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霍尔木兹海峡,美海军“拳师”两栖戒备群在伊朗眼皮子底下过海峡,这个窄得几乎能看见对岸的海峡发生的故事可多了,快艇,水雷,无人机……为此,飞行甲板上陆战队第11远征队VMM 163直升机中队的一架AH-1Z“蝰蛇”武装直升机带弹升空执勤,美国人放出的高清大图,让我们看到很多实战化细节。

ah-1z蝰蛇吨位(细品AH-1Z蝰蛇的非对称挂载)(1)

一、古老的AH-1家族

AH-1Z“蝰蛇”是陆战队AH-1武装直升机家族的最新成员,说到AH-1“眼镜蛇”大家都不陌生,非常古老,古老到可以追述到1967年越南战场的AH-1也就是贝尔209。

ah-1z蝰蛇吨位(细品AH-1Z蝰蛇的非对称挂载)(2)

而再往前追,可以追述到1959年诞生,越战一举成名的遮天蔽日的UH-1“休伊”通用直升机。

ah-1z蝰蛇吨位(细品AH-1Z蝰蛇的非对称挂载)(3)

正是因为UH-1被弹面积太大,火力太弱,防护不足,才有了共用动力、传动、尾部、起落架,只是把胖胖的多人座舱改为窄窄的串列机身的AH-1,一直发展到现在。

二、84%的部件通用

AH-1Z“蝰蛇”是古老的越战时代问世的AH-1家族的双发4桨叶版本,但不仅仅如此。

ah-1z蝰蛇吨位(细品AH-1Z蝰蛇的非对称挂载)(4)

早期AH-1与UH-1通用部件,编组使用,这个传统陆战队一直保持到现在。

ah-1z蝰蛇吨位(细品AH-1Z蝰蛇的非对称挂载)(5)

AH-1Z“蝰蛇”和最新的UH-1Y“毒液”依然有大量零件通用:尾桨、发动机、减速器、传动、航电系统、部分软件、控制器、显示器,足足多达84%。

三、性能价格都堪比“阿帕奇”

最早AH-1出来的时候,陆军也用,但毕竟嫌弃这个半道出家的太简陋,格调不高。后面就有了1975年陆军自己搞的AH-64,阿帕奇。

ah-1z蝰蛇吨位(细品AH-1Z蝰蛇的非对称挂载)(6)

跟满载10吨的阿帕奇相比,早期单发动机跷跷板双桨叶满载4吨的眼镜蛇的确寒酸,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也难怪陆军看不上。

但半个多世纪去了,因为陆战队的坚持,最新的“蝰蛇”,双发动机四桨叶,满载已经8吨多,价格也跟阿帕奇相差无几(一个2500万美元,一个2700万美元)。

AH-1Z“蝰蛇”在2000年首飞,2003年正式投产交付,持续到2018年。总订购数量226架。

有趣的是,对于过惯了苦日子的“四等人”来说,其中168架Z都是用老的W机体改造的,只有58架Z是新机身。

ah-1z蝰蛇吨位(细品AH-1Z蝰蛇的非对称挂载)(7)

武备:

ah-1z蝰蛇吨位(细品AH-1Z蝰蛇的非对称挂载)(8)

最容易升级的就是航电了:先进航电,泰勒斯的TOP OWL昼夜头盔瞄准具,40度视角,双眼,整合了第三代热成像传感器。

红外信号抑制HIRSS,箔条/红外诱饵弹,雷达告警,导弹告警器,激光告警器一应俱全。

四、非对称,但实战化的挂载

ah-1z蝰蛇吨位(细品AH-1Z蝰蛇的非对称挂载)(9)

再回到这张照片看:短翼6个挂点的挂载很不对称,但很有道理:

非常不对称,加上机炮,却很实战。远距离,有放空能力的对手,可以用4枚“地狱火”;5000米以内,目标多可以用19枚“九头蛇”火箭。如果想准一点,可以用7枚APKWS制导火箭;再近一点还有750发机炮,两枚“响尾蛇”,可以打无人机,遇到对方作战飞机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更有红外抑制,箔条/红外诱饵弹,雷达告警,激光告警,导弹迫近告警……怕留空时间不够,还专门带了100加仑副油箱。保护编队通过海峡,对近在咫尺的岸上火力点,海上飞机,快艇,都能有效压制。


默虹随想:

1、跟全新研制专门型号的代表“阿帕奇”对比,“眼镜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就是另一个案例,半路出家,丑小鸭变白天鹅。

2、陆战队坚持AH系列跟UH系列部件通用的固执,终于取得了回报,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案例。而且还一大半敢用旧机体。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典范啊。

3、不要用老眼光看老美,他们“缝缝补补”的能力太强了。最初临时拼凑的AH-1G(单发双桨叶,空重才2吨,武器只有机枪 火箭,简陋的航电都没有夜视能力),到后来跟阿帕奇不相上下的AH-1Z,同一平台的持续改进能力太强了,千万不要被大型号给蒙蔽了。

4、很有趣的实战挂载方案,值得琢磨琢磨。

ah-1z蝰蛇吨位(细品AH-1Z蝰蛇的非对称挂载)(10)

本文转载自默虹美海军学习小站

注: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