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明日重阳樽酒里,谁与黄花为主?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过采石江边,望夫山下,酌水应怀古。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桐乡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金陵城外,燕子矶边,岸上站着一身着儒冠的年轻人,正目送一叶扁舟,缓缓驶向江心,正低声吟唱这阙《念奴娇》,歌声愁肠百转,如泣如诉……

船上,一年轻女子,身边带着一七八岁的男童,正怔怔眺望岸上的人,惶然不知所措,那女子不时掩面而泣,不胜悲痛,江水中倒映出一个倩影。

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

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

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

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只为你临别时的那一次回顾,

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天长地久都化做虚无……

01

大宋绍兴二十四年春,三月辛酉日,都成临安。

一场淅沥的春雨之后,天气放晴,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

是日晨,皇城集英殿内,銮仪卫设卤簿法驾于殿前,中和韶乐设于殿檐下……一场肃穆隆重的传胪唱第仪式正即将开始。

高宗赵构端坐龙椅,大殿之上,主考官、御史中丞魏师逊正高声朗诵由省试圈定一甲前三名的策论,读毕,由近侍呈至御前,请高宗圣裁。

殿内,以秦桧为首的文武大臣,身着朝服,正屏息凝视、静听圣裁,等待本场殿试状元、榜眼、探花出炉……

大殿外,来自大宋各路、军、州、县的356名新进进士,身着公服,头顶乌纱,等候传胪唱第……十年寒窗,换得今日荣耀的时刻,一个个神采飞扬、好不欢喜。

高宗御览所呈试卷,当面拆示糊名,朱笔轻点,圈定考生姓名,钦定名次。近侍传于阶下,主考官高声宣读:制曰,绍兴二十四年三月辛酉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一甲第一名张孝祥。

殿门外,当值班值殿金吾卫六七人,齐声传呼,鸿胪寺官引导新科状元,进殿门出班就御道左跪。

紧接着,宣读声从大殿上传出:绍兴二十四年三月辛酉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一甲第二名曹冠

绍兴二十四年春三月辛酉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一甲第三名秦埙

榜眼、探花从殿外出班在御道候旨。

当听到状元是张孝祥时,平时喜怒不形于色的秦桧,脸色突然青一阵白一阵,头上的渗出了细微的汗珠,乌纱帽翅一颤一抖的,扭头狠狠的瞪了瞪站在身后不远处的礼部侍郎汤思退……

嗣后,唱第二甲某等若干名,第三甲某等若干名,不引出班。依次鱼贯而行,接传至大殿丹墀下。

高宗看到大殿内一时间天下士子鱼贯入殿,颇为壮观,霎时龙颜大悦……

传胪仪式完毕,乐声大作,文武百官及新进士均行三跪九叩礼,山呼万岁。

少倾,新科状元、榜眼、探花于御座之前行觐见礼。

新科状元张孝祥出列,行三跪九叩礼。礼毕高宗赐平身,只见丹墀下,一长身玉立的少年,年纪大概二十来岁,神采奕奕,一表人才,高宗不断频频颔首。 "张孝祥,朕闻你是历阳乌江人氏,与出使北虏的张邵,可是亲否?"

"启禀陛下,张邵乃臣父之胞兄,微臣之伯。"

原来新科状元是那个出使金国,见了敌酋挞揽不拜,不辱使命,不避刀斧,斥责伪齐刘豫的硬骨头——张邵张子彦的子侄,啧啧,满朝文武一片称赞。

"朕之所以钦点卿为状元,皆因卿之策论立意新颖、文采斐然,且书法精妙,有颜鲁风骨,虽秦埙省试第一,然遵祖宗之法,锁厅试应进士者,不得成为状元,卿起于布衣,当为天下寒士争光,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方不负朕望。"

张孝祥谢恩,榜眼曹冠、探花秦埙行觐见礼。

礼部乐署奏中和韶乐、奏显平之章。唱第礼成,已近正午,高宗乘舆还宫。

02

两日前,礼部奏请高宗御临主持殿试,评判策论文章优劣。这一榜进士科,人才济济,牛人特别多,除了张孝祥,很多人日后出将入相:如虞允文、范成大、杨万里等人,还有官二代秦埙、曹冠、唐仲友等人,还有落榜的陆游,几乎是整个南宋的半个星空……

本场科考,是高宗朝最隆重的一次,也是两宋单场取士最多的科场之一,考卷的成绩,由主考的阅卷大臣按照文章优劣排名次,获得前十名的考卷,送呈高宗亲自过目。

不过,对省试主考官拟定秦埙第一、曹冠第二、张孝祥第三的做法非常不满。

高宗有自己的算盘。

秦桧这个老家伙,居相位十七年,五开科场,知举官魏师逊、汤思退、郑仲熊、董德元、沈虚中,基本上都是其私党,权倾天下尚不知足,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搞暗箱操作,国家名器,岂能轻易授人,简直不把朕放在眼里。

更过分的是,当年想内定自己的儿子秦熺为状元没得逞,这次居然还想内定自己的孙子秦埙,不能让什么好事都让你秦家占尽了。

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大宋天下姓赵,朕才是老板。

天下的读书人都是朕的门生,而不是你秦某人的私党。

在殿试策论中,他发现张孝祥的文章文笔清俊、见解独到,书法遒劲,卓然颜鲁,眼前一亮,不由得感叹"此人词翰俱美,必将名世"。反观秦埙的文章,老调重弹、毫无新意,一看就是出自秦桧、秦熺的调子,明显逊色太多。

陈世美是不是宋朝状元(世人痛恨陈世美)(1)

张孝祥《柴沟贴》,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帖有颜真卿的清雄伟岸之气,浑厚严谨,遒劲流畅,持重不浮,骨力内含

要知道,高宗赵构本人就是皇帝中的大书法家,颇有其父赵佶之风,别看他害死了岳飞,是个十足的昏君。但对于诗词文章,艺术欣赏水平而言,绝对是个识货的皇帝。

主意已定,不动身色,擢升张孝祥第一,如是出现了传胪唱第中的一幕。

秦桧本以为今天的传胪仪式,只是走走过场,秦埙为状元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结果被自己的老板高宗赵构给搅黄了。

人算不如天算。老谋深算的秦桧,去年秋,锁厅试把陆游的考卷丢进了废纸篓,现在半路杀出来一个张孝祥,心实在不甘,满是皱纹的驴脸气得老长,散朝之后,愤愤不平的责备魏师逊、汤思退等人办事不力。

圣命难违,他又能如何。

03

是日,礼部举行揭榜仪式,云盘承榜,黄伞前导,出皇城午门,诸进士、百官皆随榜而出,至丽正门张挂金榜,状元张孝祥率诸进士等随出观榜。

临安城中,少年及第的张孝祥白马青裘,踏花折柳于江南的烟雨楼台,意气风发!

是夜,高宗赐宴于大庆殿,大宴群臣和登科士子。

自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来,大凡科场盛事,皇帝必亲自宣布登科进士名次,并赐宴庆贺,因赐宴都是在开封城西的皇家花园---琼林苑举行,故称"琼林宴"。高宗南渡后,前朝旧例,一直照例如故。

按照惯例,宴会开启之前,新科状元等一众同榜新进的进士,要到御前谢恩,以谢国家开科取士的恩荣。

酒过三巡,菜上五味。百官之中不少人上来为新科状元敬酒以示祝贺。

这时,一穿紫袍、大腹便便的官员,推开众人,端着酒盏凑了上来,众人一看,原来是秦桧的党羽——户部侍郎兼临安府尹曹泳。

借助酒劲大声说:"状元公,听说你尚未婚娶,老夫有一女,尚待字闺中,虽貌比不上嫦娥,文比不上蔡姬,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能与状元公结合,那是绝配,不知状元公意下如何?"

"曹大人,我已有拙妻在堂"张孝祥起身还礼。

"状元公,何必说假话?谁都知道,你家中并无妻室,你那登记的表格上,不是写着'未婚'吗?显然曹泳看过他的"档案"。

刚开始,张孝祥还想敷衍。出于礼貌先干完一杯酒,笑而不答。

见到张孝祥不说话,曹泳只得悻悻而退。

所有的人哄堂大笑,没见到有这么直接的,看到人家新科状元小伙帅,又是年亲未婚,攀亲事也不经媒人,哪有老爹亲自出马为女儿做媒的,人家状元公不答应,老曹丢人丢到朝堂上了。

此时,张孝祥才记起在参加会试时,表格上登记婚姻状况时,填了"未婚"。

张孝祥少年得中状元,此时他的身份还是并未婚配,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秦桧既羡慕又忌恨,为拉拢这位即将升起的政坛新秀,暗中指使党羽曹泳在朝堂上,当众为女儿向张孝祥提亲作为试探,孝祥"不答"拒之,以此也同秦桧结下了梁子。

04

其实,此时张孝祥心中,有一段难与他人言说的秘密。

十年寒窗,今日一举高中状元,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人生快意莫过于此。

颠沛流离的童年,寒窗苦读十数年,乱世中的情缘,往事一一重现、历历在目……

南宋初年,金兵南下,北方人民纷纷渡江避难。张孝祥的伯父张邵出使金国被扣留在北方,父亲张祁在战乱之中,率领母弟举家移居至明州鄞县(今宁波鄞县)。绍兴二年(1132年)张孝祥出生在鄞县的方广寺的僧房中,在那里度过了贫苦而快乐的童年。

陈世美是不是宋朝状元(世人痛恨陈世美)(2)

芜湖八景之一 ,镜湖,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

十三岁的时候,父亲率全家北归,然而并没有回故乡历阳,而是居于芜湖,芜湖位于长江之南,有长江天险阻隔,金人威胁较少。芜湖、于湖二县名字唐后混淆,张孝祥自号"于湖居士",指代实际是芜湖,足见他对第二故乡芜湖的深厚感情。

陈世美是不是宋朝状元(世人痛恨陈世美)(3)

镜湖烟雨墩

十五岁那年,到金陵求学,他认识了一个姓李的少女,豆蔻年华、两情相悦,两人相爱并同居,绍兴十七年(1147年)生下一子(恰好与张孝祥同月同日出生),起名张同之。

但一直得不到张家承认(个中缘由,现已不可考),导致后人对李氏有种种猜测,但世上不能成眷属的有情人太多了,追寻原因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曾经真的相爱过。

琼林宴上,秦桧党羽曹泳金殿请婚,闹得沸沸扬扬。未婚而生子,在今天看来算不上什么事,但在那个年代可是天大的事,弄不好,扣一个欺君之罪的帽子,脑袋不得搬家啊。万不得已只得送李氏溯江而上,回原籍桐城浮山(今安徽省枞阳县浮山镇),于是就有了开头送别的一幕。

世间的所有爱情悲剧在于:明明两情相悦,却造化弄人,不能白头偕老,一朝分离,从此永不相见,此恨绵绵。白居易遇到过,陆游遇到过,张孝祥也遇到过。

李氏回到浮山后,伤心欲绝出家做了道姑,从此独自养育幼子,长年与孤灯黄卷相伴。张孝祥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另娶二舅之女、表妹时氏为妻,无奈这个妹子太没福气,婚后两三年就去世了。

他们的私生子张同之,十几年后,不辜负父母期望,也考中了进士。他上表请求荫封其母李氏,张同之的墓志铭(1971年发现)上才得以出现"生母李氏"这几个字。至此,张孝祥的这一段被历史遮蔽的地下婚姻,才露出了冰山一角,也让后人感慨万千。

一代词人、状元张孝祥,做了陈世美,他留下不少的缠绵悱恻的词章,也背负了一辈子的情债。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传奇,他那短暂而开挂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05

四月,江南黄梅雨连连,宋高宗早已心情发霉。

新科状元张孝祥首次上疏,高宗御览之后,脸色阴晴不定,狠狠将奏疏甩到地上,怒容满面,拍案而起。

原来,张孝祥的奏折以"岳飞忠勇天下共闻"等理由,奏请宋高宗为冤死已久的岳飞平反:亟复其爵,厚恤其家,表其忠义,播告中外……

天下人都知道,到底是谁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再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父子杀害于风波亭的主谋。

岳飞沉冤十二年了,岳飞这两个字没人敢提,甚至谈岳色变,就连岳州、岳阳军带了"岳"字,都改名为纯州、华容军……

初生的牛犊不怕虎,这个愣头青的张孝祥,不避斧钺为岳飞伸冤,直接打脸宋高宗和秦桧,简直是不要命!

奏章矛头虽然直指冤狱制造者秦桧,为皇帝开脱,但公开为岳飞喊冤,难免有当着和尚骂秃驴之嫌。

高宗赵构读罢奏折能不冒火吗?但鉴于张孝祥的赤胆忠心,理直气壮、才华横溢,或许出于对枉杀忠良心中愧疚,或许出于爱惜人才,也可能是碍于"不杀上书言事人"的祖制,总之赵构并未追究,最终不了了之。

张孝祥的师友倒为他捏了一把汗,纷纷劝他:你初入仕途,锋芒太露,对你不是什么好事,要学会收敛啊,年轻人。张孝祥当即连发三问:

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

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

知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

好个张孝祥!这三问,让多少读书人无地自容几百年。

自古英雄胆气豪,笑看斧钺与丛刀。

冒死上疏,气冲霄汉,义薄云天。此举惊世骇俗,天下震惊,无疑是张孝祥人生中最精彩的华章,它宛若一道炫目的闪电,划破了阴霾笼罩的南宋夜空。

很快,张孝祥为自己的锋芒付出了惨重代价。

赵构没有追究,秦桧却恨得牙痒痒的,指使党羽,罗织罪名,诬告张孝祥父亲的张祁杀嫂谋反,将张祁诬陷下狱,必欲置之死地。

动不动就用谋反来陷害别人,看来秦桧也是个缺少创意的人。幸好,老天有眼,秦桧没多久就死了,结束了恶贯满盈的一生。

张孝祥上书为其父申冤,张祁才获得释放。    

当高宗听说张祁的案子时,就指出:"近日张祁坐狱,皆是曹泳以私憾诬致其罪。" 可见张孝祥拒婚招致秦党报复的缘由,连皇帝都看得一清二楚。

06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 过洞庭》历来为人称颂,意境高妙,为他收获了粉丝无数。大学者王闿运每每读到,觉得"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而推崇备至。

放眼整个两宋文坛的词人,和苏东坡媲美的,能有几人?

张孝祥之才笑傲天下。他"资禀太高",天资聪慧,"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十六岁即中乡试,又在地方举荐的杰出人才中名列前茅。金殿夺魁后,张孝祥按惯例参见百官之首的宰执秦桧。秦桧妒火中烧,阴阳怪气夸赞他:"论策文章、书法、赋诗,可谓'三绝'!",留下一句酸溜溜的"天下好事,君家都占断"后气呼呼的走开。

张孝祥文才傲视群雄,独步宇内,但绝不是纸上谈兵的书生。政事"治有胜绩",遗爱六州。

首任抚州知府时,一次,因欠饷兵卒哗变,同僚避之不及,张孝祥单枪匹马驰入军营,一介书生,手无寸铁,慷慨陈词,安抚乱兵,开仓发饷,并处决了首要分子,快刀斩乱麻的稳定了形势。那年他不到三十岁,但莅事沉着,果断老练。

在平江知府任上,当地有个名叫并海囊橐的土豪,干了许多伤天害理的坏事。张孝祥将他逮捕,并查没他家粮库。次年,吴中大饥荒,当地百姓靠这些粮食度过灾荒。再后来,浙东发水灾,张孝祥两次上疏,请求减免,灾民得以生存。

出任建康知府时,他治理水患,招抚流民,造福一方;

潭州任上,他"为政简易",不时以严厉打击作为辅助手段恩威并济,治理得"湖南遂以无事"。离任时,湖南百姓"哭送登舟,绘像于湘中驿。"

任荆湖北路安抚使虽仅八个月,他依然"筑寸金堤,自此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时人高度赞誉他"六郡能声"。

07

一度春风得意,皇帝很欣赏他的才华,火箭提拔,他官至中书舍人,为皇帝执笔代言,也就是说,成了皇帝的秘书,难免引起羡慕嫉妒恨。他遭人弹劾,被罢官赋闲。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金发生了一件大事:金主完颜亮四路大军南下,来势汹汹,南宋朝廷大震,幸亏前线宋军有了采石矶大捷,金兵因此内讧杀死完颜亮,向北撤军。指挥宋军取得采石矶大捷,建此奇功的却是一位老成持重的书生,张孝祥的好友,有同年之谊的虞允文。

不顾已无一官半职,张孝祥跑到前线建康,去拜访主战派重臣张浚,张浚是与岳飞同时代的名将,秦桧死了,才有了复出的机会。张浚设宴宴请众人,张孝祥当席赋《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慷慨激昂,张浚不忍卒听,泪流满面,罢宴离席……

将军白发,岁月催人。沦落敌手的中原,壮志难酬的自己,曾经戎马倥偬大半生而匣中宝剑已经生锈……

再后来,宋军溃败于符离集,隆兴和议……主和派宰相汤思退执掌大权,张浚再次被罢黜,主战派彻底失败,北伐中原梦已成空。

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因病请辞获准,回乡退隐,以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绝意仕途,一代传奇状元,彻底的告别了政治舞台。

生逢乱世,山河破碎,烽火饿殍,他少年立志,束发读书,为自己取字安国,希望能治国平天下、救民于水火。但终究没有实现出将入相、定国安邦的宏大抱负,也没能如他的词章吟唱的那样驰骋疆场……在失望和无奈中选择了急流勇退。

但无论是处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唯心怀天下的赤子之心未改。

他一生传奇,连他揖别人间的方式也离奇。是年六月,他在芜湖舟中,置酒饯别到访的好友虞允文,在满湖荷花间意外中暑而亡。

在他殡葬之日,芜湖"商贾为之罢市,两河之民,惶惶如失所恃"。噩耗传到朝廷,宋孝宗发出"有用才不尽"之叹。

张孝祥在那个时代,被誉为"忠愤词人"!他将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状元及第,视为人生起跑的起点,实现忠君报国理想的驿站。从二十三岁状元及第至三十八岁英年早逝,如一道转瞬即逝的耀眼流星,在南宋那云诡波谲、江山飘零的历史天幕划过。800多年来,那豪放激昂堪比辛弃疾,气雄调雅媲美苏东坡的词作,至今使人齿颊生香,高山仰止!

千古多少英雄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陈世美是不是宋朝状元(世人痛恨陈世美)(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