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舆万国全图》,是一幅由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所制的世界地图,是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中文地图。

背景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年),利玛窦到达广州,自制《万国图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到京师献图,深受明神宗喜爱。

万历三十年(1602年),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出资刊行,曰《坤舆万国全图》。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明神宗下诏摹绘12份,传于现世,原本可能随葬明定陵。《坤舆万国全图》原为六幅,后来装裱为一幅。

明朝版图最大图(明朝的世界观坤舆万国全图)(1)

简介

《坤舆万国全图》高5英尺(1.52米),宽12英尺(3.66米),并特地以中国为地图中心。当时澳洲还未被发现,所以《坤舆万国全图》上只有五个洲:亚细亚、欧罗巴、利未亚(非洲)、南北亚墨利加(南北美洲)、墨瓦喇尼加(南极洲);另分四大洋:大西洋、大东洋(太平洋)、小西洋(印度洋)、冰海(北冰洋);附注地理志异,绘有风俗禽兽;四方各置“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月食图”、“中气图”。

传入日本并经抄绘、上色、改写地名的《坤舆万国全图》

明朝版图最大图(明朝的世界观坤舆万国全图)(2)

参考资料

书目及单张

张廷玉著. 《明史·外国六》. 清. 1739年.

利玛窦制图. 《坤舆万国全图》. 明. 1602年.

《坤舆万国全图》中的明朝疆域

明朝版图最大图(明朝的世界观坤舆万国全图)(3)

,