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自我超我是谁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1)

精神分析流派的理论奠基人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一、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区别1.本我

本我是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它由内驱力和欲望组成,精神分析认为肉体是它能量的源泉,它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根本的一部分,它遵循享乐原则。本我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得快乐,减少痛苦。"本我"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不断发出盲目、强有力的冲动。

例如:刚刚出生的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他们的行动几乎受原始的反射和本能控制,这是一种很强的精神能量,婴儿饥饿立刻大声啼哭、不顾一切地寻求满足。

2.自我

"自我"是本我由经验中发展出来的,自我具有管理人格体系的能力,它是人格中有组织、有理性、与现实密切相关的部分,是人格中负责执行的部分,它遵循现实原则来控制本我的行为,要本我逐渐认识、了解环境,以期作出适当的反应。自我通过思考决定本我的哪些需求是可以满足的,哪些需求是不可以被满足的,自我是调节本我的欲望以及超我与外界的要求。自我通过由现实环境得来的经验,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由于自我的存在,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规则,不能随心所欲、冲动行事,遵循现实原则,学会选择恰当的方式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

3.超我

"超我"由自我发展而来,代表传统价值和道德观念,以父母强化和惩罚的方式,使儿童逐渐纳入自己的人格系统,也包合部分情境意识将我包括两个层面:良心和理想。

良心:个体企图做出不当行为时,超我产生罪恶感,目的在于阻止那些不当行为的产生。

理想:当个体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或意向的时候,超我给予奖励和报酬,以期正强化这些行为和意念,增强它们出现的频次。

超我的存在不是基于儿童的推理和认知,而是孩子对家长认同的结果,来源于心底对父母的崇拜,逐渐建立完善自己的是非观念。当合乎超我的要求时,个人感到骄傲与自尊,反之则感到罪恶与羞耻,超我关系到社会制度规范及社会现状的维持。

二、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格的三种结构成分是逐步形成的。本我是人格的初始面,与生俱来。自我是从本我中产生分化出来的,当自我内在力量不足以控制本我,从而增加一种新的能量方式来进行加持控制——超我。简言之,本我可以理解为人格的生物成分;自我可以理解为人的心理成分;超我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成分。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如果能够保持和平衡的状态。人就是完等的。这样个人就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愉快地工作。当人格失调时,人的活动就会出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