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服,马靠鞍”差不多是人尽皆知的俗语,表面意思,无论人还是马,都要靠得体的着装、漂亮的鞍鞯去衬托,才能显得有气质,俊逸不凡。

这次要说的,不是着装,而是和这句话感觉差不多的,这些年个人变化体现在外在上,而从周围人对你的态度而直观感受到的变化。

还要从一个朋友身上的事说起,朋友前几年结婚有了孩子,本身在外地打拼,还没有什么积蓄,为了出行或有什么事儿的时候方便些,就把老家的车开了过来,面包车,但毕竟是辆车;

面包车确实条件差了些,他说,记得刚开过来那年,正好是5到6月份的时候,气温最高也三十多度了;开车上高速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所以全程基本是在气温最高的时段开的;但面包车没有空调,这就比较遭罪了,孩子又小,没有办法,一路只好开着车窗;

虽说开着车窗,高速上风是不小,可也都是热风,他就记得,热的老婆孩子脸通红通红的(也算患难夫妻了,要珍惜啊),大汗直流;而且面包车,车皮薄,车窗玻璃也薄,开窗开高速,噪音是大的一比,跟坐在后排的媳妇说话得用喊的;

后来,包括不想让孩子总在家憋着,周末都带出去玩儿,大夏天,每次也都是跟蒸了桑拿似的;所以心心念念地,他想着换辆车;他说,换车前后,物理条件感受是有变化,但更多感受到的是周围人的态度有了转变。

人靠衣装的例子(那些年的人靠衣服)(1)

车是身份的象征吗

他说,换车前,他有次回老家,开面包车路过一个发小家,正好发小就在家门前,发小知道是他,好像也在门前鼓捣自己的车,他就主动跟发小打了个招呼;

对比呢,是换车后,有次回老家,为了陪孩子在路边玩会儿,就把车停在了丁字路口的马路边;傍晚的时候,正是好多人从工厂下班的时间,他怕遇到熟人认不出(朋友近视),就转身从怀里掏出眼睛戴上;就这个功夫,他听到了还是那个发小的声音,“XX,从外边回来啦,开车回来了啊!”其实,照朋友的说法,当时是有一点不好的,毕竟人家从远处骑电动车过来,他正好转身,会让人误以为他不想理别人。

同样的例子,听他讲,老家住对门的一个算当家的弟弟吧,由见面不打招呼擦肩而过,变成笑着说,“哥,回来啦!”;偶然的机会,一个小学同学加了微信,相互之间多年不见,聊了最近的变化,他从同学口中得知,同学们之间聊天称他是同学中混的不错的...

就在他买车的那年,听父母说,表姐夫不知道他打算买车,询问看是否需要,打算把自己开了多年的一辆小型车卖给他;他讲,那辆车他开过,当时感觉有个空调真好,只不过表姐夫开车比较不注意,车况不好,车的动力呢,据他说,空调打开以后,超普通小货车是超不过去的;他也知道,兄弟姐妹中没有车的很多,只不过只问了他是不是要买...

朋友不是市侩的人,不会看身边人发展得如何而有所亲近疏远,自己只是从苦日子熬到了普通人,路还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