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而言,“棺材”是不吉的,毕竟,它代表着别离,代表着死亡。记得幼年,乡间很多老人在去世前就会选上好的木材,请最好的木匠师傅,为自己打一口棺材,以备百年之用。那时,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在不起眼的地方,搁置着未上漆的棺材,我们这些孩子总是绕道而走,怕得要命。

对于小孩子而言,更怕的还在后面。那时,谁家老人去世出殡(我们乡间称为“出棺”)时,自家的孙子(只能是孙子,不能是孙女,且只能一个人骑在棺材上)要披麻戴孝,骑坐在棺材上,被8名抬棺材的人(我们称为“八大金刚”)从家里一直抬到墓地。惊恐万分的小孩,就那样一直骑坐在棺材上,既有失去亲人的悲痛,又有对棺材的恐惧,那心情,不好受。

老人入棺讲究(老人去世孙辈骑棺)(1)

小孩的内心,只希望早早到达墓地,自己好早点下来。但在乡间,即便是“出棺”,也讲究一个顺风顺水,绝对不会走最近的路,就近到达墓地,而是在乡村老者的规划下,绕道走顺风顺水路,因为,走这条道,逝者的后人会大富大贵,前途大展。可怜的骑棺小孩,此刻真是欲哭无泪。

“骑棺”这一风俗,相信很多有一定年龄、曾经在乡下生活的人都见过,那个时候,这种现象很普遍,基本上任何一个老人去世后,他家里的孙子都会骑在棺材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老人入棺讲究(老人去世孙辈骑棺)(2)

自古以来,中国人在对未来的美好祈愿上,经常借用汉字的“谐音”。就拿“棺材”来说,“棺”有谐音“官”,“材”有谐音“财”,是故,过往那些行走江湖的算命先生,都会在解梦“棺材”时说,此乃吉梦,升官又发财,此后必大富贵。

同理,我们所说的“骑棺”,其实也就是坐在棺材上,“坐”有谐音“做”,于是乎,“坐棺”(也就是骑棺),也就成了“做官”,意为此小孩长大后有大能耐,能当官。至于前面说的舍近路,走远路,除了上面提到的风水一说,也有更高远的寓意——孩子“坐棺”久一点,那么“做官”的时间就会长一些。

老人入棺讲究(老人去世孙辈骑棺)(3)

关于“骑棺”这个民间风俗的起源,我走访过很多老人,也在网络上四处搜索,终究是找不到源头。不过据乡间的老人说,在家庭的代代口传中,“骑棺”的起源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老人去世,出殡途中,遇大户人家出门踏青,两对人马相逢,都不退让。僵持很久后,老人的孙子心生一计,爬到棺材上坐下来,说,我爷昨晚托梦告诉我,我是文曲星再世,你们若不让路,必遭天谴,大祸临头。

听到这些,大户人家的队伍赶紧老老实实地让路。小孩这么随口一起的话语,终是成了后来的示范,于是乎,跟着众。当然,老人这口口相传,一路传承下来的故事,肯定也不是真正的起源,但不管怎么说,“骑棺”风俗,反应了底层老百姓最直接、最真实的意愿,表象是期望后世子孙升官发财,实则是祈愿后人有个大好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