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红肠、大列巴是怎么来的?本是国外产品,为何成哈尔滨特色?

提到哈尔滨,你可能会想到冰雪大世界。或者是什么东方小巴黎。但要是说吃呢?大列巴?格瓦斯?首先想到红肠的人还是会占到大多数的。三样东西的名字中,大列巴和格瓦斯听起来完全不像是汉语。而且你也感受到了:弟球读的是大列巴、格瓦斯。哎,没错,这两个词都是俄语音译后的结果。那么也很明显:甭管是红肠、大列巴还是格瓦斯都深受俄罗斯人的影响。可是当我们深入去思考时会发现两个问题:第一、外国传来的东西为什么会成为哈尔滨的美食?其二、都说外来的和尚确实会念经,但他也容易水土不服啊,可为什么三样美食能在哈尔滨生根发芽呢?好,今天弟球就沿着这两个问题,和大家聊聊关于地方特产的那些趣事。前排提示本期节目只聊历史和文化,请大家放心食用。呃,话说,本来也没人找我们打广告啊。

大列巴哈尔滨红肠(大列巴是怎么来的)(1)

首先来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三样美食。红肠这东西最早起源于立陶宛。对,就是最近特别特别跳的那个东欧小国。由于受到波罗的海的影响,当地的降雨量比较大,而同时呢,它的地理纬度又比较高,故而蒸发量不大,所以相对来说,东侧的这三个小国在气候上是比较潮湿的。但潮湿会让很多食物迅速变质,怎么办呢?立陶宛人就用当地的木屑来熏烤香肠。而恰好,这种木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会杀死香肠中的微生物。这就变相增加了它的保质期。由于在地理位置上与当时的俄国接壤,所以香肠很快便在整个俄国流传开来。那为什么到咱们中国,它就被称为红肠了呢?很简单,因为它是红的。

大列巴哈尔滨红肠(大列巴是怎么来的)(2)

至于大列巴,俄语中,大列巴的发音是Леба,与列巴二字很像,而它就是面包的意思。你看,把我们的馒头放大几倍之后,和大列巴是不是也差不多?而且,把咱们的馒头在外面放几天,它也会硬得像石头一样。事实上,不止是外形相似,就连功能上,馒头与大列巴也都扮演着主食的角色。而格瓦斯在俄语中是这样的квас,意为发酵。那到底用什么发酵呢?就是大列巴呀。

大列巴哈尔滨红肠(大列巴是怎么来的)(3)

至于这三样口感之类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我也不是美食区的创作者。弟球就不现眼了。但是,你要说咱们中国哪里的红肠大列巴和格瓦斯最正宗、最地道,还得看我大哈尔滨的:秋林里道斯。当然,这并非是给秋林里道斯打广告,而是在秋林与里道斯这两个词的身上,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

大列巴哈尔滨红肠(大列巴是怎么来的)(4)

先说里道斯。这三个字其实是音译的结果。把红肠的产地立陶宛这个国家的名字Lietuvos放在翻译软件中,唉?尴尬了。立陶宛语居然读不出来。不过,如果我把源语言换成俄语的话?哦吼!如果仔细听,其实它的发音也有点像立多夫斯。于是,在今天大列巴的包装袋上,就写着立多夫斯面包。

大列巴哈尔滨红肠(大列巴是怎么来的)(5)

至于为什么叫秋林,也很简单。当年创办这个公司的人名叫:伊万·雅科列维奇·秋林。这么一看,秋林里道斯这个名字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作为一名商人,这位老哥的经历还是挺传奇的。19世纪中期时,二三十岁的秋林就沿着阿穆尔河也就是咱们的黑龙江流域地区做起了运销日杂货的生意。随着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1867年,秋林和他的一位老乡就办了一个名叫:伊·雅·秋林的公司。1869年,公司又吸引了一位大股东,并且在当时中俄边境的海兰泡(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哈巴罗夫斯克)等几个重要城市建立了百货店。

大列巴哈尔滨红肠(大列巴是怎么来的)(6)

不过当倒爷始终不能利益最大化,于是他们还开办了葡萄酒厂、肥皂石、火柴厂和农机具站等工业企业。看到这有的朋友可能会想:既然是中俄边境地区,那他们为什么不多和当时的清朝做生意呢?其实也做,但这量始终上不去。因为交通成为了他们最大的障碍。但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腐朽的清政府不出意外的战败了。作为战败的赔偿,清朝要向日本支付2亿2千万两白银。在清政府国库空虚的情况下,俄国人觉得自己机会来了。于是俄国表示可以提供贷款,但条件是:俄国要拥有在中国修建铁路、开矿山、设工厂的权力。这黄鼠狼给鸡拜年算是让他们给玩明白了。就这样1897年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开始修建了。中东铁路北起中俄边境的满州里,途经海拉、齐齐哈尔等地来到今天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之后一直延伸到另一个边境口岸城市:绥芬河。除此之外,还有一条由哈尔滨到吉林长春、辽宁大连的支线。

大列巴哈尔滨红肠(大列巴是怎么来的)(7)

说到这,大家也能感受到了:当初俄国修这条铁路,可不是为了大清朝的经济发展,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攫取东北地区的资源。那么这里面,同样为了利益而来的就有那位伊万·雅科列维奇·秋林。中东铁路修建的第二年,哈尔滨段也如期开工。秋林便随着俄国的工程局来到哈尔滨准备开设分公司,毕竟选址和市场调查等工作还是要做的。经过两年的准备之后,1900年,秋林里道斯的前身:秋林洋行在一个草房里开业了。不过,五年之后,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了。作为战胜国,日本人打算接手俄国在东北地区的部分利益。也许你会想:秋林要是落到了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人手里,那不完蛋了嘛?呃,人家非但没玩完,反而还越做越大。1905年12月22号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这个条约除了在正文中提到强迫清政府认可日本接受了俄国在东北的利益外,还在附约中要求清政府开放凤凰城(今丹东市)、辽阳、铁岭、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地区。那么随着中东铁路的全线贯通以及开放商埠越来越多,移居哈尔滨的欧美资本家也就越来越多。这些人在哈尔滨开银行、办电影院、办报社、办学校,可以说此时哈尔滨的繁华程度完全不逊色于十里洋场的上海。那么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秋林洋行开始有了现代化企业的雏形。比如,当时哈市的居民还只能用油灯照明,而秋林洋行则已经开始自己建电厂发电了,店员们也穿着着统一的制服。不过,如此热门又繁华的哈尔滨是各种外国人的哈尔滨,也是资本家的哈尔滨,但它唯独不是哈尔滨人的哈尔滨。当然,这群外国人也有他们的烦恼。什么呢?吃!

大列巴哈尔滨红肠(大列巴是怎么来的)(8)

甭管这些外国人地位有多高,兜里有多少钱,他们始终吃不惯咱们中国的饭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秋林想到了风靡自己家乡的立陶宛式香肠。于是,1909年,秋林灌肠庄成立了。可以说,秋林灌肠庄出品的香肠一经推出,便深受各国侨民的喜爱,咱们中国人吃了之后也觉得这东西不错,但你们外国人怎么称呼这种香肠我不管,首先它产自哈尔滨,用了松花江的水,又因香肠呈枣红色,那么哈尔滨红肠这个名字便从此流传了下来。不过香肠再好吃,它也不能当口粮啊,容易齁着。于是秋林洋行又将自己工厂的业务拓展到了烟酒糖茶面包糕点等各种俄国人爱吃的食品中。哎,这里面自然就包括大列巴和格瓦斯。1917年,洋行重组为秋林公司,其总资产已经达到了2110万卢布。好了,秋林里道斯的故事咱们先讲到这儿。这段历史总结下来就是:日俄两个殖民者用枪炮打开了大清的国门,接着大清又在让渡了自己的主权换来和平之后,殖民者用中东铁路将东三省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而秋林公司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的产物了。那这也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红肠大列巴这些舶来品会在哈尔滨生根发芽呢?

大列巴哈尔滨红肠(大列巴是怎么来的)(9)

弟球觉得,这事可能与气候有点关系。一般来说,气候越寒冷的地区,人的饮食口味会越重。比如多糖多盐。而且,就拿我来说,小的时候,我曾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话:喝口酒暖和暖和!当然这句话在电视剧里也经常出现。所以,在相似的气候条件下,东北人与俄罗斯人在饮食结构上呢有很多共通之处。试想一下:如果当年秋林在温暖的广州卖红肠和格瓦斯,可能销量不会太好。说到这有的朋友可能会想:不对呀,人家俄罗斯人特别爱喝汤,那大咧巴都是配罗宋汤一起吃的。我咋没见哪个东北的家庭顿顿有汤呢?其实吧,东北人也比较喜欢汤汤水水的菜。只不过,我们是换了个形式,什么呢?东北乱炖那。猪又炖粉条子听说过吧?铁锅炖听说过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俄罗斯的很多东西在经过本地人的稍加调适之后,也能备受东北人的喜欢。红肠、大列巴和格瓦斯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一定要稍加调适啊。因为,很多俄罗斯的甜食,实在是忒腻了。就连我这么个爱吃甜食的人都接受不了。哎?似乎这一点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俄罗斯的姑娘年轻时特别漂亮,但上了年龄之后,却膀大腰圆。毕竟,谁的身体在吃了那么多高热量的食物后都会发胖。

大列巴哈尔滨红肠(大列巴是怎么来的)(10)

最后,咱们再来升华一下今天的内容。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哈尔滨的特色美食居然是人家外国的东西,多丢人那!首先,红肠、大列巴、格瓦斯这些东西虽是舶来品,但经过一百多年的陪伴,它们早就已经成为了哈尔滨的一部分。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工艺改进后,这些产品早已和国外的有了很大区别。更重要的是:难道只有立式、俄式香肠才是最地道的嘛?我看未必。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喜欢才应该是最地道吧?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