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未发生之前,“静不漏机,,雷屯也”,冷静沉着,不露声色,好像云雷蓄而不发,其实是在暗中观察、谋划,静待最佳时机的到来。而一旦时机成熟,万事俱备,就要及时出手,以迅雷之势直扑目标。有如霹雳,划亮整个夜空;有如惊雷,让人不及掩耳。

克制的程度取决于成熟程度(克制隐忍学会藏身)(1)

毛主席一生对历史上很多帝王级别的人物,都有过独到认识和高度评价。他认为商纣王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推崇曹操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有数的杰出人物”,佩服刘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称赞朱元璋具有“卓越的谋略和胆识才气”,但翻遍毛泽东所有读书文集,能够被他称作“很厉害”的人物,却只有春秋初期的郑庄公。

1959年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曾说:“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历史上名号响当当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不过被毛泽东用“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一笔带过。

而名号一般的郑庄公,却能出人意料的成为毛/泽东眼里的“厉害”人物,并冠之以“很”,让人匪夷所思。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因为郑庄公当年“在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中都很懂得策略”。

克制的程度取决于成熟程度(克制隐忍学会藏身)(2)

春秋初年,郑武公去世后,太子即位,他就是郑庄公。郑庄公出生时,因脚在先,头在后,让母亲武姜难产几乎丧命,所以武姜十分讨厌他,而偏爱他的胞弟共叔段。兄弟俩长大后,武姜曾几次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但武公碍于古制,没有答应。对于这事,武姜和共叔段一直心怀不满,所以武公一死,他们便加紧了夺权的步伐。

克制的程度取决于成熟程度(克制隐忍学会藏身)(3)

开始,武姜以母亲的身份为共叔段要求封地,要求庄公把制邑封给共叔段。制邑是军事要塞,庄公没有答应;武姜就又替共叔段求易守难攻的京城,庄公只好答应了。

共叔段一到京城,就加高加宽城墙。郑国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负责国家礼制的大臣对庄公说:“对于都邑城墙的高度,先王都有规定。如今共叔段不按规定修城,您应该及时阻止他,以免后果难以收拾。”庄公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心里另有打算,所以说:“我母亲希望这样,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共叔段见庄公没有对自己采取限制措施,便更加放肆起来,下令让西部、北部边陲守军听命于自己,并私自占领了周威的城邑来作为自己的封地。这种行为使郑国将士们愤愤不平。公子吕对庄公说:“应该及早下手制止他,否则军队慢慢就会被他掌握了!”郑庄公还是不紧不慢地说:“用不着,不仁不义的事做多了,就会自取灭亡。”

共叔段看到了哥哥庄公还没有反应,更加肆无忌惮起来,聚集粮草,扩充步兵和车马。他还暗地里准备攻打庄公的国都,并约母亲作为内应。这下举国上下的百姓都义愤填膺。

这时,庄公派人探听到共叔段起兵的日期后,便说:“时机到了!”于是立即调派公子吕率领两百辆战车攻打京城。京城军民纷纷倒戈,而共叔段又没有做好防御的准备,只好撤退,跑到鄢地。庄公派大将去打到鄢地,共叔段只好逃亡到外国去了。

对于一般敌人,只要自己实力不处于劣势,就好对付。但郑庄公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他的生母和胞弟,这就让他有些犯难了。如果一开始就对共叔段大加讨伐,别人就会说他不顾亲情,在道义上他会失分。用什么方式与他们斗争才好呢?

郑庄公的高明之处,在于其遇事能忍善藏。当他的母亲武姜和胞弟共叔段串通一气,给他多方制麻烦的时候,他能做到隐忍不发。共叔段想占好的地方,他就把共叔段分封到京地;共叔段贪心不足,大修城邑,图谋不轨,他也能克制隐忍,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藏起自己的智慧和意图。如此这般,使得他的胞弟对他产生错误的判断,错把他表现的妥协退让误认为懦弱无能,于是步步紧逼。

克制的程度取决于成熟程度(克制隐忍学会藏身)(4)

这样一来,一是使共叔段过低地估计庄公的实力而疏于防范,二是让共叔段一步比一步深地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向世人昭示了他足以致命的滔天罪行。如此,庄公既能一出手就轻松地置对手于死地,又能顺理成章地出兵,不使自己背上“不孝不悌不仁”的罪名,反而赢得“大义灭亲”的声誉。

能忍善藏之后,第二步便是抓住最佳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旦时机到来,便以迅雷之势出手,重拳出击,让对手再无翻身之日。

郑庄公在胞弟逼宫一事上的隐忍,说到底不是单纯的隐忍或退让,而是运用了“避其锋芒,诱敌深入”的策略。如果早早动手,就是抓住了胞弟也不能将他处死,会留下无穷后患。等到共叔段阴谋尽显的时候,郑庄公集合军队给以致命一击,既赢得了民心,又轻松地除掉了王位的竞争者;既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又不失道义,实乃高明之举。

这就是鬼谷子所说的“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就是说打击敌人的时候应当诱敌深入,避其锋芒,甚至假装糊涂。假装糊涂,放纵对手,让对手放松警惕,自己再暗自布局,在关键时刻给予对手致命一击,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若是与他人竞争,时机不利,要能忍善藏;一旦时机成熟,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拖延,也不要含糊。正所谓:“真功夫不可告人,自有其理由。”有时是时机不成熟,必须像猎人一样耐心潜伏着,等待猎物出现;有时是为了让对手充分表演,完全彻底地暴露出他的全部招数,然后再抓住其要害给予致命打击,让他领教后发制人的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