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便不乏优越感,单从一个称呼了几千年的名字“中国”里就可见一斑。西周早期,周武王已经自豪地觉察到,他所统领的土地面积是最大的,且居于天下之中,并将这一发现昭示周边一众小国,并深深地刻入到各种礼器中,以使后人知道。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1)

▲ 何尊,一件古老的青铜器,出土于陕西宝鸡市。器身上的122个金文中,其中“宅兹中国”四个字,让我们明确了“中国”一词的最早出处。

今天的我们,不但继承了先祖们关于“居天下之中”的自豪感,而且对这片土地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于是有了南方和北方。

如果单纯地拿杭州和沈阳来说,你一定能第一时间判断出哪个是南方,哪个是北方,但如果让你明确说出中国南北方到底在哪里分界,你可能就未必能明确说出了。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哪里才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2)

▲ 沿210国道一路向上,见到了许多有趣的地名。其中,这个喂子坪看来最有故事。查了一下,原来是与明万历皇帝以及他妈有关。大体意思是说万历的父亲明穆宗突然去世,年幼的朱翊钧(万历帝)即位后,由其外公主政,为了达到长期霸占皇权的目的,老头竟将万历母子囚禁了。后来不知怎地,万历皇帝的母亲李贵妃心灰意冷想到了出家万华山,于是便长途跋涉来到了秦岭,在这个地方母子别离,喂了孩子最后一口奶水,故此地名为喂子坪。与之相关的地名还有搂子石、离娘坪、放马场等等,都可与这一感天动地的故事相关联。

当然,我是并不敢相信这些一听就没有根由的历史故事的。且不说遍翻明史也找不出万历帝被囚禁的证据,而即便如此,李贵妃要出家也断不会带着万历走到这里才分离的。那可是900多公里呀,而且还是直线距离。总觉得即使真有此事,送到卢沟桥头哭两声意思意思也就是了,何必让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平白跟着受这许多的苦呢?再有,十一二岁了,万历先生还不舍奶?皇帝的待遇就是好啊!

也许,这喂子坪还真的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里面,但个人觉得如果不扯得那么远,非攀上皇族,或许更加可信一些。

我倒是更相信加油站旁一位放羊老汉所说的,他说哪有那么多的球事,原来这个村口放了一个“硙子”,所以就叫了硙子坪。硙子,是一种石磨……

喂子坪,古代的子午栈道便由此通过。子午道的起点虽与210国道并不在一处,但到了喂子坪后,便汇在一处了。据说,喂子坪周围便有很多栈道遗迹存在,只是苦于山高林密,又没有合适的向导,便没有深入探索。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3)

▲ 山里的物价,看来挺高。将拆的厕所,收费一元。算了吧,给皂角树施个肥,也是一种美德,还省出一只打火机的费用。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4)

沣峪河畔的庄园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5)

沣峪河畔的庄园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6)

蒙古包,我的家……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7)

九鼎万花山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8)

九龙潭景区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9)

天子峪?滑翔伞基地

▲ 一路向上,各式景点步步为营。或以山水为趣,或打造民族风情,或可直接翱翔于秦岭的碧空之中。一切的游玩场所,都在间接地说明着——西安人,真的把秦岭当成了后花园了。

▼ 下面,是一组到达分水岭之前拍到的画面,技术有点难堪,但景致却是很美的,且有晴空丽日相照拂,也为这绿水青山增色不少。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10)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11)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12)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13)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14)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15)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16)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17)

▲ 这的确是一家超市。进到屋里面后,没看到有陈列物品的架子,阿姨见我疑惑,直接问我要买什么,听了我的需求后,变魔术般地从床下、柜子等多处地方拿出商品摆在床上让我挑选。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18)

▲ 从价格区间为5~8元的几种香烟中,胡乱选了两包,又接受了阿姨的馈赠(或是见我风尘仆仆,怕是饿了,送了我一个不知名小饼),坐在门口与和善的阿姨聊了半天。大致听我讲过为什么来到这里后,她有些感慨,说她的儿子也和我一样没什么正经事,整天东跑西跑的,既不知道找个正经工作,也不抓紧找个婆姨,愁得很。阿姨一番苦口婆心,说得我这脸是红一阵红一阵又红一阵的……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19)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20)

▲ 阿姨家隔壁,看样子是一家客栈。店主人大声向我打招呼,说了许多钦佩的话,非要邀我住下来,并不收费,只是想听我讲讲故事。最终,受着山顶的诱惑,没有使他如愿。无故打扰,毕竟不妥。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21)

▲ 完全记不得这是什么地方了。是某寺庙的山门吗?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22)

▲ 大山深处,头戴一顶武侠帽的养蜂人,正在精心打量着那些小小生灵回馈给他的花蜜。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23)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24)

▲ 这座山,也不知叫什么名字。看样子脾气不怎么好,喜欢拔尖。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25)

▲ 天南星,一种毒性很大的中药材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26)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27)

▲ 分水岭北坡的细碎山花,这花团,也太锦簇了吧?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28)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29)

▲ 秦岭顶,有一个停车场,显然,并不能够满足需求,大大小小的各种车辆,只好停在210国道边上。除非你是本地人,来往穿梭时早熟识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否则无论多么急着赶路的人,都会在这里驻足,来感受一下海拔2030米的分水岭的风景。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30)

▲ 正山顶上,路两侧各辟出一块地方来作为观光落脚点。其中一侧,是这个小广场。不是很大,几个当地人支了摊子,卖些食物饮品,也有些当地特产被摆出来售卖。

另一侧,在更高些的地方,是一处观光台。站在台上,可四顾分水岭两侧的风光。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31)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32)

▲ 人们一波波地拥向这处标志墙,在此留下一张张影像。墙上有一个铧尖状的转折,两侧各书四个大字“长江水系”、“黄河水系”,意指以此山顶为界,向南而去的各水流,最终要通过各支系汇入长江;北坡的水流,最终则是要汇入黄河。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33)

▲ 除了是水文的分界线之外,这里还是南北气候的分水岭。众所周知,冷暖气流,在某种程度上是受着高大山脉的影响的。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喜马拉雅山脉对印度洋暖湿气流的阻挡,同时又阻断了亚洲内陆寒冷的季风,使得山体一侧的尼泊尔、孟加拉和印度有着充沛的雨量,而另一侧的青藏高原则是完全不同的低温少雨现象。

虽然秦岭对于气候的影响远没有喜马拉雅山脉那么深远,但秦岭对中国南北气候的形成也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首先,秦岭在冬季时阻挡了北部冷空气南下,使得秦岭以南的温度偏高,形成了秦岭北侧冬季平均气温低于0℃,而南侧则高于0℃。这个0℃,就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标志。

到了夏天,秦岭又挡住了湿润的东南季风北上,故而造成了西北大部干旱的局面。

由此可见,秦岭这一南挡北拒,吃苦的是西北那些偏远地方,而受益最大的则是四川盆地。

由气候再延伸到地理方面,秦岭自西向东,广义上讲是从甘肃越过陕西一直延展到河南的。秦岭与淮河,是具有平行方向连续关系的,故而一直以来秦岭-淮河,是中国公认的南北方分界线。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34)

▲ 站在秦岭分水岭上,虽然不能够真切地感知到两端的气候不同(事实上也并不是这么明显),但能够站在这里,以一个地理标志的认知来看待分水岭,大约也就是它存在、我要来的意义了。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35)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36)

▲ 过了分水岭,一路下坡。上坡的时候不觉得怎么样,下坡时车速快,强劲的风迅速带走了体温,加之高海拔的山顶本来就要比平原低上一两度的,冻得是鼻涕一把泪一把,赶紧在这个观景台停了下来,找了两件衣服胡乱套上。吃了一把药片后,又接着向山下呼啸。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37)

▲ 分水岭向南,是安康市的宁陕县,有210国道上一个小有名气的集镇——广货街。以下山时的速度来看,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到达。到了广货街后,并没有想着直接再向下走,那样直接就入川了。选择的道路是折向东边的商洛市柞水县,那里有心心念念想要去看一眼的牛背梁。

下面,是分别拍摄于分水岭南北两侧的自然风光。因内容均为山景,我又不识得每一座山的名字,故不作解释,只一并发在此,以为存档。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38)

▲ 分水岭北坡1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39)

▲ 分水岭北坡2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40)

▲ 分水岭北坡3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41)

▲ 分水岭北坡4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42)

▲ 分水岭北坡5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43)

▲ 分水岭北坡6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44)

▲ 分水岭北坡7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45)

▲ 分水岭北坡8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46)

▲ 分水岭北坡9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47)

▲ 分水岭北坡10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48)

▲ 分水岭北坡11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49)

▲ 分水岭北坡12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50)

▲ 分水岭北坡13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51)

▲ 分水岭北坡14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52)

▲ 分水岭南坡1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53)

▲ 分水岭南坡2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54)

▲ 分水岭南坡3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55)

▲ 分水岭南坡4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56)

▲ 分水岭南坡5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57)

▲ 分水岭南坡6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58)

▲ 分水岭南坡7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59)

▲ 分水岭南坡8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60)

▲ 分水岭南坡9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61)

▲ 分水岭南坡10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62)

▲ 分水岭南坡11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63)

▲ 分水岭南坡12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64)

▲ 分水岭南坡13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65)

▲ 分水岭南坡14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66)

▲ 分水岭南坡15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67)

▲ 分水岭南坡16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68)

▲ 分水岭南坡17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69)

▲ 分水岭南坡18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70)

▲ 分水岭南坡19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71)

▲ 分水岭南坡20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72)

▲ 分水岭南坡21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73)

▲ 分水岭南坡22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74)

▲ 分水岭南坡23

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拾珍之三分水岭)(75)

▲ 这只小甲虫,由北坡被我带到了南坡。如果它是有意识地搭乘,那可真的是太有心机了……

不管怎样,我能给它带来稍高一点的年积温,想想也是好的。为此,给自己点个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