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黄糕,恐怕在张家口只有与蔚县和阳原人最深有体会,这是一种什么的美食,阳原人会说早上粥,晌午糕,黑夜糊糊煮山药。可想而知,糕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阳原有句方言说:“你会吃糕”意思是你不会做这件事。在我小时候,大年初一,早晨年饭就是黄糕炖鸡肉,那个香呀,一个人能吃好几铲糕,最后撑的只好躺下和家里人说话。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日常只吃糕面混着玉米面糕,硬且不好吃,有时候家里给吃黍子糕,就是黍子不脱皮,直接磨成糕面,吃上几天,都尿不不出来,可是还想吃。黄糕的味道早已渗透在蔚县阳原人们的生活习俗了,谈婚论嫁,盖房上梁,宴请宾客都离不开黄糕这种美食。

张家口蔚县小黄糕(张家口阳原蔚县人对黄糕有着怎样的感情)(1)


张家口蔚县小黄糕(张家口阳原蔚县人对黄糕有着怎样的感情)(2)

黍子的前身今世


张家口蔚县小黄糕(张家口阳原蔚县人对黄糕有着怎样的感情)(3)

黍子的历史十分悠久,河北磁山新石器遗址保存的早期农作物籽实灰化样品的定年测试,发现距今约10000—8700年前种植的是黍,现已出土的黍的遗存以山西万荣荆村和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在农业的早期阶段,耕作技术较低,黍以其生育期短、耐瘠、耐旱,与杂草的竞争力强等优点而受到重视。


张家口蔚县小黄糕(张家口阳原蔚县人对黄糕有着怎样的感情)(4)


张家口蔚县小黄糕(张家口阳原蔚县人对黄糕有着怎样的感情)(5)

唐代孟浩然的诗说: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当时招待贵客才能吃上黄米粥。古代甲骨卜辞中有许多黍字,诗经里也常常说到黍字,可见黍子在古代人们生活里已经是很重要的美食了,《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说孔子陪在鲁哀公身边,鲁哀公给孔子拿来黍子和桃,孔子张口就先吃黍子后来吃桃,鲁哀公身边伺候的人都悄悄笑他,鲁哀公说黍子不是吃的,是用来刷桃子毛。孔子说我知道这种吃法,可是我认为,黍子是祭祀先王时它是上等祭品,瓜果蔬菜有六种,桃是下品。祭祀先王都不能拿进庙中。看来黍子在五谷中是非常尊贵的食物了。


张家口蔚县小黄糕(张家口阳原蔚县人对黄糕有着怎样的感情)(6)


张家口蔚县小黄糕(张家口阳原蔚县人对黄糕有着怎样的感情)(7)


张家口蔚县小黄糕(张家口阳原蔚县人对黄糕有着怎样的感情)(8)

在张家口地区,蔚县阳原是黍子种植最多的地方,这里地瘠薄,十年九旱。而黍子这种作物耐旱,生长日期短,所以就成了这里的特产,而且黄米面特别黏实,吃了比较耐饿,就有了“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的说法”。

黄糕的故事

张家口阳原的黄糕很劲道,劲道成啥程度呢?老人们说:有个老婆婆晌午吃糕,她不留心掉在炕上一小块,结果她去邻居家串门,她沾着那块糕拉了很远,一关门,那块糕又弹回炕上,哈哈,想想,这块糕有多劲,拉那么长。

张家口蔚县小黄糕(张家口阳原蔚县人对黄糕有着怎样的感情)(9)

有一次去阳原,听一位老人讲:他们村祖上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搬迁来的,当时搬迁来的只有哥俩,这哥俩每年都种植一种叫黍子的植物,这种黍子每到九月下旬开始收割,碾场,去皮磨成面黄橙橙的,蒸熟吃在嘴里绵软劲道,入口甜丝丝的。有一次,哥俩把黄糕揣出来放盆里,转头被他们家养的狗叼走,这糕越拉越长,哥俩一急,拿菜刀把糕一剁两截,一半弹回糕盆一半被狗拉跑了,三里五村听说这事,都讨要籽种,阳原就开始大面积种植黍子。当然,这只是故事,其实黍子的种植有八千年的历史。

黄糕,你爱你吃吗

张家口蔚县小黄糕(张家口阳原蔚县人对黄糕有着怎样的感情)(10)

一千个地方,就有一千种方言,一千种美味。传统总是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蔚县阳原,10月,当黍子穗籽粒达到蜡熟,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也就到了收获黍子的时期。黍子在蔚县阳原有几千年的历史,千年的美食有理由继续美味下去。每一种美食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黄糕的诞生就比较复杂。春天播种黍子,经过秋天收割,碾压,有了黍子籽,把黍子去皮碾成黄米,最后把黄米磨成面,这就是糕面。糕面做糕的方法就比较简单了,做糕时需用温水和面,由于面本身的水分较大,水放的不要太多,收得住面即可。


张家口蔚县小黄糕(张家口阳原蔚县人对黄糕有着怎样的感情)(11)


张家口蔚县小黄糕(张家口阳原蔚县人对黄糕有着怎样的感情)(12)

将糕面散开来放在笼屉上,旺火蒸大约十五分钟出锅,盛在一个大盆里,开始揉面,又叫“揣糕”。
揣糕很有讲究,要趁热开始来回揉面,同时要用拳面使劲地压面。面很烫,取一碗凉开水,把手放在凉水里浸一下,要不断地浸,使劲的揣,揉来捣去,糕面就会越筋,越揣越有弹性,揣好的糕极富有光泽。在蔚县有“揣黄糕,越揣越筋道”的谚语。
最后在表面抹一层麻油,既可以保温又能防止干皮。吃时用铲子铲一块,和着莱一起吃,这汤菜最好是普通人家熬出的大烩菜。黄糕吃起来香甜可口,筋道耐饿。


张家口蔚县小黄糕(张家口阳原蔚县人对黄糕有着怎样的感情)(13)

黄糕熟练的制作来自于家乡的高手,自家产的黍子都来至于村庄最好的土地上生长的,自己加工磨面再制成糕,因为糕面劲道好吃,黄糕,它最佳的搭配菜蔬也是特别有讲究,可冷可热。热菜有小白菜烩山药或豆腐 熏豆腐干丝熬肉搭韭菜头和粉条。
黄糕除了沾汤菜外,更出名、更上讲究的当属油炸糕了。油炸糕的做法是将蒸熟揣好的黄糕切成一些小块,包上糖、豆沙或枣泥等馅后,再上油锅炸,待炸成外焦里软,黄里透红时捞出来,便可食用。这种美食早些年在蔚县阳原只有来了尊贵的客人或是结婚办喜事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如今已经走进普通人的餐桌。
黍子收获的季节,忙碌的人们抱着沉甸甸的颗粒饱满的黍子装上车,一份收获,一份汗水。秋日黍子甜丝丝的味道弥漫整个村庄,黍子,传统的美食,正由这些平凡者在抒写人类对食物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