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文字更是令人啧啧称奇。在中国还未统一时期,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字与发音,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的地域将其大致划分为基础汉语方言(北方话)与东南诸方言。而俗语正是各个地方语言的结晶,其因为口语性和通俗性在百姓中广泛流传。

被理解错的5句俗语(这些俗语误用数百年)(1)

俗语大多是人民在劳动时创造的,语句简短精炼,通常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主要反映了人民对未来的期望和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其涵盖范围广泛,不仅包括当地居民的口头语,时常还会与名著中的某些章节结合,也有部分来源于历史典故。而“俗语”这个定义最早出于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民人俗语曰……”,这里的俗语就已经被解释为民间流传的说法。

被理解错的5句俗语(这些俗语误用数百年)(2)

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避免不了使用各种俗语,但是很大程度上我们对俗语的理解仅仅存在于字面意思,而其真正的蕴意却与个人理解有着天上地下的差别。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其实这句话最早应该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本意是要想捕捉到狼,必须不心疼自己的鞋,要翻山越岭走路才行。因为猎人在寻找狼的踪迹时,不免要去山涧沟洼,路途十分崎岖所以鞋子非常容易坏。

被理解错的5句俗语(这些俗语误用数百年)(3)

那这个“孩子”又从何而来呢?原来是古汉语在作怪,在古汉语中并不存在现在编排的声母表中的j,q,x三个音节,所以“鞋子”在当时发音为“hai”。随着时代发展,俗语中的很多字形随着音节改变,就这样误传下来。

无奸不成商

这句俗语本来是“无尖不成商”,因为古代时候使用称量大米的工具叫“斗”,而在当时米商在卖米的时候不仅会将米斗装满,还要将顶部堆成一个椭圆形使其冒着“尖”,以此让买家觉得实惠。在古代做生意要敦实诚信,如果不如此就会被认为没有做商人的资格。

被理解错的5句俗语(这些俗语误用数百年)(4)

而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改变及人们素质的下降,这句话就被怪用了,多年来人们也没有去改正,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承下来了。

为朋友两肋插刀

这句话很多人误解为为朋友在肋骨上插两刀都可以,寓意十分地支持朋友。但是其最早是“两肋插道,义气千秋”,这里的两肋指的是一个村庄的名字。来历是家家户户过年都会贴的门神“秦叔宝”,他将自已易容为响马,前去营救在登州处于水火之中的朋友。

被理解错的5句俗语(这些俗语误用数百年)(5)

在他路途经过两肋庄时面前有三条岔路,分别是去历城,登州与回家。而他为了救朋友毅然放弃回家,奔赴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了秦叔宝为友奋不顾身的深重情谊,但是后来却被人们误传,扭曲了原本意思。

王(忘)八蛋(端)

这句很多人认为是指王八下的蛋,在跟别人吵架中使用寓意上梁不正下梁歪,父子二人都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人,品行道德都值得诟病。

被理解错的5句俗语(这些俗语误用数百年)(6)

其实这句话真正的俗语是“忘八端”,八端主要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这八端是古代认为做人必须要遵守的八个准则,如果失去这其中的任一一个那么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

俗语千千万,有很多我们日常使用的其实都是误解了他们的意思,广大读者还知道哪些被误解的俗语,欢迎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