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等着我们去阅读、去探寻。

《双法字理》通过分类又串联,讲理又讲故事的识字方式,不但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系统地识记更多汉字,而且能有效辨析相似汉字的音、形、意,可少些、不写错字、别字,也可让成人乐在其中。

肉字类的字有哪些(肉字家族随可不是一个随便的字)(1)

图〡《双法字理》,一部讲述中国汉字文化根源的科普图书

今日汉字主角:随

”字是个简化字,本意是跟随,它原本写作“”。

字形中左耳(阝)是表示山坡的山阜,即“阜”字的简化(详见《双法字理·文部》);右边是“遀 suí”,汉字简化时舍弃了其中的“左”,而改为“迶”,这就有了今天的“随”。

肉字类的字有哪些(肉字家族随可不是一个随便的字)(2)

“随”的字形演变

但这一字形的简化并没有完善,也仅仅是对部分常用字做了简化。

另骨髓的“髓”、隋朝的“隋”、懒惰的“惰”等字,则没有简化。于是同一字形有了两种形体,这在汉字的系统认识上就有了一定的干扰。

那么“左”字下面一个“肉(作偏旁用时写为:月)”是什么意思呢?最直接的意思就是“左手拿肉”,与“右手拿肉”的“有”相对,互为阴阳。

左手拿的肉是供祭祀、祭拜用的肉,也称胙(zuò)肉。古代天子就经常赏赐胙肉给诸侯,叫赐胙,即胙肉之赐。

肉字类的字有哪些(肉字家族随可不是一个随便的字)(3)

《史记·周本纪》记载“(显王)九年,致文武胙于秦孝公……三十五年,致文武胙于秦惠王”。

“分胙”便是人类最早“祭祀分食”行为的文化延续,不仅是在中国,即使在西方,人们用于祭祀之后的公牛,也是要进行分肉而食的。

最早的祭祀,就是祭神、祭祖,自然要到山上去,于是加表示行走的“”(读chuò,简化为辶,详见《双法字理·文部》),和山阜的“阜”合在一起,这就是“随”字。

肉字类的字有哪些(肉字家族随可不是一个随便的字)(4)

首领们手拿胙肉,按着神灵的指引上山带路,民众们在后面跟着,这就是“跟随”“随从”。

“随”最早就是部落首领带领民众上山祭祀的行为因为有食物可以分享,于是跟随的人无论大小,去了很多,这就引出“随便”的意思。但“随”字可不是一个随便的字。

据史书记载,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就诞生在随州烈山,此处后为西周之封国“随”,是炎帝神农故里,是最早开启华夏5000年“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肉字类的字有哪些(肉字家族随可不是一个随便的字)(5)

农历四月廿六日为“炎帝神农诞辰日”,大量的海内外炎黄子孙随着血脉前来祭祀,寻根问祖,“随国之名”也许在千年之前便源于此。

早先便是一个国名,西周时期附庸在楚国之下的诸侯国“随”——“汉东之国,随为大”,战国末期归属于楚,设“随县”,后世“隋朝”之名便与此处有关。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是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因战功显赫,北周建立后,杨忠出为随州刺史 ,进封随国公,就任在今天的随州市。后其子杨坚出任随州刺史,进位大将军。

据说杨坚在他母亲生病的时候,在母亲身边寝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人皆称他“纯孝”。后来父亲去世,杨坚便承袭爵位,成为新的“随国公”。

肉字类的字有哪些(肉字家族随可不是一个随便的字)(6)

图〡隋文帝:杨坚

周静帝(宇文阐)7岁即位,任命杨坚为左丞相,不久后被杨坚夺权。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即皇帝位,定国号“随”,因忌恶“随”字带“走”旁,恐不祥而改为“隋”,是为隋文帝

今天的“随州”经过几千年的风雨,在新中国成立后设为随州市,隶属湖北省,但依旧给世人带来了不少惊喜。

1978年春,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距今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它震惊了世界,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称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

随着这套“编钟”的再次敲响,人们又听到2500年前古人祭祀的乐章,随州也因此被国家授予“中国编钟之乡”的美称。可见“随”字,一点都不随便。

○〢关于作者:

本文改编自《双法字理》,作者:白双法老师。

肉字类的字有哪些(肉字家族随可不是一个随便的字)(7)

读《双法字理》,学汉字文化!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这里是无师字通,专注分享汉字相关的故事与文化,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关注和转发,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