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那是1968年12月5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北京西郊机场的上空,飞来一架即将着陆的飞机,飞机盘旋着向下降落,地面的导航灯不断闪烁,一切看似都很正常。

当飞机离地面仅仅400米的时候,突然,机翼剧烈地抖动起来,失去平衡的飞机一头扎进了机场旁边的包谷地里,断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1)

事故现场

救援人员迅速奔向失事现场,组织灭火,但一切都晚了,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已经烧得面目全非的遗体,其中,有两具遗体紧紧地抱着一件东西,当救援人员含泪将他们分开时,一个完好无缺的公文包出现在人们面前,而人们并不知道,这件公文包里,竟装着中国导弹试验的绝密文件。

为保护这件珍贵的公文包,机上的两位烈士,在生命垂危的紧急关头,用烈火焚身的代价,保住了这事关中国尖端科技实验的绝密材料,事后经查验,文件无一烧损,但他们却为国壮烈牺牲了……

周总理得知详情后,也激

动得泣不成声,他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家啊……”

这位为国捐躯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就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的动力学专家——郭永怀。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2)

郭永怀同志

郭永怀是山东荣成人,1909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虽为农民,但颇具远见,从小就把郭永怀送入新式学堂学习,聪明睿智的郭永怀不负众望,19岁那年,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拜师于饶毓泰门下。

1941年5月,郭永怀考入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进行流体力学研究,在这里,他遇到了师兄钱学森,他俩在异国他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3)

钱学森(左)郭永怀(右)

在美国那段时间,因为郭永怀经常接触到美国的一些机密资料,于是美方要他填一张调查表,其中一项是:“你为什么要到美国来?”,郭永怀回答:“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另有一项问:“如果发生战争,你是否愿为美国服兵役?”郭永怀回答:“不!”

因此,郭永怀不仅失去了涉密资格,而且上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4)

青年时的郭永怀

1955年,先期回国的师兄钱学森给远在美国的郭永怀写信,希望他回国建设新中国,郭永怀义无反顾地答应了,但回国的行程,却遭到美国当局的无理阻挠,他愤怒中将自己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烧毁,妻子李佩惋惜相劝,郭永怀说:“没关系,知识都在我大脑里。”

经过多方努力,1956年秋天,郭永怀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5)

郭永怀一家

郭永怀回国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而所长,正是他的师兄钱学森。

1960年7月,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在华的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苏联的单方面撕毁协定和合同,给刚刚起步的中国核工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郭永怀临危受命,他与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6)

1963年,核武器研究已进入关键时期,郭永怀的研究团队来到了青海核试验基地,那里气候恶劣,物资匮乏,营养不良,许多人都得了严重的浮肿,但郭永怀面对困难,没有退缩,他坚持在一线攻关,长年也不回家一次,妻子和女儿连他具体在哪里也不知道。就这样,他在基地一呆就是好几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7)

罗布泊原子弹爆炸成功

紧接着,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8)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全国上下,一片欢腾。而为此付出辛勤汗水的郭永怀,则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郭永怀没有停留在功劳薄上沾沾自喜,他又锁定了下一个科研目标: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试验。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9)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青海核弹试验基地,发现了热核武器研究的重要突破,他急于想赶回北京,汇报试验数据。当时,天色已晚,有同事劝道:“晚上不安全,不如明天再走吧?”郭永怀笑笑说:“时间紧急,还是走吧!”

这一走,郭永怀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此后,国家追授他为“革命烈士”,这在“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还是唯一的一位。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10)

郭永怀临上飞机的时候,给妻子李佩打个电话,说:“大概明天凌晨就到北京了,等我啊。”

这一夜,李佩一直在等,可等了一天,也没有任何消息,李佩已经习惯了老郭这种出入不定的生活,她并没有多想。直到第三天傍晚时分,家里呼啦啦来了一大群人,李佩才意识到,坏了,老郭出事了……

她冷静听完消息,几乎没说一句话,双眼直勾勾盯着天花板,克制到令人心痛滴血……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11)

郭永怀夫妇结婚照

李佩的脑海里,夫妻二人的过往像银幕一样,历历在目。

她清楚记得,自从郭永怀接受了一项神秘任务之后,就很少再回家,李佩曾因此而抱怨,老婆孩子扔下也不管啦,每一次,老郭都是沉默不语,李佩一怒之下,曾经撕坏了回国前的全家福,但事后,她又一点点把照片再粘起来……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12)

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李佩孤零零地坐在长椅上,所有的人,不知该对李佩说什么……

郭永怀走后的22天,中国的第一颗热导试验获得成功……

当时,“文革”浩劫正席卷神州,虽然郭永怀为国捐躯了,但因李佩曾在美国留过学,她仍然要接受“政治审查”,并被下放到合肥进行劳动改造。

而郭永怀唯一的女儿郭芹,也于1968年9月,在初中还没有上完的时候,就响应号召,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当了一名“上山下乡”的知青。艰苦的生活,使年仅15岁的小李芹倍受折磨,她给爸爸写信,想让他托关系让她回到北京,爸爸给他回信说,年轻人,锻炼一下有好处。郭芹的脚冻伤了,却没钱买棉鞋,当年10月19日,她给远在青海的爸爸写信,求爸爸给她买双棉鞋,郭永怀歉意地给女儿回信说:“布鞋暂没有,你是否画个脚样寄来,待有货了,一定买。”

李芹万万没有想到,这是爸爸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如今,这封还陈列在中科大的校史馆里,人们每每读到它,无不潸然泪下……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13)

郭永怀给女儿的最后一封信

1976年,郭永怀的妻子李佩终于获得解放,回到了北京,组织上安排她在中科院力学所教授英语培训班。她的女儿李芹也终于从内蒙古回到了北京,但不幸的是,女儿李芹因在内蒙下乡期间,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疾病,李佩为女儿多方求医问药,但一直不见效果,1994年,郭芹被确诊患上了癌症,两年之后,郭芹在北京病故,年仅45岁。

这一年,李佩已经80高龄,她强忍泪水,将女儿的骨灰撒入了昆明湖……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14)

李佩老人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并没有击倒李佩,她擦干眼泪,依然走上课堂,只是人更清瘦了,声音也沙哑了……

2008年夏日的一个下午,91岁的可敬老人李佩,让忘年交李伟陪着,一起去银行,把她毕生攒下的60万元,全部捐给了中科院力学所和中国科技大学。

当时,李伟问李佩老人,是否要一份捐款凭证时,李佩老人干脆地回答:“要那干啥,不要!”

不仅如此,她还把早年从美国带回的手摇计算机、电风扇、小冰箱、自己一生的教案、老郭的写字台、书、音乐唱片、浪琴怀表、以及老郭牺牲时被火焰熏黑的眼镜片和手表等等,全部捐给了国家……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15)

当人们走进李佩老人在中关村住了50多年的楼房时,只见楼房斑驳陈旧,家里除了两个单人沙发和茶几外,再也没有什么象样的家俱了……

2016年5月23日,李佩因肺部感染,住进了中关村医院治疗,6月29日,转入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期间,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陈希,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等领导先后多次到医院看望。

2017年1月12日1时26分,一生坚强不屈的李佩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9岁。

最年轻两弹一星元勋(唯一的两弹一星)(16)

郭永怀一家三口,为了祖国的富强和荣耀,奉献了他们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