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委宣传部课题组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将扶贫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提出了一系列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有力应对了扶贫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来到陕西考察,实地了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展和群众的新生活新变化,发表了系列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为咸阳市进一步做好扶贫收官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

中共咸阳市委宣传部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将扶贫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提出了一系列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有力应对了扶贫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来到陕西考察,实地了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展和群众的新生活新变化,发表了系列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为咸阳市进一步做好扶贫收官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党的领导:扶贫工作的关键核心

在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与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安康市委书记郭青、平利县委书记郑晓东和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平同行。摄影师拍下了这一难得的“五级书记”同框画面。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力量是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站高望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工作的作用,有效落实新时代扶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齐抓共管,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一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基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切实回应贫困群众的紧迫实际需要,较好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咸阳市加强党的领导,先后20余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三落实”推进具体措施。坚持责任落实,推行6个责任捆绑机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面厘清压实各级责任。坚持率先垂范,市县镇村四级书记累计走访贫困对象9.12万个(户),解决具体问题3.22万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或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长,派驻第一书记889名、驻村工作队1512个、结对帮扶干部3.8万名,实现贫困人口帮扶全覆盖。

动员群众:扶贫工作的内生动力

在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智能联栋木耳大棚,同村民亲切交流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贫困地区实现发展性减贫,归根到底是发挥和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创新意识,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群众的积极性,由输血变为造血。通过扶贫工作,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消极思想,树立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增强贫困群众攻坚克难的自信心,调动贫困群众辛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咸阳市积极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按照“四个一”产业布局,完成“三变”改革试点村187个,实施产业项目838个,实现6.8万户贫困群众中长期产业全覆盖;新建扶贫基地21家、社区工厂27家,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跨省就业1.29万人,就近就业6566人。

易地扶贫:扶贫工作的创新举措

在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指出:“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提出“五个一批”的创新举措,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提高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中,对于生活条件较为恶劣、居住在原始生态环境的贫困户,通过搬迁安置、易地就业、生态保护、生态补偿等方式实现脱贫,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

咸阳市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显著。精准识别搬迁对象。逐村逐户排查走访搬迁对象,组织专家初步划定搬迁区域,妥善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经过核实、调整,将原有的1.54万户5.2万人调整为5141户17885人,共核减1万余户3万余人,调整比例最大的武功、三原等县整体退出。在此过程中科学编制搬迁规划,将搬迁安置房建设与脱贫产业、基础和公共设施配套等内容进行系统谋划,做到移民安置点与城镇规划相衔接,与基础设施建设相配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重新编制搬迁规划。将原有的330个集中安置点,合并压缩为123个集中安置点,规划调整后城镇化率达92%,集中安置率达到95%。创新安置搬迁工作,出台《存量现房加增量新建房安置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指导意见》,做到“一个确保(确保质量安全)、三个配套(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配套、脱贫产业配套)”,新建和续建安置社区69个,安置3584户11535人,给与91户360人自主建房的搬迁群众予以补贴,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主、公开竞价、市场运作”的原则,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与房地产去库存相结合起来,回购存量商品房1466套,安置搬迁群众1466户5990人。

健康扶贫: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

在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卫生院,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看病住院报销比例、地方病防治、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情况。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是扶贫工作的拦路虎和硬骨头。实行健康扶贫战略,有效切断“贫困—疾病—贫困”的恶性循环过程,是有效化解农村贫困户的兜底、托底举措。以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减少因病滞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安全、方便、有效、价廉的卫生医疗服务,化解基础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加强贫困地区远程医疗技术建设,实现对口帮扶医院与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对接。

咸阳市围绕县医院能力建设、“县镇一体、镇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大主攻方向,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推动将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监测指标,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强化人才补充、培养培训。将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各县市区提前谋划、摸清底数,做到应治尽治。特别是以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慢病为重点,进一步做实做细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因病致贫返贫的监测预警机制和贫困地区健康危险因素防控长效机制,探索将处于贫困边缘的重病大病患者纳入健康扶贫范围,确保各项帮扶措施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扎实推进贫困地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加大贫困人口婚检、孕检、“两癌”筛查普及力度,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陕西考察期间发表的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效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典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脱贫攻坚收官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世界贫困人口“版图”缩小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治理贫困工作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贫困治理工作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和借鉴价值,为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呈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话语权,彰显中国良好的大国意识,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咸阳市进一步增强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执笔人:曾永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