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批改孩子们作文时发现,不少孩子对“的、地、得”用法还是是含糊不清,常常出错,并且屡改屡犯。

今天就来给孩子们讲一讲这三个词的区别和各自的用法,帮孩子们区分。

作文看不懂咋办(作文里的的地)(1)

“的、地、得”用法口诀

大家都知道,”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用对“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规范“的、地、得”的用法,并易记好懂,容易掌握,在此提供一组用法口诀,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朗读几遍,帮助记忆。

名词前面“白勺”“的”,

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

当作助词都读“de”。

“的、地、得”用法分析

“的”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 的 名词。

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 地 动词。

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 得 补充、说明的词语。

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的、地、得”的用法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的、地、得”用法不同,意思有别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