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红楼八十讲之引子01

#红楼梦# #认知思维# #逻辑与历史#

同步音频课程 有书共读上线

红楼梦谜团解密(未解之谜为哪般)(1)

中国最有名的文学著作非四大名著莫属,其中的故事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尤其是后来,四大名著被搬上荧幕以电影电视的形式广为传播,央视分别拍摄了86年的《西游记》,87年的《红楼梦》,94年的《三国演义》,98年的《水浒传》。尤其是《西游记》和《红楼梦》播出的时候,那真是万人空巷,得到了广泛认可。

中国人对这些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不过很多人对四大名著的认知都是来自这些渠道,而不是直接阅读原著,这就难免会有一些认知上的偏差,另外还会遗漏许多精彩的地方。所以我们《红楼八十讲》就一边梳理《红楼梦》书中的主线,一边静下心来好好品味其中更多的微妙之处。

红楼梦谜团解密(未解之谜为哪般)(2)

我对红楼的喜爱由来已久,上初中的时候第一次看原著,除了觉得乱倒没觉出太大的意思,不如西游、水浒、三国好看,尤其是《西游记》更是天马行空,让人爱不释手。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虽然对内容的了解多了一些,但还是觉得没什么意思,尽是些生活中的琐事,彼此应酬、姐妹聊天,竟没一件像样的大事发生。而且还不止如此,神仙似的林妹妹偏偏是个小心眼,没事就和宝玉闹别扭,这个贾宝玉也真有耐心,总是赔礼道歉,一点没有大男人的样子,虽然对两人很有好感,但却不知道他们在折腾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的体验越多就越觉得故事意味无穷,也才逐渐明白《红楼梦》是一部人类故事的大书,一部启迪心灵的大书。

红楼梦谜团解密(未解之谜为哪般)(3)

《红楼梦》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的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而它所包含的丰富营养来自几千年的文化基因。这棵大树以文学为主干,汇集了古典诗词、散文、戏曲等多种形式并融合统一,以故事为枝叶,散枝开叶表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警示为果实,警醒人们选择自己的人生轨迹,以情感为脉络,关照世间的芸芸众生,而其根基在于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以儒道释为根基,滋养着整棵大树。

我们想要充分地理解《红楼梦》,就必须穿过繁枝茂叶,深入内里,并沿着脉络寻找到根源,看红楼不光是看故事,更是一个探寻世界和自我的心路历程。

从《红楼梦》问世以来,从始至今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如今依旧引人入胜。最令人惋惜的是作品最终没能修订完稿,徒留一份永远的遗憾。

不过围绕着作品还有太多的谜团一直无解,而最受关注的可以总结为四点:一是作品的成书年代难以确认;二是有无后四十回众说纷纭;三是即便对一本著作最基本的作者是谁竟也扑朔迷离;四是书中的故事按理已经写得很清楚,但到底是要讲什么却从始至今争论不休。

我们稍微说的远一点。我们记录历史的方式是什么样的呢?是通过大的事件和其中涉及的人物来记录的,无论是编年还是纪事,都要以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来展开,否则,我们就无法描述当时的情形。越古老的事件人物越少,因为记录手段比较粗糙,事件的发生比较单线条。而中国人喜欢记录,到了司马迁的《史记》已经非常系统化了,体例也很完整,之后对于重要的人和事基本都有记录,甚至越来越多地下沉,就是很多不那么显赫的人物、不那么重大的事件也会被记录下来,同样是因为记录手段的便捷和整个社会的传播系统的发展,有条件做出更多、更细的记录了,自媒体时代不过是这种观念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延续而已。

红楼梦谜团解密(未解之谜为哪般)(4)

而《红楼梦》的成书年代大概在明末到清乾隆之间,距今不到三百年,为何留下了看似最不该成问题的问题呢?而且,在乾隆的年代,无论是书写手段、印刷技术、传播渠道早已成熟,与现代相比只是没有大规模的机器印刷而已。虽然当时的书写、印刷和传播不可能像现在的网络化、电子化那么便捷,但相比更早的甲骨、竹简那是天壤之别。加之中国人特别爱记录,历朝历代都要为上一代修史,不管褒贬都要记下来,中国的历史不仅全面而且连续。从古至今众多的历史人物都有很多的记载,不仅有出生年月,而且当时的生活起居,参与的重要事件都有记载。原则上,《红楼梦》四大谜团的前三个:成书年代、有无后四十回、作者是谁,都应该不成问题,可事实偏偏是至今无解。

红楼梦谜团解密(未解之谜为哪般)(5)

关于时间,比较明确的是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广为传抄了,手抄本都能卖出天价,但是作者写作时间至今无法确定。关于后四十回,是从程伟元、高鹗编辑出版时成了问题,原书是否完成也不得而知。而对于作者更是奇怪,不仅没有记录,反而需要考证了。大家不妨想想,在当时就被辗转传抄的一本奇书,按现在的说法,那绝对是现象级的一部书,但是作者却像空气一样——虽然如此重要——却还是被人忽视和遗忘。难道大家如此喜爱这部书,却都对作者一点好奇心也没有吗?一点有效的记载都没留下来吗?也许事实是当时就有很多人寻找作者了,只是也同样没有找出来而已。

关于作者之谜一定有人会反对,说,现在不是已经考证出来了吗?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出生在当时的大家族曹家,不仅是一般的富贵人家,更与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曹雪芹小时候经历了怎样怎样的繁华,后来家族没落了,怎么来的北京,最后在西山黄叶村穷困潦倒而死等等。

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些是直到民国时期才得出的结果,而早在清代其实就已经开始讨论《红楼梦》了,按照现在对作者生活年代的推算,当时的文学大家袁枚应该与《红楼梦》作者是同时代人,袁枚在文章中已经辗转提到过这部书,并认为作者雪芹是曹楝亭之子,加上脂砚斋等点评中提到的只言片语就成了后来考证的最初线索,实在不知道这些“吉光片羽”又是从何而来,也许同样来自书中所说的“曹雪芹”,就像当时也有人说《红楼梦》是写明珠一家的事,然后联系到当时的大家族。胡适先生所做的考证也只是一种研究(《红楼梦考证》)(另,戴不凡早已在《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中考证曹雪芹不是作者)。大家一定能明白,诸葛亮的事迹可能有种种偏差,但是这个人物在三国毫无置疑,为什么?人物、事件,各种关系都实实在在,而曹雪芹呢?只在考证的研究里,难道这本身不奇怪吗?如果他们所说的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这在当时应该是非常引人注意的,但却没有任何关键性的线索。而作为作者的这个“曹雪芹”的名字又从何而来呢?

红楼梦谜团解密(未解之谜为哪般)(6)

大家不妨一起想一想,为什么这样一部受人喜爱、流传广泛的著作的作者却如此神秘莫测呢?

是作者本人有意如此,还是意外丢失了线索?

红楼梦谜团解密(未解之谜为哪般)(7)

重构红楼 新书上市

京东有售 共理红楼

红楼梦谜团解密(未解之谜为哪般)(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