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战争史)

不可沽名学霸王(不可沽名学霸王)(1)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 ,当时刘邦仅有十万军队,驻扎霸上(今西安东郊) 。项羽四十万大军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 。二军一在咸阳东南,一在咸阳之东,相去不过数十里。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本来获胜的是项羽,一点悬念也没有。

但时候出事了,出大事了 ! 刘邦反败为胜,以“智” 胜 “勇” ,迫使死对头项羽乌江自刎,而刘邦做了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不可沽名学霸王(不可沽名学霸王)(2)

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呢?

第一 、项羽的软肋是听不得别人说好话。当他的队伍要入函谷关受到刘邦队伍阻拦时,他大怒,三下五除二就把刘邦的队伍打垮了,攻破关口,直奔咸阳而来是找刘邦讨说法的,或者是要治刘邦罪的。但见到刘邦后,经不住刘邦的花言巧语,项羽情绪有了变化。本来项羽一方商量好了,在宴会上杀死刘邦,但是,又被双方人员(刘邦方的樊哙,以耍酒疯,替刘邦解脱罪名;项羽的大爷项伯,参与舞剑,暗中保护刘邦) 淋漓尽致的表演,使项羽心意满满,忘乎所以,使得刘邦得以溜走, 而酿成历史笑谈。

第二、是刘邦的机智救了自己。他在困境中能抓住机遇,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使自己争取主动,摆脱困境。他不仅成功地争取把项羽他大爷项伯 转变了立场,而且在项羽面前将自己说成是受害者,将自己首先采取敌对行动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反而给项羽套上了一个打算诛杀战友和功臣的罪名,将自己的被动变成了主动,迫使项羽处于防御与自辩的心理状态中。因此,他能及时赶赴项羽军营为自己辩解,在达到目的后,又能及时的逃离项羽军营,以防不测。正所谓自助者天助 ,要不是刘邦能不失时机、不择手段的采取主动,他也是在劫难逃的。

第三、项羽在政治上的幼稚和性格中的弱点,使刘邦逃过了劫难。项羽出身名将世家,具有名将的身体素质与基本训练,总是以名将来设计自己。因此,他是习惯于战场上的较量,而不习惯采用政治斗争的方式,说到底,项羽只是一个将才,只能在某一个政治家领导下,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而不能自己充当政治家。

刘邦派军队把守函谷关,项羽下令攻打下来等,都是正确的。但是,他大爷项伯从刘邦的军营那里回来后,为刘邦说情,他不但不追究他大爷泄露军师秘密的责任 ,反而放弃了攻击刘邦的计划。基于他这种较为幼稚的认识,使他一再失去了消灭刘邦的天赐良机。一是当时刘邦、项羽已处于交战状态,而且是刘邦先采取了敌对行动,项羽得到刘邦方面的准确情报,经过主要参谋人员指点,已经十分清楚了刘邦的政治意图,他应该在政治上给刘邦扣上一顶联合秦王朝,背叛反秦大业的大帽子,在军事上毫不手软的一鼓作气将其消灭;二是即使受他大爷项伯的影响,推迟了攻击时间,在鸿门宴上,也完全可以利用刘邦送上门来天赐良机,像范增提示的那样,将刘邦置于死地;三是如果在宴会上不忍下手,那么在刘邦不辞而逃后,同样可以以此为借口,向刘邦发起攻击。但是,项羽没有这样做,这说明,项羽压根儿就没有杀死刘邦的念头,这才气得范增对他发了一大通牢骚。

不可沽名学霸王(不可沽名学霸王)(3)

项羽信奉的是战场上堂堂正正的较量,并坚信自己的军事实力完全能对付得了刘邦,正如司马迁评价他说的“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这正是项羽致命弱点。项羽没有抓住消灭刘邦的这一天赐良机,让这个最危险的敌人突然脱险,这是项羽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错误,这个错误最终断送了他的政治前途,断送了他的生命。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响应毛主席号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仅用半年时间,就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