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游戏试着把你往屏幕中拽,Meta游戏却意图从屏幕中爬出来..”

许多文艺作品,包括话剧、电影等都存在着一个第四面墙的观念,也就是面向观众的那堵墙;而打破第四面墙则意味着虚拟对现实的直接互动,无论是演员“意识”到自己身处的“虚拟”舞台,还是情节当中与现实所连接的部分。

自然,游戏作为现代文艺作品的一种,也存在以屏幕作为物理界限、虚拟数据作为分隔形式的第四面墙。"Metagame"一词的来源可能是"Metafiction",即元小说,因而Metagame也可以直接称为“元游戏”。常规的游戏会使得玩家代入游戏中控制的角色主体,以此来提高游戏的沉浸感;但元游戏则突出游戏内的角色意识到玩家主体的存在这一特点,或者理解了游戏内世界的实际运作,乃至影响到游戏机制本身(例如对于存档回溯机制、多周目的意识)。当玩家意识到游戏中的角色意识到了玩家的存在,便会给玩家带来相当区别于常规游戏的真实感,以至于能起到放大游戏中带给玩家情感的作用(通常这会使得玩家产生轻微加深的恐惧感)。

有关于越狱的像素类风格游戏(当禁忌的第四面墙打破之时)(1)

图:Undertale(传说之下)中人畜无害玩弄存档的小花

一般来说的Meta要素包括以下要点:

当然要作区分的是,含Meta要素通常并不一定意味着这就是元游戏,常常会有很多游戏会加入部分的、彩蛋性质的Meta要素,作为一种游戏流程中的致敬或者隐藏品的收集,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称其为元游戏。

最早公认的元游戏包括几部日厂开发的Galgame,例如《ever17》、《臭作》、《君と彼女と彼女の恋》等,由于题材和游戏内容问题,这里就不作详细说明(总之有兴趣自己找找也就知道了,这里ever17也被之前的高中学长倾力推荐)。近年的元游戏走入玩家视野,直至这个题材爆火泛滥,则要从以下几款元游戏说起:

01

《史丹利的寓言(The Stanley Parable)》

有关于越狱的像素类风格游戏(当禁忌的第四面墙打破之时)(2)

这是一款2011年使用起源引擎制作出demo,在2013年正式发售的步行“冒险”类的Meta游戏,游戏存在的角色只有名为史丹利的职员主角、旁白以及玩家【你】,官方游戏介绍又是写的如此的神秘:

“这是一款第一人称探索游戏。你将扮演史丹利,而你不会扮演史丹利。你将跟随一个故事,你不会跟随一个故事。你将有选择,你将没有选择。游戏会结束,游戏永远不会结束。”

,时长02:08

游戏中以主角身为职员规律性的按下按钮的任务被神秘中断而开始,整个游戏过程中(话唠毒舌又热爱吐槽的)旁白会指引你进行,你可以跟随旁白的话语走向对应的门或者作出相应行动,你也可以“逆反”走向完全不同的路线,而整个剧情会因玩家你的选择走向而截然不同。整个游戏中充斥了旁白对于玩家和游戏内容的吐槽,剧情在诡异荒诞中又不乏欢乐轻快,甚至有乱入至其他游戏的彩蛋结局,而由于Meta游戏的特殊性在这里不作过度剧透,推荐各位没有体验过的可以去云一下实况或者等待入手。

评分:9/10,meta的代表作品,不得不品鉴

有关于越狱的像素类风格游戏(当禁忌的第四面墙打破之时)(3)

图:旁白在“史丹利”气急败坏跳下平台后如是说

02

《传说之下(Undertale)》

有关于越狱的像素类风格游戏(当禁忌的第四面墙打破之时)(4)

《传说之下》是2015年发行由Toby fox制作的像素风独立RPG,也是那个在《史丹利的寓言》之后再一次使得Metagame这个游戏类型进入玩家视野。同时,这部作品的特殊之处在于,玩家可以选择不去杀戮路上遇到的“敌人”,仅仅使得敌人失去战意或是饶恕敌人也能获得胜利。一般来说根据玩家所杀死的敌人程度,又可以分为饶恕结局、中立结局与屠杀结局.....

有关于越狱的像素类风格游戏(当禁忌的第四面墙打破之时)(5)

图:连续在开头重置几次后,小花吐槽道

当然,这个游戏可以说充满了Meta要素,从游戏中那朵知晓你有“读档”能力的小花,到字里行间似乎与玩家对话的胖骷髅Sans。而作者本人也是东方Project系列的粉丝,从游戏机制加入的少量弹幕元素,到风格突出且极为出色的配乐,以及饶恕线路的一系列剧情......无论是云实况还是亲身游玩,这部作品都是值得体验的。

评分:9.5/10,个人心目中的10/10,虽然像素画面简陋,但内核丰富且充实。

03

《这里没有游戏:错乱位面(There Is No Game:Wrong Dimension)》

有关于越狱的像素类风格游戏(当禁忌的第四面墙打破之时)(6)

这里没有游戏,这里面却充满着游戏。2015年LD独立游戏节参赛得奖的《There is No game》是这部作品的前身,这部作品也是作者耗费5年时间扩充而来于2020年发售的一部解谜向的Metagame。

有关于越狱的像素类风格游戏(当禁忌的第四面墙打破之时)(7)

图:早年作者的获奖作品《这里没有游戏》,从当时的解谜玩法上来说就极富有创意和乐趣

故事的开端要从玩家“你”打开这部游戏开始,旁白会告诉你这部游戏早已停更,也没有任何游玩内容,让玩家“你”离开这部游戏......但是“逆反”的玩家怎会就这样结束,身为玩家的“你”用尽千方百计地去琢磨调戏旁白,玩弄菜单,以及寻找到这个“非”游戏背后的内容,甚至因为放出了“BUG”的存在而导致了这个游戏接下来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变化......

有关于越狱的像素类风格游戏(当禁忌的第四面墙打破之时)(8)

有关于越狱的像素类风格游戏(当禁忌的第四面墙打破之时)(9)

图:旁白劝你退游戏洗洗睡——你不但不听,还用标题玩起了弹球

这部作品有一点与《史丹利的寓言》相似之处就是这个带着微妙憨厚的俄式口音的旁白,当玩家做出任何动作时都有可能“惹”来旁白的一顿吐槽或者嘲弄,或者是玩家因为某个操作激怒旁白。乃至最后的剧情神展开,作者本人对于游戏制作这一艰辛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调侃与自嘲。

评分:9.3/10,充满未知与乐趣的“作死”和调戏旁白之旅,彩蛋良多。

,时长02:15

除了以上提到并推荐的Metagame以外,还有很多在游戏中运用Meta元素的例子,虽然近年来的游戏这样的Meta情节有些过而不及,但大部分都能起到相当不错的效果,以下还会列出一些优秀的具有Meta要素的游戏:

有关于越狱的像素类风格游戏(当禁忌的第四面墙打破之时)(10)

《OneShot》“你只有一次机会”...在该游戏中,玩家的任务是作为游戏世界的上帝引导在失去太阳的世界中苏醒的主人公“Niko”,去完成一个使命。与传说之下有许多共性的优秀Meta游戏,推荐值得亲身游玩。

有关于越狱的像素类风格游戏(当禁忌的第四面墙打破之时)(11)

注意!本游戏不适合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光敏癫痫患者以及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玩家!

《Doki Doki Literature Club》表面上是一个文学社为题材的恋爱文字游戏,实则是一个带有惊悚元素的Metagame,也是早年因为某个组织风评被害的作品之一。但实际上,抛开游戏内含有的JumpScare和惊悚成分,实际上是一部探讨虚拟角色与玩家关系的作品,如果承受能力较差可以云实况游玩。JUSTMONIKA

有关于越狱的像素类风格游戏(当禁忌的第四面墙打破之时)(12)

《艾希(ICEY)》是一款国产2DACT META游戏,动作要素相当完备的情况下,Meta方面的内容致敬或者说灵感部分借鉴了《史丹利的寓言》。

以上就是对Metagame这一游戏长河中不可忽视的游戏种类进行的简单推荐,Metagame本身寄予着的是作者作为虚拟与玩家所对话,虚拟与现实所互动的一种期望,或许AI技术成熟后的某天,Metagame本身真正的变成了虚拟与玩家的交流也说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