节上有一定区别。易经的前身河图洛书极有可能是在人类较为集中的河(有史学家认为是黄河流域)、洛(史学家认为是洛河流域)这两个地方演化出来的,再经过后人整理推演,形成易的早期形式。
易经有三部组成,《周礼春官大卜》记载:“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即连山、归藏、周易,连山易是夏代的易,归藏易是商代的易,周易是周代的易。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规律与道理,早期主要被用作占卜,对人类未来事态进行预测。《易传·系辞上传》有说明:“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经早期用以占卜的证据非常充分,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内容基本是占卜记录,也称占卜文。易经是早在甲骨文出现之前的符号系统,甲骨文出现之后的文化核心,其占卜功能不言而喻。
据文献记载,连山易以艮卦为第一卦,艮代表山,古人认为山石是天地的内核,是神灵与生命的象征。因此,山石上的凹穴岩画作为史前人类最艰巨的文化记录工程,我们很难把它与连山易切断关系。
易经的核心是阴阳、五行、八卦,阴阳关系在凹穴岩画中有明确表示,例如在合肥棋盘山、金寨葛藤山、新郑具茨山都发现了岩石底部的凹穴岩画(见图15),穴口朝向地面,与岩石顶部穴口朝向天空的凹穴形成明显的天地阴阳关系。还有大部分凹穴都集中在岩石最上部的阳角上,阳的概念非常突出。
至于易经中五行八卦,同样是由自然崇拜对象演变而来。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在易经中代表五种不同的基本动态。再看易经的八个卦象,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艮卦代表山,兑卦代表泽。
阴阳五行八卦的产生,是旨在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为后来的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们反观凹穴岩画,在易经出现之前的百万年间就基本形成并传播至全球各地,其凹穴符号形式多姿多样,有圆、椭圆、方、长槽、块面、连穴、联排等等,同时还有大小深浅的区别。据考证,在自然物格崇拜的年代,不同的凹穴符号有不同的象征寓意,它们分别代表着天、地、太阳、星星、风、雷、水、火、生命、男女、生殖器官等等,而易经的阴阳五行八卦正是在这个基础是延申的。
7、凹穴符号与文字演化的关系
凹穴岩画符号是古人思想情感外化展现的方式,不同的凹穴符号被赋予不同的象征寓意,这种象征寓意的凹穴印记是前文字时代的记录系统,为文字形成提供了初级思绪。
在苏美尔泥板文字上,凹穴符号与文字有着非常明显直接的关联,我们看苏美尔泥板(见图16),联排凹穴、单体凹穴与楔形符号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文字语言。与苏美尔泥板相同形式的联排凹穴符号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中国也较为常见,安徽、河南、湖北、江苏都有发现(见图17);在苏美尔泥板文字上有一对兔耳状符号,也与金寨葛藤山发现的兔耳凹穴形式基本一致(见图18)。
关于凹穴岩画与中国文字的关联之处非常之多,下面我们分别列出几组对比分析。
(1)、石字
甲骨文的石是崖壁下面画一个口(见图19),这个口一直被错误地认为代表石块,事实上,口代表的是凹穴。在象形文字时代,象形度非常重要,如果口代表石块,绝不会用U形的口的方式表达,完全可以用方形或三角形来表示。为什么说石字下面的口是凹穴?原因一:史前先人将高大的岩壁视为神灵的居所,故而有祭拜石壁的风俗,他们认为在石壁上的制作的凹穴与神通灵,所以,在创造石的象形文字的时候,将崖壁与凹穴组合,代表石字;原因二:凹穴文化是史前人类最重要、最重大的文化记录形式,采用凹穴来表示最为合理;原因三:口字符号在甲骨文、金文中很多地方都用来表示穴、洞等类似意思。
(2)、岩字
岩在甲骨文中为山上三个口,另一种写法是一个人上面三个口(见图20),口在甲骨文中多寓意为凹穴,取义山上凹穴多的地方叫做岩。我们今天所发现的凹穴岩画,不论是安徽、河南、山东、江苏,岩石上的凹穴都不是单一的,均由众多凹穴组成。如果认为甲骨文中的三个口是石块,那么,山上很多石块并不能形容岩石的意思,只有很多凹穴的地方最符合岩的意义。
(3)、丁字
甲骨文和金文全都用不规则圆的形状表示丁(见图21),丁字在甲骨文中的意思通工具,图中的丁字形状与打磨凹穴岩画的石器工具非常的相像。我们将思绪退回到凹穴文化的那个年代,同样会将凹穴的形状和工具的形状联系起来,绘制出同甲金文雷同的丁字符号来。
(4)、工字
工字在甲骨文中,下面是一个口,口上一个把手(见图22)。在金文中,工字下面一个凹穴,上面一个把手。同时,甲骨文中的工字通匠字,所以,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制作凹穴的工作叫做工字。
(5)、吉字
甲骨文中下面是口,口的上面是箭头(见图23)。这里的口肯定不是嘴巴的意思,在其它甲骨上发现的吉字下面是一个杯状,与口绝然不同,因此,我们把这里的口理解为神圣的凹穴最合理不过了。关于吉字上面的部分是什么寓意,有学者认为是族徽,在陕西出土的铜斧上有两个符号,一个是天,一个就是甲骨文吉字上面的箭头(见图23)。神圣的凹穴与族徽组合在一起叫做吉是非常合理的。
(6)、吉凶的凶字
凶在甲骨文中用一个凹穴和一个叉来表示(见图24),这里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占卜活动中,没有神圣的凹穴或者不诚心制作凹穴一定是预示着凶相。
四、结束语
凹穴岩画是文字出现之前的独立的文化记录系统,所以,在中国一定是普遍性存在的,由于凹穴大都处于山林中,很难被发现,也容易被非专业人员被误认为天然形成,所以,若要全面揭开凹穴文化的面纱,仍需进一步科考论证。
本文作者:王艾石,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研究所创作研究员。
注: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王艾石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选段,均须著名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