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废为宝生活小妙招(的秸秆经他手变废为宝)(1)

秦启双查看水稻秧苗生长情况。

■秸秆水稻育秧盘技术能够解决农民处理秸秆难和农民水稻育秧取土难的问题,先后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

走进阳明区青梅村一处农业大棚,绿油油的水稻秧苗生机盎然,长势喜人。牡丹江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启双,正在查看秧苗生长情况。而这些水稻秧苗正是用他研发的秸秆水稻育秧盘育苗的。

秦启双介绍,秸秆水稻育秧盘技术能够解决农民处理秸秆难和农民水稻育秧取土难的问题,先后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

研发水稻育秧盘

获全国大奖

今年54岁的秦启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轻的时候就敢想敢做,22岁开始创业,收过酒瓶、做过家具、开过鞋厂、还做过废铝加工。2007年,他成立有机肥料加工厂,卖有机肥。在这期间,他了解到很多农民面临处理秸秆难、水稻育苗取土难两大难题。“我就想,有啥方法能解决这两项难题。”秦启双说,他咨询了农业专家,进行了市场调查,决定研发水稻育秧盘。

2009年,秦启双踏上了研发之路。在研发过程中,他遇到了各种困难,因缺少经费,贷款、卖掉两处房产和一部轿车,全家人搬到了村里老砖厂的办公室,一住就是三年。夏天,办公室闷热异常,棚顶还时常漏雨,冬天一家人舍不得花钱买煤,烧秸秆取暖,常常后半夜被冻醒。即便如此,秦启双也没有放弃,凭着一股韧劲,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2012年,技术终于研发成功,之后的三年不断完善,技术进一步成熟,先后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秸秆水稻育秧盘中秸秆成分占比80%,秧盘可以完全降解,节能环保,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作用,并有一定的增产能力。”秦启双介绍,该项目在2016年获得第五届中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暨黑龙江省总决赛三等奖,2017年获得首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总决赛铜奖。

创立公司

带动农民增收

“我刚从外地回来不久,每年春季都会出去,产品销售到农场、水稻种植区,得下去摸摸产品的使用效果。”秦启双说,现场查看水稻秧苗情况,向农户进行调查,了解产品还有什么需要改良的,以便不断完善产品。

2015年,秦启双创立了牡丹江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随着不断实验、推广和销售,产品得到水稻种植户的认可,销往全省及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

在事业走上正轨后,秦启双不忘带动农民共同致富,成立了秸秆收储运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公司拉动农民就业155人,带动秸秆收储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周边农户增收890多万元。

2018年公司逐步向外扩展,先后在勃利县、依兰县、方正县等地建立分公司。2019年,公司计划在全省打造新的商业模式进行重点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水稻种植户的新型模式,让水稻种植户真正成为公司的股东,带动农民增收。

秦启双说,公司输出专利技术,建立生产线,在有条件的地区都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农民使用上秧盘,让更多的农户在种地之余有第三产业。公司计划三到五年时间,在黑龙江省建立100家秧盘相关企业,合作建厂,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晨报融媒体记者 任芳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