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是我国第十四个“全民健身日”,大家年初立的健身flag实现了吗?
热浪滚滚,很多人都加入到室内健身大军,撸铁、动感单车、健身操……一顿操作猛如虎!
有的人,流着汗,成功拥有了马甲线,而有的人, 流着泪,悲催进了医院……近日,健身不当导致入院的案例频频发生,都是因为它——
横纹肌溶解!
——跳个操,肌肉咋就“溶解”了呢?!这个病是指肌肉“溶化”成一滩烂泥吗?
今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李鹏程医生和大家聊聊健身“刺客”——横纹肌溶解,教大家高温天如何科学健身。
01
横纹肌溶解≠肌肉溶解
案例据媒体报道,近日,浙江一位女青年在运动后,下肢肌肉开始出现酸痛。直到症状不断加重,尿液颜色变成酱油色,她才意识到情况不对就医,经过检查,其血肌酐、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都严重偏高,医生考虑她患的是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并不是真的肌肉化了,它是指因为过量运动、挤压、电击、高热、药物等因素导致横纹肌破坏,使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小分子物质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入血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衰竭等临床综合征。
人体的肌肉分为三种:心肌、平滑肌及骨骼肌,其中心肌和骨胳肌是有横纹的,而横纹肌溶解症通常是发生在与肢体运动相关的骨胳肌。
当肌肉损伤100g,肌球蛋白水平超过5~15mg/L时,尿色会变成“酱油色尿”,这意味着横纹肌溶解已经发生,并且影响到肾脏功能,如果继续加大运动量,可能会进一步发生肾损伤。
02
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
“横纹肌溶解症”的三大典型临床表现为肌肉疼痛、肌肉无力和茶色尿。
常见症状
- 肌肉疼痛、压痛、肿胀及无力;
- 发热、全身乏力;腹痛、发烧、呕吐等;
- 尿液可呈浓茶色或酱油色
横纹肌溶解症一般为轻度,大多数人在充分休息、补水之后,症状可缓解。
但是,出现这些不典型的早期症状要格外小心,它们常被误认为是运动后疲乏、中暑而被忽视。
不典型早期症状
如轻微的肌肉酸痛、无力、关节酸胀或伴有脱水、恶心呕吐、胸闷气短
如果不及时识别、采取措施,进而可出现肢体肿胀、肌肉酸痛不缓解,多发生在下肢及下背部肌肉,同时伴有茶色尿或酱油色尿等。
如伴有严重的高热、心律失常、少尿、无尿等表现,要高度重视,立即到医院就诊。
左边为正常尿液,右边为“酱油尿”
03
运动中如何避免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易在气候较炎热、潮湿的夏秋季节发病,因为大量运动后更易出汗,引发血容量不足。
这类人群易发
①患病人群多为青壮年,多见于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弱者。②身体不适情况下进行短时间、高强度的过量剧烈运动者。比如在高温天气下过度锻炼、跑了马拉松,或参加了高强度军训的人更易发。
局部的超强强度、过度运动才会容易导致横纹肌溶解。如果中间有间歇,或替换其他运动,总量即使很大,一般也不大会出问题。要在运动中避免出现横纹肌溶解,记住一句话——
难受时不要继续拼!
另外,提高肌肉适应性训练也可以减少发病概率,平时做过大强度运动的肌肉,会变得强壮和更适应。
04
高温天运动注意关键4点
运动不要搞“突击”
运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能陡然加大运动量。
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如果在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应立即停止运动,可通过运动型饮料来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避免高温下高强度运动
有的人觉得自身不怕热,或自认为高温下出汗更多,运动“效果更好”,就戴着帽子、穿着防晒衣顶着烈日出门运动,其实这也是不建议的。
身体发出抗议信号别大意
如果出现肌肉疼痛、肌肉无力、酱油色尿液等症状,别大意,立即就医。很多人刚有症状时,以为是正常现象,酸痛后仍坚持运动,等尿液颜色异常了才就医,此时往往已出现了急性肾损害。
李鹏程医生表示每个人的耐受能力不同,因此,同样的运动量后每个人的表现会不一样。要想判断自己的运动是否适量,可参照“适量运动法”。
什么是“适量运动”以锻炼刚停下来时1分钟的脉搏数为基准,用220减去年龄数为最高脉搏数。一般来说最高脉搏数乘以60%为理想锻炼脉搏数的下限,体弱者与老年人不宜较剧烈运动,应取下限为宜。最高脉搏数乘以85%为理想脉搏数的上限,若达到或超过上限就应减少运动量。
事贵在有恒而不在猛,
运动虽好,不可贪多!
热浪滚滚高温天,
合理安排锻炼强度,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不要让运动成为“健康杀手”!
—— THE END ——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
来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