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实践活动,在培养和发展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杏花岭区实验小学一直将劳动教育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渗透,运用综合育人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必备的劳动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劳动教育在小学科任课中的渗透方案

※英语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通过课文学习渗透劳动教育

英语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劳动教育息息相关。以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5B U1Tidy up为例,Sally帮助弟弟Peter整理房间对话内容展开,在整理房间的过程中,Sally通过询问乱放的物品是谁的,并指导Peter应该把物品放在何处,如:Whose socks are those? ... Can you put them on his bed? ...学生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整理房间。随后,老师布置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任务,主题是Helping our parents帮助父母整理房间、洗衣服、洗碗,并把自己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过程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做家务意识,学习做不同家务的步骤要点,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父母做家务劳动的不易,从而培养体谅父母、 积极主动帮助父母进行家务劳动的意识。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1)

在涉及到谈论不同的劳动者方面,5BU2 In the future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们对不同职业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学生们畅想着自己未来的职业,描述着自己想要为人们做哪些事情,如:S1: I will be a teacher because I want to teach children. I will study hard.S2: I will be a policeman because I want to catch bad people.And I want to work in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I will study hard and do exercise.孩子们在描述的过程中对不同职业的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从小树立了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尤其在此次疫情中,涌现出了许多各行各业的抗疫英雄,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之后,英语老师将拓展阅读《时代》特写外卖小哥的事迹呈现给了学生们,让他们从小就在心里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产生尊敬与敬佩之情。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2)

还有5BU10 Great Inventions,教学中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现代四大发明:Alipay(支付宝),High-speed train(高铁),Bicycle sharing(共享单车),Shopping online (网购),这些都证明了劳动对人类、自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到了劳动创造了人,改造了自然,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认知、劳动情感以及对劳动的价值认同。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3)

(二)在话题讨论中渗透劳动教育

前不久,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 构建思政教育课堂”教研活动中,杏花岭区教研员韩敏老师以“Happiness”为主题讲了一节生动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英语主题思政课。她将六年级的两篇故事《The farmer Fred and his wife Doris》和《The ant and the bee》进行整合,分别阐述了“Happiness”的不同含义:Working hard makes us happy. Helping others makes us happy. 随后呈现的太原钢铁集团为成功制造圆珠笔“球珠”所做出的的努力将“Happiness”的内在含义进一步升华,那就是 Happiness means that our country 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幸福意味着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如果再次讲这个主题的话,英语组老师认为这次的疫情让大家对Happiness则有了更深地理解和体会。面对疫情,中国以“中国速度”一次次让世界惊奇、让中国振奋,彰显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武汉的劳动者用10天建成了一座医院,为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通过所有科研工作者、医护人员和各方人员的努力,中国又在短短的三个月中迅速控制疫情发展的速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顺利复工复产……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每个人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倍感骄傲!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4)

(三)运用榜样的力量渗透劳动教育

在对学生们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他们对劳动产生热情和激情。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名人传记,关注名人成功背后的故事。如马云、比尔盖茨等,关注他们是如何在劳动中坚守,在劳动中创新,在劳动中突破自我,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孩子们来说,其实身边的父母或长辈就是自己最好的榜样。在这场突如起来的疫情中,有很多孩子的父母或长辈就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各行各业抗疫的“逆行者”,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生命在捍卫生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书写着自己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5)

(四)基于项目活动的劳动教育

英语学习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会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完成不同的项目活动中学会运用语言。学生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和研究,并撰写报告、制作海报等方式,用英语做事情,完成项目;或者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动手制作、动脑创造,获得劳动技能,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起来,体会劳动的乐趣,享受劳动的成果。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6)

※ 科学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在生命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

比如三年级的科学小任务:播种或栽种一种植物,植物种类不限。如:小葱、蒜苗、花、西红柿、黄瓜、土豆等。并观察记录它们的成长情况。记录内容:日期、形态的变化(比如:身高、叶子、开花、结果等情况),浇水、施肥情况,可以用表格、文字或者画图等形式记录。将生命教育植入劳动教育之中,强调养育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对生命的珍视与呵护。

五年级在《我是怎样出生的》这节课中,除了了解自己是出生的,还让学生了解了母亲的怀孕过程,让学生进行负重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理解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并鼓励学生多多进行家务劳动,从而渗透劳动教育。而四年级的下一个单元将开始学习养蚕,通过让学生对蚕进行饲养,照料,来学习关于蚕宝宝的相关知识,从而将劳动教育渗透在生命教育中。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7)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8)

(二)在物质科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二年级的一个任务学习是以自己的分类标准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了了解分类标准,分类方法,而学习这一内容必须借助劳动,让学生在动手中真正学会分类,从而渗透劳动教育。

在四年级学习《肌肉》这一单元时,学生们能根据老师上网课讲的手臂上的肌肉的变化(屈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臂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来制作手臂模型,学生都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制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做到废旧材料利用,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感受自己实践研究发现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乐趣。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9)

五年级《形状与结构》这一单元,教师讲解了不同形状的承受能力、不同的桥梁、不同的房子,并布置了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学习内容,同时体会劳动的乐趣。而在六年级接下来《神奇的能量》的学习中,关于能量的学习也将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制作小水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来真正进行实践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劳动教育。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10)

(三)在技术与工程领域渗透劳动教育

二年级第四单元《认识工具箱》的学习中,有认识工具、学习使用工具并利用工具制作小温室等,让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工具,并能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完成一些简单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习工具的同时,动手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

五年级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生活动通过多种家务的实践,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多种简单机械,并通过做一些家务劳动了解机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例子,将劳动教育渗透在教学活动中。

除了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实践作业渗透劳动教育。其中完成的较好的实验是这个杯子托水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一张扎满小孔的纸片,然后倒过来纸杯中的水流不出来,是不是很神奇呢!这是由于水具有表面张力的作用,学生们都很喜欢做实践性作业,从实验中学到知识的同时还感受到科学的乐趣,真是一举两得呀!通过实践性作业,使孩子们深刻的感受到上好科学课不但不影响其他学课的学习,还有力的促进了劳动教育的养成。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11)

还有瓶子赛跑等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知道了生活的常识,感受生活的美好,希望学生能学懂学会,学以致用。许多学生完成了这些活动,希望他们以后也能像这样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找改进实践活动的办法,去解决他们日后面临的生活问题。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12)

※ 音乐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在学习劳动题材音乐作品中渗透劳动教育。

音乐教学可通过演唱和欣赏有关劳动题材音乐作品来渗透劳动教育。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五课就以“爱劳动”为题,选编了两首经典的儿童歌曲《洗手绢》和《大家来劳动》进行学唱,这两首歌曲都是倡导学生争当爱劳动的好孩子,其中《大家来劳动》还具有“劳动号子”这种传统音乐体裁的特点,是两首典型的具有劳动教育意义的演唱歌曲。本课聆听作品选编了一首长期深受儿童喜爱的中国儿童歌曲《劳动最光荣》和一首十分有趣的民乐合奏曲《三个和尚》,通过聆听乐曲了解故事情节“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最后懂得“团结协作”及“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五年级第三课以“农家乐”为主题,选编了两首歌曲《丰收的节日》和《苹果丰收》进行学唱,欣赏曲选取了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和民族器乐曲《打猪草》,通过以上歌曲及乐曲的学习,体会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13)

(二)在学习塑造劳动形象的音乐作品中渗透劳动教育。

很多音乐作品中,塑造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七课从“巧巧手”、“爱劳动”的角度,选编了两首经典的儿童歌曲《理发师》和《粉刷匠》进行学唱。这两首歌,既符合儿童爱模仿成人劳动的心理,又适合儿童做有劳动情节的歌舞表演,从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本课聆听作品选编了一首长期深受儿童喜爱的中国儿童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和一首十分有趣的外国管弦乐曲《铁匠波尔卡》,并用一串高低有序的小锤子表现《铁匠波尔卡》的主题旋律。通过“巧巧手”的主题,把“爱劳动”的教育自然而有效地融入音乐作品聆听与歌曲演唱之中,增强了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14)

(三)在学习歌颂劳动者的音乐作品中渗透劳动教育。

自古以来,人们赞美勤劳、歌唱奋斗,为美丽的劳动者们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赞歌,在这些作品中,我国作曲家创作的一大批“劳动者之歌”极富特色。一代代我国作曲家用他们细腻而深情的笔触,歌颂各行各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音乐学习的深入,音乐课上可以穿插学习歌颂劳动者的音乐作品。例如《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在希望的田野上》、《渔家姑娘在海边》、《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等等,同学们在演唱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15)

(四)在学习有关劳动题材的民歌中渗透劳动教育

民歌,人民之歌。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远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搬运、祭祀等活动中开始了他们的歌唱,时至今日,有很多民歌都是描述劳动人民或者描述劳动过程。例如山西民歌《打酸枣》、《刨洋芋》等等,这些歌曲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劳动人民的形象。同学们可以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领略民歌中的劳动美。

(五)在学习音乐体裁劳动号子的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它产生于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而产生了劳动号子。它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和,顿挫分明。教师可选择部分典型的劳动号子供学生欣赏学习,通过号子这种音乐体裁,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16)

※ 美术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途径

从古至今,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艺术,自然而然孕育了美。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长城、兵马俑、故宫的建筑之美,到各类青铜器、金银器、陶瓷器的工艺之美,再到剪纸、年画、刺绣的画面之美……这些通过劳动技术取得的成就体现了劳动这项永恒技能的伟大和魅力,这都是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的最鲜明体现。

在教育教学中,结合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双重理念,可以开展创意绘画、废物利用手工创作等课程,通过欣赏表现劳动之美的美术作品,感悟劳动之美。

(一)制作品、悟劳动(一、二年级)

美术课上最常操作的就是制作,制作也是劳动美的体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可以举行”分类垃圾桶”主题制作创意大赛活动,本着低碳环保的理念,同学们可以通过绘画、折叠等方法设计制作出垃圾桶。通过这样的教学,唤起了学生自我服务劳动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更能让学生了解垃圾桶的重要性,懂得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17)

(二)制作品、品劳动(三、四年级)

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教学中极其重要并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在通过双手制作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迸发智慧火花以及体力劳动的过程。传承手工艺术,放飞指尖梦想,劳动创造美,自己动手实践能够让生活更美好,它让这一平淡的生活眼前一亮。喜欢动手是一种自信的表达方式,创意源于生活,细节决定品质,用动手的制作方式,来体会劳动创造美的快乐!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18)

(三)赏作品、识劳动(五、六年级)

教材中提供的各种欣赏内容如《城市雕塑》《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等,无一不是劳动所创造的美。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语言和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们身临其境走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民居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艺术特点,知道这些古代建筑都是劳动人民辛苦的汗水和智慧结晶筑成的,凝聚了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不仅享受视觉、听觉的艺术熏陶,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通过制作小相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感悟在劳动中的快乐,用作品来美化生活。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19)

(四)展作品、爱劳动

学生们的美术创作作品,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展示,当大家通过劳动创造的成果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和肯定,并且提出的宝贵意见,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内心的喜悦和满足。常规课的美术作业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教室展示三个部分进行,让学生可以在每一节美术课上及时有效地得到客观的评价意见。网课的学生作品,则在直播课上、家校本中进行布置展出,对参与的学生也是一种肯定,学生会更加积极投入每一次的美术活动中去。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理念,还继续探索和创新,通过师生共同的劳动创造,让美术教学更加开放,让学生爱上劳动、感恩劳动,提高自身劳动素养,拥有乐观健康、正能量的身心。

※ 体育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通过游戏感悟劳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学校的孩子们大都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成为普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传承中华民族的劳动美德,通过劳动与体育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体育劳动活动,探索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效能。劳动教育与体育相结合全员活动,运动内容有:抬水过障碍;进行模拟“推拖拉机跑”;用胶带包装纸箱,然后用绳索进行捆扎的比赛内容;运送水果等。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20)

(二)通过锻炼认识劳动

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劳动体能的塑造和劳动兴趣的培养。手推车、踩尾巴、滚皮球等项目,就是为了塑造、锻炼、培养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为参与各项劳动做准备。另外根据孩子们大都劳动意愿不强的特点,还通过亲子游戏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劳动游戏,让孩子们对劳动有了感性、直观的认识。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更需要学校和家庭配合,让孩子将劳动习惯延续到家里。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21)

为此,体育劳动活动很有必要,通过一段时间体育劳动活动实践,孩子动手能力强了,在家也会主动帮家长干活,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青少年多参加劳动、国防项目,从事体育锻炼,提升健康水平、保家卫国,如今劳卫制已经发展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尽管时代在发展,但好的传统不能丢。无论对青少年全面发展还是培养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意识都大有裨益,因此教学改革要主动着眼于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多元功能价值,通过体育劳动项目、游戏的设计让劳动更有趣,更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通过游戏的渗透以及家长的配合,孩子们可以熟练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勇敢坚毅、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孩子们不但努力当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健体之星”,还以成为“劳卫之星”为荣。坚持身体力行,在劳动中体验价值。劳动的价值是一种深层次的幸福体验,不是在浅尝辄止的劳动体验中得到的浅显的、表层的快乐,而是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经受磨炼后,体会到的苦尽甘来的成就感。因此,学生参加的劳动,应是持续的、动态的、实实在在的真劳动。通过搬运水果等游戏,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地里收获的蔬菜、水果,发自内心地珍惜。他们在分享劳动成果时真正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三)通过情境模仿劳动

劳动生活情境是大自然给于的最佳创作条件。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创设劳动场,使学生亲身体验,尽情参与,最激发学生的创适力:运用款囗诀创设劳动动作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领会动作要领: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创设情景,把各种角色,通过形象的动作表现出来。比如“立定跳远”教学中,采用模仿动物来进行数学,横仿“青蛙跳”“小免跳”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接着引导学生创编出青蛙,小白兔老虎的动作这时,学生可以思考,青蛙应是?小白免应是?通过及时启发青蛙怎么跳,小兔怎么跳,再让学生担任这些角色并加上音乐,他们就横仿青蛙跳小白兔跳,端里不不停的字着动物的叫声。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22)

(四)通过自制器材创造劳动

自制体育小器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推动劳动育,体育器材多种多样,大多数是由学校配置的,也有很多是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它们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趣味性很强,而制作小器材,其实是一种手工小带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注意不新完善其性能,调整制作规格,观上又促进了劳动方法的零度,制作完成以后,他们在自制的器材上进行练习时,即满足了他们的心理,又促进了自主字习习惯的养成。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23)

※ 计算机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作品制作引导学生的劳动教育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教育。电子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 一张图画、一张电子小报,也可以是PPT或者Flash动画等。

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自己策划主题,明确操作步骤,最后作品评价中,学生是自评,互评,还要填写评价表多角度评价。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24)

(二)作品主题引导学生的劳动教育

不管是电子小报,还是画图,在学生进行作品制作时,可以引导学生选取劳动教育相关的主题,如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活动1《你猜我爱哪颗“星”》,本节课要求学生以自己心中的会偶像、明星等人物为主题制作电子小报,学生可以选择各行各业节出的人物,比如航天、奥运冠军、艺术家、企业精英,专家学者等,在小报制作过程中,学生收集人物资料,了解人物事迹,将自己喜欢的人介绍给其他同学,从而了解到各行各业的相关知识。再如活动4《少年航天梦》,本课要求以航天为主题办一期电子特刊,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了解宇航员的相关知识,无形中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运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25)

(三)作品分工引导学生的劳动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法就是任务驱动法,通常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信息技术课程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认知和体验,结合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知识和方法,来带动组内的其它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如初学打字时,指法很重要,很多学生随意按键,而老师又难以一一指导,这时让指法正确的学生给其他学生一一示范,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学会交流与合作。而小组的合理组建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还要选出操作能力强、团结协作又有领导才能的同学做组长,要使小组长真正成为教师的好助手、学生的好帮手,必须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指导。如态度和行为上的培训。要做到:不骄傲,要虚心;多学习,求进取;乐助人,要耐心;多务实,讲奉献。

杏花岭区实验小学校长义暄指导各科任课中的劳动渗透方案中指出:要让劳动教育走进课堂,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从课堂到课外,树立劳动的意识,培养乐于劳动的习惯,在劳动的过程中拓展课堂上学到的内容,逐步实现“劳智双馨”。(责编 郗艳 通讯员 赵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