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多带有讽刺的意味,让人在看文章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现实社会的种种映射。今天要说的文章是《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听文章的名字大家就不难猜出,这又是一篇个性鲜明具有讽刺意味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跟鲁迅其他的文章稍微有些不同,在表现手法上更加的抽象,故事情节也比较的简单,但是文章的深意一如从前。

老祖宗留下的老话不欺负傻子(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被指一派胡言)(1)

文章以奴才的抱怨为线索,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体现了三个人的鲜明特征。“奴才”是一个奴性十足的形象,整日被主人欺压的他,只会抱怨自己的处境而不采取实际行动,最后“傻子”帮了他他竟然没有钢骨的出卖了傻子,还为得到了一句赞美而沾沾自喜。“傻子”是一个非常鲁莽的形象,为了救“奴才”于水火直接采取了冲动的行为,还被他所帮助的人出卖,最后落得犯罪的下场。

而“聪明人”是一个非常圆滑的形象,对于“奴才”的抱怨,他随声附和并给予一定的安慰,这可以暂时麻醉受苦人的心情,但是却是一副不关己事的态度。“奴才”心中最重要的屏障就是奴性,而傻子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打破他心中的奴性,而“聪明人”看到了这个奴性的存在,但是觉得已经非常的根深蒂固,没有想尝试打破它的想法。

老祖宗留下的老话不欺负傻子(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被指一派胡言)(2)

奴才在长期的迫害中,已经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心灵上已经麻痹了,正所谓“杀人诛心”,拯救一个人的时候也要从拯救心开始。鲁迅先生高呼的是拯救人心,只要人心不倒,就算是身体上受到了压迫和奴役,也总有翻身获得自由的一天。

老祖宗留下的老话不欺负傻子(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被指一派胡言)(3)

芥川龙之介的《山药粥》这篇小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来是一只非常具有野性的狐狸,但是在主人的精神压迫和物理压迫之下,刚开始还是保留着本来的野性,后来它慢慢的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在不断的压迫下,他慢慢的真的受制于人,在主人施舍山药粥的时候,变得非常的欣喜,这个时候狐狸就被完全的驯化了。想必“奴才”也是像这只野狐狸一样,一步步的被奴化,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变成了适应现状。

老祖宗留下的老话不欺负傻子(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被指一派胡言)(4)

要想拯救被“奴才”,就要先拯救他们心中的奴性,不然就会像“傻子”一样,虽然你施以援手,但是在他的心中你是在反抗他们心中不可动摇的主人,他们就会变身“看家狗”反过头来咬你一口,这是十分悲哀的。不能单单靠等着别人施舍帮助来脱离奴役和掌控,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从根源来反抗,在刚开始受到压迫的时候,就要进行反抗,如果任由之发展的话,就非常容易变成一种习惯的“奴性”,正所谓跪久了的人就很难站起来了,在一开始的时候反抗就是最好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