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编者按

饮水思源,师恩难忘。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不同的老师,他们也许很平凡,却用独一无二的教学方式和对学生的爱,指引学生成长成才。

在第38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川观新闻推出“我的宝藏老师”特别报道,请跟随川观新闻记者一起来认识几位“宝藏老师”,他们或是有“非一般”教育教学方式,或是身怀“绝活”,用他们的“绝活”或特长生动诠释“仁爱精勤”的师道初心,展现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风采。

谢娜 刘仲铭 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人物简介

梁琳,女,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师德楷模,获第二届四川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主持四川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

西南石油大学刘敏老师(我的宝藏老师①西南石油大学梁琳)(1)

梁琳进行线上教学。

“‘早自习’开始咯!”9月6日早晨7点,距离第一节课还有将近1个小时,但西南石油大学经管学院梁琳的《市场营销学》网课界面里,54名大二同学已经上线。在线打卡后,大家开启了清晨的学习:有的阅读专业书籍,有的看老师分享的学习视频,有的“组团”讨论,梁琳在屏幕这头,不时与学生连线答疑解惑。

这堂“早自习”就是梁琳发起的“晨起计划”,迄今开展近8年,已有近千名学生参与其中。2014年,梁琳向学校教务处申请,把她的课程都尽量安排在早上一二节,后来又申请了固定教室,在她所任课的学生中开展“晨起计划”。疫情期间,她又把它“搬到”线上,带动学生一起在线学习和运动。学生们说,梁老师和她的“晨起计划”就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沉睡的心灵,让人奋进向上。

做学生青春路上的引路人

“从小就想当老师”,梁琳说。

小学二年级时,她在烛光下早读,教室空旷。一位老师循着烛光来到窗外,注视了她好久,又静静地走开。“那目光的温暖,让我第一次想,当老师真好。”梁琳说。

2006年硕士毕业后,梁琳留校任教,圆了孩童时的教师梦。在教学中,梁琳发现,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远离了家长的约束,学习状态难免松懈。这时候,学生最需要一个引路人,陪伴他们在成长路上同行。如何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更好的教育、更多的帮助?

“晨起计划”应运而生,通过引导同学们开展集体学习,占据那些“贪睡的早晨”。如今,这项计划还在不断“上新”——结合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学习自律性差等问题,她发起了“居家学习读管理经典”“每周10公里打卡”等阅读和锻炼打卡活动,帮助学生保持积极学习的状态。

西南石油大学刘敏老师(我的宝藏老师①西南石油大学梁琳)(2)

梁琳与学生一起晨跑,开启“晨起计划“。

为及时给学生解答思想困惑,她还发起“营满堂”活动,通过一对一“私聊”学生,解答他们求职压力、适应期迷惘等问题。“每天早上,梁老师都会比我们早到,看到她就像看到了早上的阳光,感觉这一天就充满了暖意和希望。”有同学说。

把课程打磨成艺术品

“梁老师,谢谢您的引导,教会了我很多”“很喜欢您,希望以后还能上您的课”……每学期课程结束时,梁琳总会收到许多来自学生的这样的信息。为什么她的课程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让大多数学生喜欢呢?

第一次上梁老师的课,学生都会拥有一个座位牌,上面刻有“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学校精神和学生的学号、姓名。她总能很快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她还自费为学生购买与课程相关的书籍,鼓励学生轮流在课堂上做读书分享。上完梁琳的课,同学们都至少拥有1次上台演讲的经历。

西南石油大学刘敏老师(我的宝藏老师①西南石油大学梁琳)(3)

梁琳与学生交流。

为了保持与“00后”甚至“05后”学生“同频率”,梁琳经常主动去交流、了解学生爱好,根据学生需求设计课堂内容,并结合当下热点及时修改完善教案。梁琳在课堂上采用了“任务教学 团队学习”模式,用心设计不同团队任务,融合“情景模拟”“主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不仅保证了学生的出勤率,更提高了他们的“抬头率”。

“梁老师很注重课堂气氛,把一个个道理用‘包袱’的形式‘抖’出来,让我们在不经意间领悟到深刻的道理。在她的课上我们总能接触和学习到多方面的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黄钰开说。

每门课程最后一节课,梁琳都会有一个温馨的“结课仪式”:每人一颗糖,名曰“考试必过糖”,作为对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奖赏;给学生讲一个关于尊重的故事,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为每组学生赠送一本书籍,鼓励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感言

爱,是一种态度、责任和境界,是教育的基础、本质和灵魂。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深知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就是对老师的信任。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学生,哪怕他们只是一点点进步,都会成为我努力的动力;我也愿意坚持早起,做“晨起计划”里清晨洒进学生心里的第一缕阳光。

未来的教学生涯里,我会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继续探索扎根教学一线、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创新之路,成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引路人。

(图片和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