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7岁的杨先生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移植26岁小伙子心脏后,如今已经是79岁高龄,仍精神矍铄,比同龄人看着年轻十几岁!值得关注的是,他移植后性格大变,脾气暴躁,酷爱运动。
心脏移植后能活多久?
这个问题其实不简单,心脏移植后的生存时间需要看个人体质、手术水平等具体情况。心脏移植开始的时间并不长,最早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才开始的。目前国内心脏移植术后最长存活时间超过20年,国际上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为38年。
早在2009年,美国心脏协会的研究数据显示:心脏移植术后1年生存率,男性患者可达88%,女性患者可达77.2%;术后5年生存率,男性患者可达73.1%,女性可达67.4%;而49%的患者心脏移植术后生存期达到10年。如今,又过去十几年了,可以预见,心脏移植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应该更长了!
文章开始说的杨先生,如今79岁高龄,心脏移植时间已有22年,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手术时已经57岁,超过了学界公认的心脏移植年龄禁区。同样就诊于哈医大二附院心胸外科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于大爷在2017年已经术后23年,刷新了亚洲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最长记录,可见我国心脏移植手术水平逐渐趋于成熟。
但是心脏移植手术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不是所有患者都有哈尔滨这位杨性患者的好运气,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统计,世界每年约有5000-6000例心脏移植手术,术后5年和10年的存活率分别为75%和60%,成人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0.8年,儿童为16.5年。
心脏移植会改变人的性格吗?
杨先生超龄成功移植,而手术后他性格大变,有人认为心脏移植会改变人的性格,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医院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北京武警总医院心外科专家王奇表示,杨大爷在心脏移植后性格发生如此大变化,实属医学个例,大约10%的患者在术后会发生性格轻微改变,反应也各不相同。心脏移植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在手术过程中心脏会出现暂停,在复苏过程中,心脏可能存在某种变化,从而导致患者在认知方面出现变化。
从事心脏研究长达50年的夏秋明教授认为,人类的思维、记忆、行动都是由大脑控制,而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给器官组织供血,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功能的器官,心脏没有记忆甚至遗传功能。
神经和心理专家表示,人在接受心脏移植前和之后,都曾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理暗示,如有人告诉你你移植的是一个年轻人的心脏,患者的行为会不自觉的发生改变,通过对杨大爷的各种测试和理论分析,认为杨大爷的变化源于心脏机能的增强,而不是供体本身心脏携带遗传信息和记忆,但是人类对心脏的认识还是有限的,有可能还有人类尚未发现的某种神秘物质的存在?这需要各学科专家继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总结
不过,经历了九死一生,相信很多心脏移植患者性情多多少少都会发生改变,对于生命,会更加珍惜,对于生活习惯,会更加注意!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时至今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心脏移植最大的难点问题仍未解决,那就是缺乏器官来源,20例等待移植的患者中最终仅有1例能成功等到适合的供者。而2021年年底,美国一名男子成功植入一颗基因编辑猪的心脏,经过7个小时手术,猪心成功在体内跳动开始工作,并且观察四天都没有明显排异反应,这是一件震惊心血管届的大事。未来,或许这是解决器官移植困境的出路之一,尽管会有很多问题尚需解决。
参考文献:
[1] 佚名. 中国心脏移植受者术前评估与准备技术规范(2019版)[J].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9, 13(1):7.
[2]苏文君, 黄洁, 郑哲. 《国际心肺移植协会心脏移植受者管理指南》解读——供心选择与获取[J].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4, 8(2):5.
#2022这些“健康热点”仍需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