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源远流长,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比如风、姜、姬、邓、周、丁、常、董等姓氏,据说都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当然,在先秦时代,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据学者研究,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所以,中国最早的那些姓,大都是“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等。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进入父权制社会后,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

百家姓全文最少的姓氏(百家姓记载了504个姓)(1)

先秦时期,姓和氏有严格区别但又同时使用。如屈原是芈姓,屈氏;秦始皇是嬴姓,赵氏。这一种现象表明母系社会的影响继续存在,直到战国末期才渐渐消亡。

之后,姓氏逐渐合一。理论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对应的姓氏,并且产生了整理研究姓氏的学问,最负盛名的当属蒙学教材《百家姓》。

不过,由于最初的记载缺略,我们今天已无法确定是谁最早编写了《百家姓》,又是何时最早出版的。一般认为,《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或更早,但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出版的。

如今最通行的《百家姓》总共记录了504个姓氏,其中包含444个单姓和 60个复姓。不过,这显然远未穷尽中国人的姓氏。据报道,学者袁义达主持的课题组,近年来调查了将近3亿数量的人群,基本上涵盖全国,历时两年,总共找到了约4100个姓。

百家姓全文最少的姓氏(百家姓记载了504个姓)(2)

其中,有的姓氏确实很出乎人意料。例如,研究人员在河南发现四个姓“难”的小村,里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难”。一开始,研究组认为这个姓从来不见记载,或许是笔误造成的,言下之意,历史上根本没这个姓,不必统计进去。然而未曾想到,韩国文化署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非常惊喜,他们马上组织了一个“寻根访问团”来到中国。

韩国人的访问团员告诉课题组研究者,之前河南出土过一块南北朝时期的石碑,记载一个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的名字就叫‘难楼’,后‘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难江’,随后,这些姓‘难’的鲜卑族来到了现在的朝鲜半岛,因此,河南这些姓‘难’的村民的祖上就被韩国人认为是自己的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